第185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

  只見鳳飛樓前擠滿了人,大家紛紛表示不滿,但是與以往不同的是,他們不再是大聲叫嚷,而是非常禮貌的希望韓藝能夠給他們一個說法,畢竟韓藝現在名聲在外,是寒門的扛把子,不能再像以前那樣,一言不合就開吼,他若倒了,那滿盤皆輸啊。

  正當這時,只見三人從裡面走了出來,正是韓藝、小野、熊弟。

  「韓小哥來了。」

  「韓小哥。」

  這是韓藝第一回露面,終於看到了偶像,寒門子弟那是異常興奮,紛紛拱手行禮,場面十分壯觀。

  熊弟見了,心裡別提多高興了。

  韓藝拱手一禮,笑問道:「我聽聞各位找我,不知有何事指教?」

  其中一個人就道:「指教就不敢當,只是這老子在先,孔子在後,韓小哥為何要將孔子擺放在老子前面?」

  顯然這傢伙是道家中人。

  又有一人道:「這榜單排名,豈能以出生先後而分,當以能力分高下,孔子的能力自然在老子之上。」

  很快,大家立刻就爭論了起來。

  韓藝希望這種場面,有爭議才會火,先是讓他們爭了一會兒,眼看越來越多的人加入進來,再不喝止的話,恐怕就難以控制了,急忙抬起雙手壓了壓,「各位靜一靜,各位靜一靜。」

  扛把子一發話,大家漸漸就安靜了下來。

  韓藝笑道:「這個榜單只是代表我個人之言,至於孔子強,還是老子強,每個人有不同的看法,這是很正常的,大家可以爭論,但切記不要因此傷了彼此的和氣,我們寒門本就是弱勢群體,應當團結才是。」

  「說得好!」

  「韓小哥說得太對了,我們寒門理應團結,這樣才不會被人欺負。」

  ……

  這真的是一呼百應,韓藝都不用忽悠,他們立刻贊成。

  這麼輕鬆?

  韓藝都有些不適應了。

  一人突然問道:「可是韓小哥,那你就說說你為何要將孔子排在老子前面,這總得有一個理由吧?」

  「不錯,不錯,我等願聞其詳。」

  韓藝笑道:「我這個榜單叫什麼,人類歷史貢獻榜。孔子和老子都是聖人,雖然他們的主張不同,但他們都是偉大的思想家,其實儒家有道家的思想,道家也有儒家的思想,而且也各有各的優點,我認為哪怕是以思想境界來論高下,都極是不妥。」

  一干人紛紛點頭,這個說法道、儒兩家都能接受。

  「那不知韓小哥是以什麼來判定的呢?」

  「貢獻啊!」

  韓藝道:「道家思想只是文景二帝時盛極一時,而儒家思想影響顯然要更加長遠一些,在很長的歲月內,是占有主導地位的,我就是以此來判定的。」

  「嗯!如此判定,倒也公平。」

  「若以此而論的話,法家思想可謂是貫穿歷史,應該是以法家思想為首啊。」

  「說得對。」

  韓藝點點頭道:「任何一個國家都離不開法制,但問題是孔子和老子是儒家和道家不二創始者,是當仁不讓的始祖,在儒家和道家裡面,沒有人認為誰的地位比此二人還要高。可是法家沒有始祖,法家思想是一群代表,以個人成就來說,法家代表就要落後於此二人,因此我將法家思想的李悝排在了第四。」

  「可我認為若不以先後來定論的話,韓非子、商鞅在法家學術中要勝於李悝。」

  「不不不,我認為是李斯,雖然李斯功過皆有,但是他做的每件事都對以後有著深遠的影響。」

  「說得好!」韓藝點點頭道:「其實在李斯、李悝中間我也權衡了許久,李斯在統一六國中,發揮了極大的作用,如統一車軌、文字、度量衡制度。絕對影響了人類的進程,但是他在焚書坑儒中也發揮了極大的作用,尤其是這焚書,不管他焚的是什麼書,但這絕對是不好的開始,因為這一做法阻礙了人類的發展,知識是促使人類進步的關鍵因素,毀滅知識,就是阻礙人類的進步。而李悝主張的革新,是具有更加長遠的目光,哪怕用在當代,也是極有幫助的,而且他修訂的《法經》是第一部完整的律法著作,秦律就是來自此經,商鞅等人也都是受此影響。」

  「這些都還算不得什麼,關鍵是這蔡倫為何排在第三,他只是一個宦官。」

  此言一出,爭論戈然而止,大家紛紛贊成,覺得這麼排法極為不妥。

  韓藝看著那人道:「閣下之言,恕我不敢苟同,官宦也是人,其中也有好有壞,你看不起宦官,猶如士族看不起寒門一樣。」

  鄙視!

  大家一聽這話,紛紛鄙視此人。

  那人也羞愧的低下了頭。

  韓藝又道:「我將蔡倫放在第三,主要的原因,也是唯一的原因,就是他發明了紙。你們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春秋時代的很多著作都消失呢?孔子和老子許多的言論都消失了,毋庸置疑,這是人類的巨大損失,而主要原因就是因為傳播工具太少了,那竹簡非常笨重,一本書能夠寫出一車來,一旦發生戰亂,必定會丟失,難以保存。而紙張的話,就輕便多了,而且可以應用於印刷,不但可以很好的保存,還能促進知識的傳播。

  是蔡倫用他的智慧結晶讓更多的人學會了知識,讓知識得以傳承,這是人類歷史上一重大進步,實在是孔子和老子太偉大了,不然的話,蔡倫當排第一位,將來一切的知識傳播,都是基於紙上,各位在讀書的時候,崇拜過孔子,崇拜過老子,但是你們有沒有想過,他們的智慧是基於誰的智慧之上?如果知識是一棵大樹,那麼蔡倫的紙就是這棵大樹的根,只是這根是埋在土地下,看不見的,但是我認為讀書人不應該只看到樹枝上綻放的鮮花,也要想到這土地下的根。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