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而這恰恰是李治最缺乏的,他聽完之後,還沉思了許久,才一臉感激道:「多謝舅舅賜教,朕一定謹記於心。」

  長孫無忌終於露出了微笑,道:「好好好!老臣的任務總算是完成了,不瞞陛下,老臣現在覺得整個人都輕鬆了。老臣就先告退了。」

  李治忙道:「舅舅何不多坐一會,朕還有許多問題想向舅舅詢問。」

  長孫無忌笑道:「不能再多言了,老臣知道陛下想問什麼,但老臣畢竟也是人,這人無完人,老臣說得也不一定是對的,老臣肯定也是有私心的,而且老臣是臣子,臣子考慮事情與君主始終不是一樣的,陛下應該學會自己去考慮。老臣告退。」

  他一拱手,就站起身來,往外面走去。

  李治望著長孫無忌的背影,雖然他曾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非常討厭看到這一道背影,但是在這一刻他感到非常不舍,這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啊。其實他方才自然是想問長孫無忌,你現在退下去了,我該如何渡過這後長孫無忌時代。

  但是這事若問長孫無忌,那是不對的,你既然要迎接你的時代,那你當然要根據自己的需求去安排。

  李治感受到了長孫無忌的睿智。

  第838章 重新洗牌

  長孫無忌的這一番請罪,可謂是他的巔峰之作,將他幾十年的功力展現的是淋漓盡致。

  其實在最開始的時候,韓藝始終有些擔心,但是現在看來,這完全是多餘的。

  長孫無忌從始至終,都是認罪,未有提及自己的半分功勞,其實他是大功臣,尤其是對於李治而言,但是他隻字未提。因為他現在知道李治最不喜歡他們這些老臣子居功自傲,動不動就拿先帝、託孤大臣來壓他,他們為什麼這麼橫,李治為什麼要對付他們,不就是因為他們功勞太大了嗎。但是這些東西,長孫無忌不提,難道李治就不記得了,認罪重在一個態度,你要麼就別認罪,要認就要認的徹底。

  長孫無忌句句檢討,甚至連架空皇權都說出來了。

  難道李治就不知道長孫無忌攬權過度,威脅到了自己的皇位,要是不知道,他幹嘛還奪回皇權,這事大家心裡都有數,只是沒有蠢人會說出來,長孫無忌這麼說,就是要表達自己認錯的誠意,我把自己的罪行都給說出來了,你就殺了我吧。

  但是長孫無忌又非常巧妙的暗示李治,我攬權過度只是我迷戀權勢,但是我始終是忠於李唐王室的,忠於你的,從未想過改天換日,這一點尤為的重要。

  另外,長孫無忌最後那一番話,也是藏有私心的,他讓李治要權衡好朝中勢力,這是非常對的,但是李治真的這麼去做的話,那就肯定不會剷除關隴集團的勢力,如果李治一下子將這個勢力全給剷除了,那麼朝中勢力必定會失衡,李義府他們就會獨大,甚至於李勣,你可以削弱它,但是不能剷除它。

  如果是削弱的話,長孫無忌、褚遂良、柳奭三人離開了朝野,這已經是很大的削弱了,就沒有必要再去削弱了,那麼長孫無忌的勢力,就得到了保存。

  長孫無忌就害怕,他這一走,李義府他們就趕緊鏟草除根,目前韓藝又沒有成長起來,唯有依靠李治去保護他們。

  這一招真是非常高明。

  長孫無忌走後,李治並不開心,還是那句俗話,真到了失去時,才會感到珍惜,無心再批閱奏章,悶悶不樂的回到了寢宮。

  武媚娘一看李治這表情,知道肯定出事了,於是詢問道:「陛下,出什麼事了,臣妾看你好像悶悶不樂。」

  李治瞧了眼武媚娘,道:「方才舅舅來找過朕。」

  武媚娘心裡咯噔一下,雖然她已經當了皇后,但是她也害怕長孫無忌,道:「太尉來找過陛下?」

  李治點點頭,坐了下來。

  武媚娘趕緊也坐了下來,擔憂道:「太尉來找陛下,是為何事?」

  李治就將長孫無忌求死求致仕的事,告訴了武媚娘,當然,至於長孫無忌後面那一番話,倒是沒有說。

  武媚娘震驚不已,這——這都無法形容了,她也覺得好似在做夢,過了好半晌,才反應過來,一時間不但無喜,反而憂心忡忡,女人善疑,這是天性,武媚娘也不例外,她也在思考,長孫無忌這麼做是包藏了怎樣的禍心,但是如今的她,在長孫無忌面前,還顯得非常稚嫩,想了半天也沒有想明白,試探道:「那陛下如何看?」

  李治嘆道:「其實舅舅濫權過度是有先例的,父皇還在世時,就已經出現過這種情況,但是父皇非常相信舅舅,他人越是這麼說,父皇就越重用舅舅,直到後來母后出面,讓舅舅致仕,當時舅舅立刻聽從了母后的建議,上奏致仕的,是後面父皇又再啟用了舅舅。

  舅舅一生都忠於父皇,當初為了朕也是奮不顧身,為朕保駕護航,如果當時舅舅不是集權於一身的話,那麼朕也不可能順利登基,但是這權力一旦攬上了,就難以再放下了,舅舅也有他的苦衷。朕看舅舅今日將權力交還給朕,恐怕多半是出於舅甥關係,若非如此的話,他難道就不知道,一旦失去了權力,他將可能有性命危險,畢竟朝中有不少人都對舅舅懷恨在心,一般權臣走到這一步,也只能走到底了。倘若沒有這層關係,朕估計舅舅絕不會輕易服輸。」

  什麼是舅甥關係,就是長孫血脈。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