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些人雖然沒有文化,但是他們的群體非常龐大,尤其是農民,這是朝廷最為看重的群體,一旦天下農民都信佛了,到那時,可不是儒家說的算,而是佛教了,到時朝廷縱使不願,也不得不以佛教治國,因為佛教的話比儒家的話更容易讓百姓接受。這對於儒家而言,可是致命的打擊啊!」

  唐朝是開放的,李世民雖然說是以道教為主,但其實是三教並行,採取的是開放式的制度,因此在朝堂儒教、道教、佛教的爭奪達到了白熱乎,尤其是武則天時期,佛教到達了極盛時期,一度還出現儒教與道教聯手對抗佛教的情況。

  這也是當初崔盧鄭王答應支持韓藝的主要原因。

  如今韓藝進一步分析,現實似乎也變得更加殘酷起來。

  鄭伯隅道:「但是這跟你的那一番言論有何關係?」

  韓藝自信道:「如果我的這一番言論得到了儒教上下一致的支持,並且得以實現,那麼儒家將會屹立不倒,無可撼動。」

  第765章 科學思想的萌芽

  屹立不倒!

  不可撼動!

  這又是典型的韓藝式言論。

  此言一出,甭管鄭伯隅他們此時對於韓藝有多大的意見,也會感興趣的,至少會認真聽完。

  「願聞其詳!」

  王叔本滿面好奇道。

  這麼快就上鉤了,真是太沒有挑戰了。韓藝神情漸漸嚴肅起來,道:「我對於學術上的理解,頗為不足,但我是一個買賣人,同時也是一個官員,因此我對於宣傳造勢,權益爭奪方面還是有些見解的。

  就拿佛教來說,佛教崛起方式其實非常簡單,佛教就是依靠前世來世吸引眾多沒有文化的百姓加入,從而壯大自己的勢力。

  這勢必就會引起朝廷的重視,朝廷一旦重視了,那麼天下人更加會重視佛教,大臣自然也會重視,利用佛教的一些理論達到自己的政治目的,那麼佛教的理論就更加會被大家認同,這就是一個良性循環。如今朝堂上雖然沒有穿袈裟的,但是這樣發展下去,很難不保證今後不會出現這種情況。」

  鄭伯隅點點頭道:「言之有理,佛門信徒多半都是一些愚昧無知之人。」

  「前輩說的極是。」韓藝一笑,又接著說道:「但這恰恰是咱們儒家最薄弱的一環,儒家的強盛,在於得到君主的認同,但是缺乏直接面向百姓,雖然儒家有教化,也非常成功,但是沒有直接給予百姓實際的利益,反而是在束縛百姓的生活,產生的利益一切都是通過君主,但是多半百姓都不明白儒教思想在其中的功勞,他們只會歌頌君主的仁政,而非是儒家,太宗聖上遵從的道教,但是兀自受天下百姓愛戴。

  從此也可以證明,儒家過於依靠君主,缺乏百姓的支持,這若在漢朝倒也無所謂,但是現在有了佛教,佛教不斷在吸納這些百姓。正如我方才所言,一旦百姓都信佛,那麼君主還會儒家思想治國嗎?即便是用,也會冠以佛教之名,因為這樣百姓會更加認同。一旦君主不再認同儒家思想,那麼儒家將會遭受到毀滅性的打擊。我想各位應該沒有忘記秦朝的焚書坑儒吧。」

  幾人一聽,不由得小抽一口冷氣。

  焚書坑儒在儒教可是忘不了的傷痛,也正是因為焚書坑儒導致孔孟的正統儒家思想喪失大半,現在儒家思想其實有別於先秦時候的儒家思想。

  這都是因為秦王朝尊崇法家,也是靠法家才崛起的,儒家思想在秦朝根本就不受寵,但是儒教思想可以說系在君主身上,佛教就剛好相反,佛教跟朝廷的政策沒有半點關係,是完全面向百姓的,可是,如果佛教有了龐大的百姓群體支持,朝廷不想也得認同佛教。

  這慘案在前,鄭伯隅等人難免不是細思極恐,越想越是害怕。

  盧秋子困惑道:「就算你說的非常對,但是你這一番言論就可以改變這一切?」

  「不錯!」

  韓藝回答的非常肯定。

  「那你倒是說說看。」

  盧秋子好奇道。

  韓藝道:「要改變這種情況,首先儒家要改變以往的策略,開始面向百姓,增強在百姓心中的影響力,讓更多的百姓尊崇儒家思想,但是百姓不識字,光憑現有的思想難以給百姓產生直接的利益關係,這就必須添加新的思想進去。有兩種辦法,其一,就是跟佛教學習,增加前世來世的觀點,但這是不可能的,因為孔聖人已經明確表示『未知生,焉知死!』。那麼只能走第二條路,就是完全與佛教相反得路,我們就談今生,不談前世,也不談來世,發揮自身的特點和優勢,其實對於百姓而言,今生才是最重要的。

  那麼我們必須就要找一個切入點,將儒家思想轉向百姓,也就是格物致知的精神。究竟如何運用格物致知的精神去幫助百姓,給百姓帶去最為實際的利益,正如我那一番言論,發揮儒生們的天賦,去幫助農夫種出更多的糧食,去興修水利,去發明創造,直接給百姓帶去更為富足的生活。如果百姓碗裡每一粒飯都充滿了儒家的智慧,他們心中能不惦記著儒家嗎?想那神農受是人敬仰,就是因為他捨己救人,嘗百草,治百病,這是最實在的幫助。一旦儒家的思想可以滲透到百姓生活中的一切細節,那麼儒家的影響力誰還能夠撼動?」

  幾人點著頭,但眉頭卻又都皺成了川字,顯得非常矛盾。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