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他是學醫的,當然是非常贊成韓藝這個觀點,儒生不一定就要輔助君主治理國家,還有很多途徑去將儒家思想付諸實踐的。

  當然,鄭善行也是非常贊成。

  王玄道卻道:「依我之見,韓小哥真正厲害之處,不在於他的這一番言論有多巧妙,而是在於他說話總是具有極強的煽動力,讓人聽得振奮不已,給予人極大的希望,同一番言論,換做我們來說,怕是就沒有這效果了。」

  盧師卦、鄭善行稍稍點頭。

  這真是一語中的。

  韓藝言語太富有感情和煽動力了,你聽他講話,總是包含一些關鍵性的詞語,如,偉大的,使命感,創造,希望。

  非常直白,但是卻可以給人極大的鼓舞。

  但是你叫鄭善行他們說,他們絕對說不出口,因為他們是非常謙虛的,憑什麼去談偉大。

  韓藝苦笑道:「王公子,你這是夸,還是貶啊!」

  王玄道道:「自然是夸!當年蘇秦縱橫聯合,張儀遠交近攻,憑藉的就是無與倫比的口才。不過我更加好奇,韓小哥你花這麼多工夫提倡儒家,究竟是為何?」

  韓藝笑了,道:「三位公子如此聰明,焉能不知。」

  王玄道道:「就怕我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

  韓藝打了個哈哈道:「王公子未免也太瞧得起我了。」

  鄭善行見韓藝似乎也不願說,覺得也不便多問,於是轉移話題道:「韓小哥,你這一番話雖然博得那些儒生的認同,但是那些儒生可不代表全部的儒生,正如玄道所言,這話從你口中說出跟從別人口中說出可能就是兩種意思,而且你此番言論有違儒家的傳統思想,可能會引來不少人的爭論,我看我們的長輩很快就會來找你了。」

  韓藝猛地一驚,略顯惶恐道:「是呀!那可如何是好?」

  盧師卦瞧著韓藝,發覺越看越虛偽,與鄭善行、王玄道相覷一眼,哈哈大笑起來。

  韓藝尷尬道:「不知三位在笑什麼?」

  三人皆是笑而不語,以他們對於韓藝的了解,任何一番話絕非是在衝動的情況下說出來的,他肯定是有後招,完全不需要他們來擔心。

  他們料想的沒有錯,儒家思想數百年的傳統,豈是韓藝一言就能改變的,但這無關乎理論,而是關乎利益。

  裴清風他們當然不肯罷休,故此回去之後,就開始散播種種批判韓藝的言論,有一部分是贊成的,但有一部分是反對的,關於儒家內部爭論漸漸甚囂塵上。

  首先坐不住的自然是崔盧鄭王,他們已經被韓藝給綁架了,當初還明言支持韓藝的少年孔子,現在儒家內部開始爭吵,他們自然首當其中,可是他們又不知道究竟發生了什麼,於是在還沒有鬧大之前,就火速趕到了鳳飛樓。

  「韓藝,你知不知道你在幹什麼?」

  「你怎麼能夠妄改聖人之意,你可知道我們儒家的禮制正是遵從周朝禮樂制度,述而不作,信而好古,這就是最好的證明,你推翻這一理論,無異於在撬動我們儒家的根本。」

  「這一回我們可不會再幫你。」

  ……

  鄭伯隅等人來到鳳飛樓,抓著韓藝就是劈頭蓋臉的一頓痛罵。

  他們當初支持格物致知的理論,等於還是在支持儒家思想,只不過審時度勢,將以前不被看重的推到前面來,這很正常,但是韓藝的這一番言論對於儒家思想會造成非常大的影響,他們哪裡還敢跟韓藝同流合污。

  年紀也不小了,嗓門咋這麼大了,你們嚷嚷有個什麼用,待會還不是要被我忽悠的心悅誠服,真是白費力氣。韓藝瞧了瞧他,沒有做聲。

  鄭伯隅道:「你怎麼不做聲?是沒話說了麼。」

  韓藝委屈道:「幾位長輩,這一番言論不是我主動說出去的,是有些人故意在針對我,我只不過是與他們爭論。」

  鄭伯隅道:「我知道你說的是誰,但是他們的話能夠有多大的影響力,你當時應該忍住,然後再找我們商量,你這麼一說,可是正中他人下懷,現在事情越鬧越大,我看你現在怎麼收場。」

  韓藝道:「我最初也是這麼想的,但是對方的話,突然讓我看到了儒家的不足之處,這長久下去,這會對儒家造成非常大的影響,我才大膽說出這一番言論的。」

  「不足之處?」鄭伯隅一愣,皺眉道:「此話怎講?」

  韓藝一聲長嘆,道:「這事還得從道、佛二教說起,這二教如今正在迅速崛起,尤其佛教,佛教已經有超過咱們儒教的勢頭,可佛教不過是外來教,一旦佛教戰勝了儒教,那我們漢人將會失去自己傳統,這信而好古就更加無從談起了。我們前面說到的格物致知,只能作為反擊的手段,但是很難對於佛教的根本產生衝擊,而且長此下去,佛教肯定會一家獨大的。」

  此言一出,鄭伯隅等人不免又冷靜了下來,相互望了望。

  王叔本就道:「你這話究竟是什麼意思?」

  韓藝道:「各位長輩,你們可有想過為什麼佛教的勢力能夠在咱們中土擴張的如此之快嗎?」

  崔偲道:「你說是為何?」

  韓藝道:「很簡單,就是人人都可以信佛,其實這倒也沒有什麼,關鍵就在於不是人人都是加入儒教,身為儒生必須要滿腹經綸,學富五車,農夫可以是自從佛門中人,但是他沒有資格稱自己是儒教中人。所謂士農工商,士雖為首,但不過是最小的群體,農工商的群體比士大的多,佛教吸納的也就是這些人。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