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頁
到了登船地點,情況依舊:半個多小時以來沒有任何一艘船。麥克萊倫決定命令剩餘弟兄加入前往敦刻爾克的長征。即便他們跟不上主力部隊,也必須盡力一試。他親自召集所有脫隊士兵,督促他們上路,然後拖著腳步在最後面押隊。
大概在離布賴迪訥兩英里的地方,他乍然看見自己讓搜尋了一整晚的船隻!三艘船舶停在岸邊不遠處。一小群士兵站在水邊鳴槍,企圖吸引注意。船隻毫無反應,只是悄然無息地坐在黑暗裡。
麥克萊倫眺望遠方的海灘。夜空中依舊瀰漫著戰火,他可以透過火光看見蜂擁的士兵,卻看不到其他船隻。這三艘停泊的船是唯一機會。船上人員無論如何必須獲知部隊正往西朝敦刻爾克前進的消息。一旦這些船隻獲得消息,就可以通知其他船,救援船隊終將可以在正確的地點集合。
他跳入海中,開始游泳。他累得要命,腳踝開始發疼,但是他持續往前。當他游到最近的一艘船邊,有人拋出一根繩索把他拉上船。原來這艘船是“薄紗號”——拉姆齊手下最賣力的掃雷艦之一。麥克萊倫被帶到艦長羅斯中校面前,上氣不接下氣地勉強說出訊息:拉帕訥棄守,所有船隻應往西集中。他一說完就不支倒地。
對羅斯艦長而言,這是他下午六點離開多佛以後接到的第一個確切訊息。“薄紗號”是被指定在防線東端接運大約四千名後衛部隊的船隻之一。依照計劃,拖吊船將拖著三批救生艇渡海,停靠在拉帕訥岸邊三個精心挑選的指定地點。後衛部隊聽令前往指定地點,凌晨一點半,救生艇開始將士兵分別接駁到等待中的掃雷艦上。如果敵軍企圖阻攔,護衛的驅逐艦會發射炮火進行掩護(“所有坦克都屬於敵方。”命令中特別提醒驅逐艦)。最後的指令是在五月三十一日清晨四點發布的,拉姆齊口中的“特派拖吊船”下午一點開始從拉姆斯蓋特出發。
每一項突發狀況都已納入考慮,只除了戰爭的風雲變化。德軍對周邊防線的壓迫力量太強,四千名後衛部隊無法繼續堅守陣地。在敵軍的強大火力下,部隊提早撤離,提前抵達比預定地點更往西的地方。必須有人通知拖吊船在另一個時間前往另一個地點。
但是多佛已無法直接聯繫特派拖吊船。拉姆齊只能以無線電信號通知同行的掃雷艦,希望將更動過的計劃傳遞給拖吊船和它們拖行的救生艇。他發送訊息,但是可想而知,消息未能傳遞過去。
船隊依照原定計劃抵達指定地點,但是當然,這片海灘此刻已空無一人。由於沒有進一步指令,它們只能沿著海岸摸索,設法跟部隊取得聯繫。事實上,當麥克萊倫泅泳而來上氣不接下氣地提醒他們往西前進時,“薄紗號”正巧碰到一支人數可觀的分遣隊。
關於特派拖吊船的位置,屈希勒爾將軍(Georg von Kuechler)第十八軍總部的無線電破譯隊比英國遠征軍所知更多。三十一日下午七點五十五分,總部的伊斯曼上尉致電第二十六軍及第九軍指揮部,向他們提供最新情報並且下達行動指令。
從半夜開始,強大的擾亂射擊集中在通往指定登船地點的道路上,武裝偵察巡邏機並查看是否有敵軍企圖撤離,一旦偵察到任何跡象,大軍將立即沖向海岸。
對於準備一舉殲滅敵軍的部隊而言,這並非一個能激勵軍心的行動藍圖。事實上,絕大多數德軍參謀這兩天似乎都無精打采。在周邊防線西端,克魯格將軍的第四軍作戰官伍德曼上校認為這是個警訊。“部隊普遍存著一個印象,以為這裡已經沒有戰事,以為所有人都對敦刻爾克失去了興趣。”他在五月三十日對克萊斯特將軍的參謀長抱怨。
確實如此。此刻,所有目光焦點都轉向南方,旨在一舉擊潰法國的偉大戰役“紅色計劃”(Fall Rot),即將在六天後於索姆展開。其龐大的規模以及讓人目眩神迷的可能性,輕易轉移了人們對敦刻爾克的注意。曾經因為希特勒的休止令而氣憤難平的古德里安和其他裝甲師將領,此刻只想抽出他們的坦克讓部隊休息,準備投入一場新的大規模行動。三十一日,B集團軍司令波克將軍也從陸軍總部收到一沓厚厚的文件,指示他重新部署兵力。在德國陸軍總部,參謀長哈爾德將軍一整天待在後方檢查通信設備、補給線以及陸軍C集團軍的狀態,他在為一場新的龐大攻勢做準備。
至於敦刻爾克,德軍很難擺脫戰爭已經結束的感覺。如今,十來個德國步兵師將幾千名散亂的盟軍逼退到海邊。克魯格的參謀長柏楠奇或許咆哮著“我們可不想看到這群人日後帶著全新武裝重新站到我們面前,”可是沒有任何一個德軍指揮部比柏楠奇自己的第四軍更全神貫注於即將展開的南向進攻。哈爾德將軍也許會抱怨:“現在我們只能站在一旁,看著成千上萬敵軍從我們的眼皮底下溜回英國。”但是他自己並未緊盯敵軍行動,他也忙著為新的大舉進攻做準備。
每個人似乎覺得只要再加把勁就可以徹底解決敦刻爾克,但是沒有人名正言順地承擔起這項責任。隨著包圍圈日益縮小,戰場上有太多重疊的縱向指揮,太少的橫向聯繫。最後,為了統一指揮權,屈希勒爾將軍的第十八軍受命全權負責。五月三十一日凌晨兩點,各師級部隊在他掌控之下,越過了綿延三十五英里長的整條周邊防線。
大概在離布賴迪訥兩英里的地方,他乍然看見自己讓搜尋了一整晚的船隻!三艘船舶停在岸邊不遠處。一小群士兵站在水邊鳴槍,企圖吸引注意。船隻毫無反應,只是悄然無息地坐在黑暗裡。
麥克萊倫眺望遠方的海灘。夜空中依舊瀰漫著戰火,他可以透過火光看見蜂擁的士兵,卻看不到其他船隻。這三艘停泊的船是唯一機會。船上人員無論如何必須獲知部隊正往西朝敦刻爾克前進的消息。一旦這些船隻獲得消息,就可以通知其他船,救援船隊終將可以在正確的地點集合。
他跳入海中,開始游泳。他累得要命,腳踝開始發疼,但是他持續往前。當他游到最近的一艘船邊,有人拋出一根繩索把他拉上船。原來這艘船是“薄紗號”——拉姆齊手下最賣力的掃雷艦之一。麥克萊倫被帶到艦長羅斯中校面前,上氣不接下氣地勉強說出訊息:拉帕訥棄守,所有船隻應往西集中。他一說完就不支倒地。
對羅斯艦長而言,這是他下午六點離開多佛以後接到的第一個確切訊息。“薄紗號”是被指定在防線東端接運大約四千名後衛部隊的船隻之一。依照計劃,拖吊船將拖著三批救生艇渡海,停靠在拉帕訥岸邊三個精心挑選的指定地點。後衛部隊聽令前往指定地點,凌晨一點半,救生艇開始將士兵分別接駁到等待中的掃雷艦上。如果敵軍企圖阻攔,護衛的驅逐艦會發射炮火進行掩護(“所有坦克都屬於敵方。”命令中特別提醒驅逐艦)。最後的指令是在五月三十一日清晨四點發布的,拉姆齊口中的“特派拖吊船”下午一點開始從拉姆斯蓋特出發。
每一項突發狀況都已納入考慮,只除了戰爭的風雲變化。德軍對周邊防線的壓迫力量太強,四千名後衛部隊無法繼續堅守陣地。在敵軍的強大火力下,部隊提早撤離,提前抵達比預定地點更往西的地方。必須有人通知拖吊船在另一個時間前往另一個地點。
但是多佛已無法直接聯繫特派拖吊船。拉姆齊只能以無線電信號通知同行的掃雷艦,希望將更動過的計劃傳遞給拖吊船和它們拖行的救生艇。他發送訊息,但是可想而知,消息未能傳遞過去。
船隊依照原定計劃抵達指定地點,但是當然,這片海灘此刻已空無一人。由於沒有進一步指令,它們只能沿著海岸摸索,設法跟部隊取得聯繫。事實上,當麥克萊倫泅泳而來上氣不接下氣地提醒他們往西前進時,“薄紗號”正巧碰到一支人數可觀的分遣隊。
關於特派拖吊船的位置,屈希勒爾將軍(Georg von Kuechler)第十八軍總部的無線電破譯隊比英國遠征軍所知更多。三十一日下午七點五十五分,總部的伊斯曼上尉致電第二十六軍及第九軍指揮部,向他們提供最新情報並且下達行動指令。
從半夜開始,強大的擾亂射擊集中在通往指定登船地點的道路上,武裝偵察巡邏機並查看是否有敵軍企圖撤離,一旦偵察到任何跡象,大軍將立即沖向海岸。
對於準備一舉殲滅敵軍的部隊而言,這並非一個能激勵軍心的行動藍圖。事實上,絕大多數德軍參謀這兩天似乎都無精打采。在周邊防線西端,克魯格將軍的第四軍作戰官伍德曼上校認為這是個警訊。“部隊普遍存著一個印象,以為這裡已經沒有戰事,以為所有人都對敦刻爾克失去了興趣。”他在五月三十日對克萊斯特將軍的參謀長抱怨。
確實如此。此刻,所有目光焦點都轉向南方,旨在一舉擊潰法國的偉大戰役“紅色計劃”(Fall Rot),即將在六天後於索姆展開。其龐大的規模以及讓人目眩神迷的可能性,輕易轉移了人們對敦刻爾克的注意。曾經因為希特勒的休止令而氣憤難平的古德里安和其他裝甲師將領,此刻只想抽出他們的坦克讓部隊休息,準備投入一場新的大規模行動。三十一日,B集團軍司令波克將軍也從陸軍總部收到一沓厚厚的文件,指示他重新部署兵力。在德國陸軍總部,參謀長哈爾德將軍一整天待在後方檢查通信設備、補給線以及陸軍C集團軍的狀態,他在為一場新的龐大攻勢做準備。
至於敦刻爾克,德軍很難擺脫戰爭已經結束的感覺。如今,十來個德國步兵師將幾千名散亂的盟軍逼退到海邊。克魯格的參謀長柏楠奇或許咆哮著“我們可不想看到這群人日後帶著全新武裝重新站到我們面前,”可是沒有任何一個德軍指揮部比柏楠奇自己的第四軍更全神貫注於即將展開的南向進攻。哈爾德將軍也許會抱怨:“現在我們只能站在一旁,看著成千上萬敵軍從我們的眼皮底下溜回英國。”但是他自己並未緊盯敵軍行動,他也忙著為新的大舉進攻做準備。
每個人似乎覺得只要再加把勁就可以徹底解決敦刻爾克,但是沒有人名正言順地承擔起這項責任。隨著包圍圈日益縮小,戰場上有太多重疊的縱向指揮,太少的橫向聯繫。最後,為了統一指揮權,屈希勒爾將軍的第十八軍受命全權負責。五月三十一日凌晨兩點,各師級部隊在他掌控之下,越過了綿延三十五英里長的整條周邊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