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頁
第一批炮彈落在海灘附近的十字路口時,掀起了巨大的碎裂聲響。這一帶的旅館和商店大多呈現三十年代的建築風格,大量採用鉻鋼和平板玻璃。如今碎玻璃傾瀉而下,為尋常的戰火聲更添幾分喧譁。
“進入商店!退離街道!”呼叫聲四起,弟兄們不需要進一步催促。他們用槍托擊破還沒被炸碎的門窗,在第二波炮彈落下之際衝進室內。
法爾利和密德薩斯第七營第一連的其他弟兄闖進寬敞的街角店鋪,謝天謝地,這裡有一道階梯通往一座地下室。他們躲在這個相對安全的地方,外頭德軍正有條不紊地掃射街道,發射一波又一波的炮彈將城鎮化為煙塵滾滾的廢墟。到處起火燃燒,火舌開始撲上高層的樓窗。
有一點很重要:他們絕不可完全躲入地下,以免錯失任何重大指令。弟兄們輪流到門邊站哨——當周圍建築物一一倒下,這確實是一件很苦的差事。法爾利摸索出訣竅:每當敵軍火力似乎非常接近,就趕緊跳回樓梯底下。他後來變得非常熟練。
一個半小時後,本部連的強森上尉帶著最新指令溜進來:炮火一旦平息,立刻聆聽哨音;哨音一響,則全速沖向海灘;碰到室外音樂台後左轉,繼續走半英里。營隊會在那裡集合登船。
所有人不得基於任何原因停下腳步。必須把傷員留在原地,交由後勤醫務兵處理。基本上,一有機會就立刻撤出街道,不得耽擱。
就在凌晨兩點四十五分前,二等兵法爾利聽到一聲清清楚楚的哨音。他們一行人衝出地窖跑上街道。其他小隊也從各個建築物擁出。他們亂成一團,全都朝海灘衝刺。起火的建築為他們照亮路途,四射的炮彈鞭策他們拔腿狂奔。原來,炮火的“平息”只不過是暫時轉移目標而已。不過最難忘的聲音(甚至淹沒了炮火的嘈雜聲)是成千上萬隻靴子踏過無數片碎玻璃,發出有節奏的碎裂聲。
他們很快抵達室外音樂台,穿過海濱步道,踏上海灘——瞬間進入一個迥異的世界,碾過碎玻璃的刺耳嘎嘎聲沒了,如今只有雙腳跑在濕沙子上的吱吱聲。被火焰照得通明的街道,換成了夜裡黑漆漆的沙丘。讓人窒息的硝煙與塵埃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清爽濕潤的海風,以及鹽巴與海草的味道。
然後炮彈再度轉移目標,這次專門瞄準弟兄們正在奔跑的海灘。一枚炮彈落在密德薩斯軍二等兵法爾利的正前方,他看見一道閃光,感覺到爆炸威力,不過怪的是沒聽到“砰”的一聲。他毫髮無傷,但是另外四名同伴倒下了。其中三人一動不動地躺在沙灘上,第四個人單手撐起身體求救:“幫幫我,幫幫我。”
法爾利繼續往前奔跑,畢竟那是命令。不過他打從心裡知道,他之所以沒停下來,完全是為了自保。那個對於呼救聲的記憶,四十年後依然糾纏著他的良心。
沿著海灘跑半里路,就是密德薩斯軍受命集合登船的地點。二等兵法爾利想像著登船的場景。他腦海里的畫面是一塊井然有序的地區,部隊排隊走上等候船隻時,資深士官會站在舷梯頂端登記姓名、軍銜和編號。然而事實上,海灘此刻沒有登船人員,沒有等待中的船隻,更毫無組織可言。
海灘似乎沒有任何負責人。皇家阿爾斯泰來復槍步兵團第二營聽說,等他們抵達海灘,會有接待營在那裡等候,師部管制參謀會接手負責、帶領他們上船。他們沒看到任何營帳或管制參謀,當然更沒看到船隻的蹤影。
擲彈兵衛隊第一營全員抵達海灘,但由於沒有進一步指令,部隊很快就解散了。有些人往敦刻爾克前進,其他人則加入在海邊翹首等待的士兵。布里吉斯上士帶領六到八名弟兄退到沙丘後等待黎明,或許晨光能讓他們看清楚該怎麼做。
但是他們能堅持多久呢?布里吉斯一度聽見一股不祥的轟隆聲朝他們而來,聽起來像是一整支德國陸軍。他匍匐在沙灘上,等待著最後交鋒。結果只是被法國炮兵隊遺棄的幾匹馬在沙灘上漫無目的地遊蕩。
不過,下一次出現任何巨大聲響,都可能是敵軍來襲,而他們依然看不到任何船隻的蹤影。對留守拉帕訥的海軍資深軍官麥克萊倫少校來說,情勢已轉變成一道可怕的算術練習。現在是凌晨一點,而等到四點天一亮,拉帕訥恐怕就守不住了。目前大約有六千名士兵擁入海灘,然而入夜後僅僅撤走了一百五十人。照這個速度,幾乎全體部隊都會遭到殲滅。
他跟沙灘上的陸軍資深軍官強森少將(G.D.Johnson)簡短會談。是的,麥克萊倫向將軍保證,他已親自在這個地點前前後後偵察,沒有任何船隻。是的,這裡確實是規定的集合地點。不,他不認為現在會有船隻過來——必定出了什麼差錯。在麥克萊倫心中,皇家海軍的缺勤無異於他的個人恥辱。他為了船隻未依計劃抵達而向強森將軍正式道歉。
他們認為當今之計,就是將海灘上的大軍轉移到敦刻爾克,設法從那裡登船,說不定途中會在布賴迪訥一帶遇上幾艘船隻。
少數受傷或用盡力氣的脫隊士兵不適合行軍。這些人會被留下來,而麥克萊倫會在軍車碼頭上照顧他們,仍然期盼船隻出現。
隨著德軍步步進逼,海灘現在已在絕大多數槍炮的射程範圍內了。麥克萊倫兩度中彈倒地。一枚炮彈打碎他的信號燈,另一枚擊中他的左腳踝。一如常見的狀況,一開始並不怎麼疼——只覺得麻麻的——他繼續一瘸一拐地走下海灘。
“進入商店!退離街道!”呼叫聲四起,弟兄們不需要進一步催促。他們用槍托擊破還沒被炸碎的門窗,在第二波炮彈落下之際衝進室內。
法爾利和密德薩斯第七營第一連的其他弟兄闖進寬敞的街角店鋪,謝天謝地,這裡有一道階梯通往一座地下室。他們躲在這個相對安全的地方,外頭德軍正有條不紊地掃射街道,發射一波又一波的炮彈將城鎮化為煙塵滾滾的廢墟。到處起火燃燒,火舌開始撲上高層的樓窗。
有一點很重要:他們絕不可完全躲入地下,以免錯失任何重大指令。弟兄們輪流到門邊站哨——當周圍建築物一一倒下,這確實是一件很苦的差事。法爾利摸索出訣竅:每當敵軍火力似乎非常接近,就趕緊跳回樓梯底下。他後來變得非常熟練。
一個半小時後,本部連的強森上尉帶著最新指令溜進來:炮火一旦平息,立刻聆聽哨音;哨音一響,則全速沖向海灘;碰到室外音樂台後左轉,繼續走半英里。營隊會在那裡集合登船。
所有人不得基於任何原因停下腳步。必須把傷員留在原地,交由後勤醫務兵處理。基本上,一有機會就立刻撤出街道,不得耽擱。
就在凌晨兩點四十五分前,二等兵法爾利聽到一聲清清楚楚的哨音。他們一行人衝出地窖跑上街道。其他小隊也從各個建築物擁出。他們亂成一團,全都朝海灘衝刺。起火的建築為他們照亮路途,四射的炮彈鞭策他們拔腿狂奔。原來,炮火的“平息”只不過是暫時轉移目標而已。不過最難忘的聲音(甚至淹沒了炮火的嘈雜聲)是成千上萬隻靴子踏過無數片碎玻璃,發出有節奏的碎裂聲。
他們很快抵達室外音樂台,穿過海濱步道,踏上海灘——瞬間進入一個迥異的世界,碾過碎玻璃的刺耳嘎嘎聲沒了,如今只有雙腳跑在濕沙子上的吱吱聲。被火焰照得通明的街道,換成了夜裡黑漆漆的沙丘。讓人窒息的硝煙與塵埃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清爽濕潤的海風,以及鹽巴與海草的味道。
然後炮彈再度轉移目標,這次專門瞄準弟兄們正在奔跑的海灘。一枚炮彈落在密德薩斯軍二等兵法爾利的正前方,他看見一道閃光,感覺到爆炸威力,不過怪的是沒聽到“砰”的一聲。他毫髮無傷,但是另外四名同伴倒下了。其中三人一動不動地躺在沙灘上,第四個人單手撐起身體求救:“幫幫我,幫幫我。”
法爾利繼續往前奔跑,畢竟那是命令。不過他打從心裡知道,他之所以沒停下來,完全是為了自保。那個對於呼救聲的記憶,四十年後依然糾纏著他的良心。
沿著海灘跑半里路,就是密德薩斯軍受命集合登船的地點。二等兵法爾利想像著登船的場景。他腦海里的畫面是一塊井然有序的地區,部隊排隊走上等候船隻時,資深士官會站在舷梯頂端登記姓名、軍銜和編號。然而事實上,海灘此刻沒有登船人員,沒有等待中的船隻,更毫無組織可言。
海灘似乎沒有任何負責人。皇家阿爾斯泰來復槍步兵團第二營聽說,等他們抵達海灘,會有接待營在那裡等候,師部管制參謀會接手負責、帶領他們上船。他們沒看到任何營帳或管制參謀,當然更沒看到船隻的蹤影。
擲彈兵衛隊第一營全員抵達海灘,但由於沒有進一步指令,部隊很快就解散了。有些人往敦刻爾克前進,其他人則加入在海邊翹首等待的士兵。布里吉斯上士帶領六到八名弟兄退到沙丘後等待黎明,或許晨光能讓他們看清楚該怎麼做。
但是他們能堅持多久呢?布里吉斯一度聽見一股不祥的轟隆聲朝他們而來,聽起來像是一整支德國陸軍。他匍匐在沙灘上,等待著最後交鋒。結果只是被法國炮兵隊遺棄的幾匹馬在沙灘上漫無目的地遊蕩。
不過,下一次出現任何巨大聲響,都可能是敵軍來襲,而他們依然看不到任何船隻的蹤影。對留守拉帕訥的海軍資深軍官麥克萊倫少校來說,情勢已轉變成一道可怕的算術練習。現在是凌晨一點,而等到四點天一亮,拉帕訥恐怕就守不住了。目前大約有六千名士兵擁入海灘,然而入夜後僅僅撤走了一百五十人。照這個速度,幾乎全體部隊都會遭到殲滅。
他跟沙灘上的陸軍資深軍官強森少將(G.D.Johnson)簡短會談。是的,麥克萊倫向將軍保證,他已親自在這個地點前前後後偵察,沒有任何船隻。是的,這裡確實是規定的集合地點。不,他不認為現在會有船隻過來——必定出了什麼差錯。在麥克萊倫心中,皇家海軍的缺勤無異於他的個人恥辱。他為了船隻未依計劃抵達而向強森將軍正式道歉。
他們認為當今之計,就是將海灘上的大軍轉移到敦刻爾克,設法從那裡登船,說不定途中會在布賴迪訥一帶遇上幾艘船隻。
少數受傷或用盡力氣的脫隊士兵不適合行軍。這些人會被留下來,而麥克萊倫會在軍車碼頭上照顧他們,仍然期盼船隻出現。
隨著德軍步步進逼,海灘現在已在絕大多數槍炮的射程範圍內了。麥克萊倫兩度中彈倒地。一枚炮彈打碎他的信號燈,另一枚擊中他的左腳踝。一如常見的狀況,一開始並不怎麼疼——只覺得麻麻的——他繼續一瘸一拐地走下海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