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當德軍炮彈呼嘯著划過頭頂上空,達勒姆輕步兵團第六營的傑弗里上尉正好彎下腰,在莫雷(Moeres)城堡的花園裡摘花。莫雷是一座比利時小村莊,位於周邊防線東端。傑弗里不知道面前是什麼花——大概是某個品種的杜鵑吧——不過他發誓要查清楚,如果回得了家,他要在自家院子裡種幾株。

  就此刻來看,他的機會並不樂觀。傑弗里是達勒姆第六營的副營長,他們是受命阻擋德軍,好讓其餘遠征軍及法軍逃回英國的幾支部隊之一。兩天以來,敵軍正步步進犯達勒姆軍鎮守的運河防線區域,攻擊力道越來越強。如今五月三十一日上午,德軍的炮彈開始落在營指揮部一帶,近得讓人心慌。

  德軍的第一次實際突破並不是在莫雷,而是更往東,在作為周邊防線東陲的尼約波附近。在這裡,德國步兵清晨五點穿著膠鞋大舉踏過運河,對東薩里第六營第一連據守的磚廠進行強力猛攻。到了中午,英軍深陷被側翼包夾的危機。幸好他們的“姊妹營”——東薩里第一營——及時馳援。兩支部隊設法連手阻擋敵軍,每一兵一卒都派上了用場。曾有一次,兩位營長攜手操作一把勃倫槍。一位上校負責發射,另一位擔任副手,替他裝填子彈。

  槍炮聲越來越近。就在東薩里軍死守磚廠之際,德軍發動一波新的攻勢,重創了三英里以西的英軍第八旅。中午十二點二十分,一名歇斯底里的工兵跌跌撞撞闖進菲爾訥也是這塊地區的重鎮,脫口說出前線已被突破,德軍正暢行無阻穿越運河的消息。

  危機迫在眉睫。在瓊斯少尉的決斷下,精銳的擲彈兵衛隊第二營及時趕來增援。當時,瓊斯發現旅上的兩營士兵準備擅離戰場。他們要是真的走了,周邊防線會出現一個大洞,讓德軍擁入守軍後方。在場少數幾名軍官想辦法動員弟兄,但是沒有人聽從命令。

  瓊斯使出激烈手段。他發現有必要開槍對付幾名驚慌失措的士兵,並且拿刺刀逼迫另外幾個人回頭。然後他跟指揮部回報情況,表示部隊已穩定下來,但是亟需資深軍官及彈藥。於是總部派遣擲彈兵衛隊第二營的特拉特中尉前來支援,順便帶來一萬四千發子彈。到了下午三點,全體弟兄回到戰鬥位置,士氣高昂——再次證明“領導力”這個難以捉摸的特質,在瞬息萬變的戰爭情勢中扮演了多麼重要的角色。

  當天下午,德軍轉而進攻菲爾訥西南方,但是同樣未見成效。在比爾斯坎普,他們強力穿越了運河,但是過河之後立刻受阻。淹水的原野和頑強的守備讓他們無法繼續前進。面對這種窘境,標準策略就是以炮火削弱抵抗力量,因此不久後,炮彈便如大雨般打在達勒姆輕步兵團位於莫雷城堡的指揮部。傍晚時分,達勒姆軍毫不遲疑地棄守這塊地區。這裡原本是美食之鄉,但是三天以來,他們只能靠西紅柿醬和沙丁魚罐頭維生。

  到了晚上,德軍再度鎖定尼約波。精疲力竭的東薩里軍是否經得住任何一輪猛攻,恐怕是個很大的問題。幸運的是,正當德國縱隊大舉集結,一支意想不到的援軍翩然駕臨。英國皇家空軍出動十八架轟炸機,配合海軍航空隊的六架軍機從海上橫掃而來,把敵軍打得落花流水,倉皇四散。英國大兵忘記自己的疲憊,興奮得揮舞雙手又跳又叫。在此之前,他們以為只有德國人才耍得出如此精彩的把戲。

  正當英軍在東面浴血阻擋德軍前進,西面的盟軍部隊倒是過了相當平靜的一天。從馬爾迪克堡到貝爾格古城間的防線是法軍的責任,第六十八步兵師的波佛利耶將軍(Beaufrère)在拼綴而成的壕溝後面靜待德軍來襲。貝爾格古城本身則由英軍和法軍聯合戍守。德軍發射了幾枚遠程炮彈,不過中世紀城牆在現代化炮火下依舊挺立,堅固得令人驚訝。

  最暴露的範圍,要屬古城以東的貝爾格-菲爾訥運河防線。平坦的原野讓進犯的敵軍無所遁形,卻也同樣暴露了守軍的位置。除了幾棵樹和幾間農舍之外,毫無掩蔽的地方。

  冷溪衛隊第二營繃緊神經注視他們負責的兩千兩百碼範圍。第三連的蘭利中尉把排上弟兄安置在運河正北方的一棟紅磚農舍。蘭利完全不像圖畫書里的衛兵,他的身高只有一米七三,不過他充滿幹勁,足智多謀,三兩下就把這棟磚房改造成迷你版的直布羅陀。

  蘭利的手下搜索棄置在運河河岸的二十幾輛卡車和軍車,帶回豐碩的戰利品。光是武器就很驚人,共有十二把勃倫槍、三挺路易斯機槍、一支博斯反坦克步槍、三萬發彈藥以及二十二枚手榴彈。鑑於連上只剩下三十七名弟兄,這確實是非常強大的火力。

  食物也得講究。廚房裡堆滿了醃漬牛肉、罐頭蔬菜和罐裝牛奶,蘭利特別愛吃的橘子果醬和威特夏燻肉也有充足的補給。他思忖著,他們或許得在這裡長期抗戰,所以必須做好過日子的準備,於是又加了兩箱葡萄酒和兩箱啤酒。

  下午,連長麥克科戴爾少校過來視察,免不了也做出一番貢獻:他帶來一瓶威士忌和兩瓶雪莉酒。麥克科戴爾是個老派的軍人,一心渴望回歸英國早年光榮的軍事歷史。他鄙視新的戰鬥制服,總是把身上的徽章和皮革擦得光可鑑人。“我不介意為國捐軀,”他說,“但我不願意死的時候穿著三流司機一般的裝束。”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