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頁
在海灘的更遠處,皇家運輸勤務隊的二等兵史特拉頓幫忙把一艘棄置救生艇拖回岸邊,然後看著一群人爭先恐後地占用這艘船。史特拉頓不甘心白費力氣,於是縱身一跳,落在這群人身上。可想而知,這艘船沒多久就開始下沉。史特拉頓很善於游泳,但是身上的大衣拖累了他。就在他即將沒頂之際,一艘海軍快艇出現了。有人把他拉到船邊,甩到船上,“活像一條魚似的”。
衝突在所難免。在瑪洛海灘附近,一隊士兵涉水拖回停在近海的兩艘小型划艇。突然有人嚷嚷:“站住,否則我就開槍!”那是一名蘇格蘭上校,他是附近一支小隊的領袖,而他顯然認為是自己的弟兄先看到那兩艘船。雙方最後互相妥協,兩支隊伍都能使用。
在拉帕訥附近,義勇騎兵團的古德巴迪跟總司令部的八名海軍信號兵一起搭乘小艇出發。起航之際,岸上的一名軍官命令他把硬擠上船的另外四名士兵帶回來。古德巴迪拒絕了,他表示這艘小艇和上頭的所有人員都歸他管。軍官聞聲拔槍,古德巴迪也掏出他的,兩人面對面站立片刻,拿槍對著彼此。這時,四名士兵悄悄地主動上岸,又一場危機就這麼化解開來。
在布賴迪訥,工兵柯爾斯被朋友叫醒,後者發現沙灘上有一艘擱淺的大型划艇。他們把船拖到水邊之後,兩人立刻被一擁而上的士兵推到旁邊。這艘船即將二度沉沒,幸虧一名憲兵鳴槍把所有人趕下船。
恢復秩序之後,柯爾斯跟他的朋友再度嘗試。這一次,他們安全起程,載了一批士兵到一艘斯固特上,然後回頭載另外一批。十幾個人游泳過來跟他們會合,不過這時,坐在附近一片木筏上漂流的軍官叫住他們。軍官揮舞著左輪槍,下令他們先送他上船。柯爾斯覺得游泳的人應該有優先權,反正木筏暫時安全無虞,但是左輪手槍非常有說服力,軍官得以遂行其是。
海象是讓人神經緊張的原因之一。自從開始撤退以來,風向首次吹往陸地,在五月三十一日的整個早上掀起險惡的巨浪。登船速度變得前所未有地緩慢,布賴迪訥的理察遜中校最後決定停止行動。他下令海灘上的部隊前往敦刻爾克,然後他、科爾中校和岸勤大隊撈出一艘擱淺的小艇,搜集了幾支槳,開始朝英國駛去。
他們不知道自己有多疲憊,每一個划槳動作都讓他們全身發疼。沒多久,他們幾乎停滯不前,隨時可能打橫、沉沒,幸好及時被一艘馬加特救生艇發現。後者急忙趕過來,把他們接上船。
上午十點三十五分,韋克沃克將軍以無線電向多佛的拉姆齊匯報情況:絕大多數划艇失控橫轉,而且沒有船員:基于越來越強勁的向岸風,海灘上的狀況非常惡劣。即便白天也只有極少數人登船。我認為敦刻爾克是登船的唯一希望……
所謂“敦刻爾克”,他指的當然是東面的防波堤。坦納特和他的助手越來越倚重防波堤來解決所有問題,不斷試圖把所有船隻往那個方向集中。拉姆齊也明白防波堤的重要性,但他估計仍有數千名士兵等待撤離,所有東西都必須派上用場——甚至包括進度遲緩的海灘。
上午十一點零五分,韋克沃克再試一次。“敦刻爾克是我們的唯一希望,”他向拉姆齊發送電文,“可否炸毀德軍的西面炮台、壓制敵軍攻擊防波堤的火力?”
這是個新問題。五月三十一日以前,德軍的炮火很討人厭,不過僅此而已。他們胡亂發射,往往沒射中任何目標。如今,德軍將炮台設置在格拉沃利訥這一側,成果立見。
上午六點十七分,“格倫高爾號”(Glen Gower)掃雷艦沿著防波堤停靠,準備迎接它當天接運的第一批部隊。艦長畢德納夫中校在艦橋等候時,突然聽到一聲尖嘯,然後砰的一聲,緊接著連續出現好幾聲撞擊。前甲板噴出一大團黑色碎片,就在槍炮官威廉斯中尉站立之處。一開始,畢德納夫以為他們肯定是遇到連續轟炸,但是空中沒有任何飛機。他頓時明白船隻是遭到炮彈齊射,其中一枚正好貫穿威廉斯兩腿之間的甲板。奇蹟似的,槍炮官毫髮無傷,不過下層的爆炸造成了十二人傷亡。
冥冥中似有神明保佑,防波堤本身依舊未遭摧毀。自從五月二十九日被德國空軍發現以來,防波堤便不斷遭斯圖卡轟炸,受到炮火重擊,並且被停得太急的救援船隻衝撞。“奧里國王號”撞擊之後,防波堤靠海的尾端已被完全切斷。不過整體而言仍然可以使用。偶爾有些地方出現裂縫,不過立刻用木板、門板和船隻的跳板銜接起來。登船行動持續進行。
然而,朝著等候船隻狂奔的過程,總令人心驚膽戰。沒有人比皇家炮兵團的二等兵鮑德溫更能體會箇中滋味了。他扛著斷腿的朋友二等兵波伊德準備登船。鮑德溫踉踉蹌蹌走在步道上,來到只用一根木板銜接的裂口前。旁邊兩名水手高喊,“跑過去,朋友,”又補充說道,“別往下看。”鮑德溫聽從建議,只不過他確實往下看了。黑漆漆的海水在二十英尺下的木樁之間翻騰洶湧。他設法保持平衡,木板盡頭有另外兩名水手抓住他,為他歡呼:“幹得好,繼續加油!”
他繼續掙扎著向前,氣喘吁吁、跌跌撞撞,一直跑到又遇上另外兩名水手,他們幫他把波伊德抬過跳板,登上等候的船隻。結果,那艘船竟是“奧爾良少女號”海峽郵船,戰爭一開始時,他就是搭乘這一艘船朝法國出征的。
衝突在所難免。在瑪洛海灘附近,一隊士兵涉水拖回停在近海的兩艘小型划艇。突然有人嚷嚷:“站住,否則我就開槍!”那是一名蘇格蘭上校,他是附近一支小隊的領袖,而他顯然認為是自己的弟兄先看到那兩艘船。雙方最後互相妥協,兩支隊伍都能使用。
在拉帕訥附近,義勇騎兵團的古德巴迪跟總司令部的八名海軍信號兵一起搭乘小艇出發。起航之際,岸上的一名軍官命令他把硬擠上船的另外四名士兵帶回來。古德巴迪拒絕了,他表示這艘小艇和上頭的所有人員都歸他管。軍官聞聲拔槍,古德巴迪也掏出他的,兩人面對面站立片刻,拿槍對著彼此。這時,四名士兵悄悄地主動上岸,又一場危機就這麼化解開來。
在布賴迪訥,工兵柯爾斯被朋友叫醒,後者發現沙灘上有一艘擱淺的大型划艇。他們把船拖到水邊之後,兩人立刻被一擁而上的士兵推到旁邊。這艘船即將二度沉沒,幸虧一名憲兵鳴槍把所有人趕下船。
恢復秩序之後,柯爾斯跟他的朋友再度嘗試。這一次,他們安全起程,載了一批士兵到一艘斯固特上,然後回頭載另外一批。十幾個人游泳過來跟他們會合,不過這時,坐在附近一片木筏上漂流的軍官叫住他們。軍官揮舞著左輪槍,下令他們先送他上船。柯爾斯覺得游泳的人應該有優先權,反正木筏暫時安全無虞,但是左輪手槍非常有說服力,軍官得以遂行其是。
海象是讓人神經緊張的原因之一。自從開始撤退以來,風向首次吹往陸地,在五月三十一日的整個早上掀起險惡的巨浪。登船速度變得前所未有地緩慢,布賴迪訥的理察遜中校最後決定停止行動。他下令海灘上的部隊前往敦刻爾克,然後他、科爾中校和岸勤大隊撈出一艘擱淺的小艇,搜集了幾支槳,開始朝英國駛去。
他們不知道自己有多疲憊,每一個划槳動作都讓他們全身發疼。沒多久,他們幾乎停滯不前,隨時可能打橫、沉沒,幸好及時被一艘馬加特救生艇發現。後者急忙趕過來,把他們接上船。
上午十點三十五分,韋克沃克將軍以無線電向多佛的拉姆齊匯報情況:絕大多數划艇失控橫轉,而且沒有船員:基于越來越強勁的向岸風,海灘上的狀況非常惡劣。即便白天也只有極少數人登船。我認為敦刻爾克是登船的唯一希望……
所謂“敦刻爾克”,他指的當然是東面的防波堤。坦納特和他的助手越來越倚重防波堤來解決所有問題,不斷試圖把所有船隻往那個方向集中。拉姆齊也明白防波堤的重要性,但他估計仍有數千名士兵等待撤離,所有東西都必須派上用場——甚至包括進度遲緩的海灘。
上午十一點零五分,韋克沃克再試一次。“敦刻爾克是我們的唯一希望,”他向拉姆齊發送電文,“可否炸毀德軍的西面炮台、壓制敵軍攻擊防波堤的火力?”
這是個新問題。五月三十一日以前,德軍的炮火很討人厭,不過僅此而已。他們胡亂發射,往往沒射中任何目標。如今,德軍將炮台設置在格拉沃利訥這一側,成果立見。
上午六點十七分,“格倫高爾號”(Glen Gower)掃雷艦沿著防波堤停靠,準備迎接它當天接運的第一批部隊。艦長畢德納夫中校在艦橋等候時,突然聽到一聲尖嘯,然後砰的一聲,緊接著連續出現好幾聲撞擊。前甲板噴出一大團黑色碎片,就在槍炮官威廉斯中尉站立之處。一開始,畢德納夫以為他們肯定是遇到連續轟炸,但是空中沒有任何飛機。他頓時明白船隻是遭到炮彈齊射,其中一枚正好貫穿威廉斯兩腿之間的甲板。奇蹟似的,槍炮官毫髮無傷,不過下層的爆炸造成了十二人傷亡。
冥冥中似有神明保佑,防波堤本身依舊未遭摧毀。自從五月二十九日被德國空軍發現以來,防波堤便不斷遭斯圖卡轟炸,受到炮火重擊,並且被停得太急的救援船隻衝撞。“奧里國王號”撞擊之後,防波堤靠海的尾端已被完全切斷。不過整體而言仍然可以使用。偶爾有些地方出現裂縫,不過立刻用木板、門板和船隻的跳板銜接起來。登船行動持續進行。
然而,朝著等候船隻狂奔的過程,總令人心驚膽戰。沒有人比皇家炮兵團的二等兵鮑德溫更能體會箇中滋味了。他扛著斷腿的朋友二等兵波伊德準備登船。鮑德溫踉踉蹌蹌走在步道上,來到只用一根木板銜接的裂口前。旁邊兩名水手高喊,“跑過去,朋友,”又補充說道,“別往下看。”鮑德溫聽從建議,只不過他確實往下看了。黑漆漆的海水在二十英尺下的木樁之間翻騰洶湧。他設法保持平衡,木板盡頭有另外兩名水手抓住他,為他歡呼:“幹得好,繼續加油!”
他繼續掙扎著向前,氣喘吁吁、跌跌撞撞,一直跑到又遇上另外兩名水手,他們幫他把波伊德抬過跳板,登上等候的船隻。結果,那艘船竟是“奧爾良少女號”海峽郵船,戰爭一開始時,他就是搭乘這一艘船朝法國出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