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頁
其實沒必要覺得羞愧或丟臉。“麥卡利斯特氏族號”才正要開始發揮它的最大效用。它筆直沉沒在海灘外的淺水區,接下來好幾天,德國空軍將在這個棄置的殘骸上浪費好幾噸彈藥。
“麥卡利斯特氏族號”是個特別誘人的目標,但是在五月二十九日這天,沒有一艘船安全無虞。“韋弗利號”(Waverly)掃雷艦下午四點左右載著六百名士兵起程回家,十二架亨克爾戰機對它進行密集轟炸。“韋弗利號”連續蛇行半個小時,閃過每一枚炸彈,不過亨克爾不達目的絕不罷休。最後,一枚擦邊而過的炸彈打掉它的船舵,接著一枚炸彈直接命中,在船底炸開直徑六英尺的大洞。“韋弗利號”船尾向下沉沒,超過三百名士兵喪生。
現在輪到“葛莉絲菲爾德號”(Gracie Fields)了。這艘倍受民眾喜愛的懷特島渡輪,傍晚載著七百五十名士兵離開拉帕訥。四十分鐘後,一枚炸彈在它的鍋爐室爆炸,冒出籠罩整艘船的巨大煙雲。引擎關不起來了,船舵又卡住,它開始以六海里每小時的速度打轉。“日德蘭號”(Jutland)和“特文特號”(Twente)斯固特一邊一艘匆匆趕來,部隊換船的時候,這三艘船便像跳華爾茲般轉了好一陣子的圈圈。
原本已經載了“如冕雕號”生還者、船身被炮彈打得傷痕累累的“潘博恩號”掃雷艦,也加入了救援行動,它接過“葛莉絲菲爾德號”上的繩索,打算拖它回家。可惜“葛莉絲菲爾德號”沒回到家。當船員安全轉移後,“葛莉絲”終於在夜裡沉沒。
空襲在入夜之後漸漸平息。防波堤上的克勞斯頓中校開始檢視這令人沮喪的場面。沒有剩下任何一艘完好的船。“費內拉號”和“卡維爾號”在停泊區沉沒,其餘船艦也都走了——有的遭到毀滅,有的載著部隊回到英國。轟炸結束了,如今只聽得到流浪狗的叫聲。逃難的主人拋下寵物,“法國的半數狗民”(套用某個人的說法)都加入了英國遠征軍。有些狗被偷偷夾帶上船,但是更多被留在岸上,如今在岸邊發出絕望的嚎叫——這是撤退行動中持續不斷的淒涼畫面。
防波堤本身也是個悲慘的景象。到處坑坑窪窪,但是並非全是炸彈的傑作。空襲期間,至少有兩艘英國船艦在慌亂中衝撞了防波堤步道。克勞斯頓著手修補,很快地拿門板、艙蓋以及從報銷船隻上取下的木板來填補縫隙。
就在他們辛辛苦苦修補防波堤的時候,“奧里國王號”(King Orry)客輪側身緩緩靠近。它的舵機壞了,船身也被擦撞而過的炸彈打穿一個大洞。克勞斯頓此刻最不需要的,就是另一艘船在停泊區沉沒。於是船長在夜裡帶著船離開,希望在遠離航道的海灘靠岸。
它沒走太遠。“奧里國王號”出了港口(還在深水區里)就翻覆沉沒。“旁觀者號”(Bystander)海軍快艇出現,開始營救生還者。資深海員艾爾頓駕著船上的救生艇,一再跳入海中幫助快沒力氣游泳的人,獨力救起二十五人。但是事情還沒結束,他是船上的大廚,一回到“旁觀者號”,他隨即走進廚房。艾爾頓通常負責填飽七名船員的肚子,但是今晚船上有九十七人。他無所畏懼。他先替所有人做飯,然後設法從船上的衣物櫃搜刮出乾衣服和毯子。
撤退部隊通常累得無法自救,但也有例外狀況。在幫助士兵從傾斜的“葛莉絲菲爾德號”移轉到船身兩側的斯固特時,皇家炮兵團的炮手詹寧斯就證明了自己力大如牛。他一次又一次扛著士兵換船,仿佛他們是小孩子一樣。
當“比德福德號”(Bideford)護航艦在布賴迪訥外海船尾斷裂,第六野戰救護車的二等兵克羅瑟放棄了救援機會。他選擇留在“比德福德號”上,給船上的軍醫搭把手。在“比德福德號”被慢慢拖回多佛的途中,他連續工作四十八小時,幾乎沒有休息。
五月二十九日一整個下午,發電機室很幸運地對這些驚心動魄的事件一無所知。就他們所知,撤退行動進行順利,正如聯絡官洛伊德將軍在下午六點二十二分發給陸軍總部的電文:“已接近最高效率。”
三分鐘後,天塌了下來。“軍刀號”驅逐艦奉命替岸勤隊載運幾組可攜式無線通信設備和補給品過來。六點二十五分,它在空襲最猛烈的時候向多佛發送電報:轟炸已持續一個半鐘頭。一艘驅逐艦沉沒,一艘載著部隊的運輸艦受到重創。碼頭並未受損。部隊目前無法登船。
然後下午七點,出現一通令人震驚的電話。那是道夫中校在拉帕訥透過戈特總部與倫敦和多佛的直通線路打來的。自從“致命風箏”計劃失敗之後,道夫就留在坦納特的總部幫忙,但是並不隸屬於正常的指揮系統。他擅自打了這通電話。不過不管他是什麼身份,重要的是這通電話的內容。他報告說他剛剛從敦刻爾克回來,港口已徹底堵死,整個撤退行動必須在海灘上執行。
道夫為什麼打這通電話,原因至今不明。他顯然自作主張徵用了一輛車,開到拉帕訥,然後說服軍方讓他使用這部電話。他從五月二十四日起便留在敦刻爾克,在戰火之下一直保持泰然自若。拉姆齊的參謀長後來揣測,經過特別嚴酷的五天之後,他也許只是出現了炮彈驚嚇症候群而已。
“麥卡利斯特氏族號”是個特別誘人的目標,但是在五月二十九日這天,沒有一艘船安全無虞。“韋弗利號”(Waverly)掃雷艦下午四點左右載著六百名士兵起程回家,十二架亨克爾戰機對它進行密集轟炸。“韋弗利號”連續蛇行半個小時,閃過每一枚炸彈,不過亨克爾不達目的絕不罷休。最後,一枚擦邊而過的炸彈打掉它的船舵,接著一枚炸彈直接命中,在船底炸開直徑六英尺的大洞。“韋弗利號”船尾向下沉沒,超過三百名士兵喪生。
現在輪到“葛莉絲菲爾德號”(Gracie Fields)了。這艘倍受民眾喜愛的懷特島渡輪,傍晚載著七百五十名士兵離開拉帕訥。四十分鐘後,一枚炸彈在它的鍋爐室爆炸,冒出籠罩整艘船的巨大煙雲。引擎關不起來了,船舵又卡住,它開始以六海里每小時的速度打轉。“日德蘭號”(Jutland)和“特文特號”(Twente)斯固特一邊一艘匆匆趕來,部隊換船的時候,這三艘船便像跳華爾茲般轉了好一陣子的圈圈。
原本已經載了“如冕雕號”生還者、船身被炮彈打得傷痕累累的“潘博恩號”掃雷艦,也加入了救援行動,它接過“葛莉絲菲爾德號”上的繩索,打算拖它回家。可惜“葛莉絲菲爾德號”沒回到家。當船員安全轉移後,“葛莉絲”終於在夜裡沉沒。
空襲在入夜之後漸漸平息。防波堤上的克勞斯頓中校開始檢視這令人沮喪的場面。沒有剩下任何一艘完好的船。“費內拉號”和“卡維爾號”在停泊區沉沒,其餘船艦也都走了——有的遭到毀滅,有的載著部隊回到英國。轟炸結束了,如今只聽得到流浪狗的叫聲。逃難的主人拋下寵物,“法國的半數狗民”(套用某個人的說法)都加入了英國遠征軍。有些狗被偷偷夾帶上船,但是更多被留在岸上,如今在岸邊發出絕望的嚎叫——這是撤退行動中持續不斷的淒涼畫面。
防波堤本身也是個悲慘的景象。到處坑坑窪窪,但是並非全是炸彈的傑作。空襲期間,至少有兩艘英國船艦在慌亂中衝撞了防波堤步道。克勞斯頓著手修補,很快地拿門板、艙蓋以及從報銷船隻上取下的木板來填補縫隙。
就在他們辛辛苦苦修補防波堤的時候,“奧里國王號”(King Orry)客輪側身緩緩靠近。它的舵機壞了,船身也被擦撞而過的炸彈打穿一個大洞。克勞斯頓此刻最不需要的,就是另一艘船在停泊區沉沒。於是船長在夜裡帶著船離開,希望在遠離航道的海灘靠岸。
它沒走太遠。“奧里國王號”出了港口(還在深水區里)就翻覆沉沒。“旁觀者號”(Bystander)海軍快艇出現,開始營救生還者。資深海員艾爾頓駕著船上的救生艇,一再跳入海中幫助快沒力氣游泳的人,獨力救起二十五人。但是事情還沒結束,他是船上的大廚,一回到“旁觀者號”,他隨即走進廚房。艾爾頓通常負責填飽七名船員的肚子,但是今晚船上有九十七人。他無所畏懼。他先替所有人做飯,然後設法從船上的衣物櫃搜刮出乾衣服和毯子。
撤退部隊通常累得無法自救,但也有例外狀況。在幫助士兵從傾斜的“葛莉絲菲爾德號”移轉到船身兩側的斯固特時,皇家炮兵團的炮手詹寧斯就證明了自己力大如牛。他一次又一次扛著士兵換船,仿佛他們是小孩子一樣。
當“比德福德號”(Bideford)護航艦在布賴迪訥外海船尾斷裂,第六野戰救護車的二等兵克羅瑟放棄了救援機會。他選擇留在“比德福德號”上,給船上的軍醫搭把手。在“比德福德號”被慢慢拖回多佛的途中,他連續工作四十八小時,幾乎沒有休息。
五月二十九日一整個下午,發電機室很幸運地對這些驚心動魄的事件一無所知。就他們所知,撤退行動進行順利,正如聯絡官洛伊德將軍在下午六點二十二分發給陸軍總部的電文:“已接近最高效率。”
三分鐘後,天塌了下來。“軍刀號”驅逐艦奉命替岸勤隊載運幾組可攜式無線通信設備和補給品過來。六點二十五分,它在空襲最猛烈的時候向多佛發送電報:轟炸已持續一個半鐘頭。一艘驅逐艦沉沒,一艘載著部隊的運輸艦受到重創。碼頭並未受損。部隊目前無法登船。
然後下午七點,出現一通令人震驚的電話。那是道夫中校在拉帕訥透過戈特總部與倫敦和多佛的直通線路打來的。自從“致命風箏”計劃失敗之後,道夫就留在坦納特的總部幫忙,但是並不隸屬於正常的指揮系統。他擅自打了這通電話。不過不管他是什麼身份,重要的是這通電話的內容。他報告說他剛剛從敦刻爾克回來,港口已徹底堵死,整個撤退行動必須在海灘上執行。
道夫為什麼打這通電話,原因至今不明。他顯然自作主張徵用了一輛車,開到拉帕訥,然後說服軍方讓他使用這部電話。他從五月二十四日起便留在敦刻爾克,在戰火之下一直保持泰然自若。拉姆齊的參謀長後來揣測,經過特別嚴酷的五天之後,他也許只是出現了炮彈驚嚇症候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