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頁
防波堤旁,在被炸彈擦撞過而船殼碎裂的“費內拉號”上,皇家炮兵團的炮手錢德勒正坐在下層船艙啜飲熱可可。他打從一大清早就在克勞斯頓中校的隊伍中排隊,現在終於上船,可以稍微放鬆了。就連擦邊而過的炸彈都不能打擾他喝熱可可。然後有人透過舷窗往外看,發現防波堤似乎越來越高。既然這是不可能的事,那麼船隻肯定正在下沉。這終究不是放鬆的時候。“費內拉號”在停泊處沉沒之際,錢德勒和夥伴們匆匆跳上了防波堤。
三艘船報銷了,防波堤遭受轟擊而受損,這些都在令人神經緊張。這條伸向大海的長堤曾經是所有人追逐的目標,如今不再如此受歡迎。在靠海那端等候的幾名士兵動搖了,開始朝陸地奔竄。克勞斯頓中校當時站在靠岸的這端跟比爾上尉交談,但是他銳利的眼神立刻捕捉到這場騷動。他帶上比爾,掏出左輪手槍,三步並作兩步地迎向這群暴徒。
“我們是來帶你們回英國的,”他用克制而堅定的語調說,“我這裡有六發子彈,而我的槍法不賴。我身後這名上尉槍法更准。所以總共可以解決你們當中的十二個人。”他停頓片刻,然後拉大嗓門,“現在,回到原位,給我他媽的上船!”
事件就此終結。士兵們再度回頭,許多人登上“如冕雕號”蒸汽船,這艘船緊連著倒霉的“費內拉號”的船尾停靠。“如冕雕號”是一艘大型的明輪蒸汽船,許多士兵對它並不陌生。在美好的日子裡,它曾經載著許多人穿梭泰晤士河。上了這艘船,幾乎就像回到家一樣。到了下午六點,船艙里擠滿了六百名士兵,包括一群來自“手榴彈號”和“費內拉號”的狼狽不堪的生還者。
克勞斯頓中校下了放行信號,“如冕雕號”的大型槳輪便開始攪動海水。離開防波堤邊之後,艦長布斯少校首先沿著海岸往東行,計劃經由Y路線回家。
沒過多久德國空軍就發現它的蹤跡。從“手榴彈號”安全逃生的司爐長布朗站在槳輪的罩子旁,再度聽到斯圖卡炸彈划過天際的熟悉尖嘯聲。它擊中大廳後爆炸,導致桌椅和屍體齊飛。
發生爆炸時,剛剛下了“費內拉號”的炮手錢德勒正在下一層船艙里研究引擎。他被炸飛起來,直到撞上船艙尾端的隔牆。
在艦橋上,布斯少校發現槳輪仍能運作,因此試圖維持航線。說不定還有逃脫的機會。
他想得太美了。整個船尾陷入火海,輪機員瓊斯上尉前來艦橋,表示槳輪恐怕撐不下去了。布斯決定將船隻拖到岸邊,於是在米德科特的大型精神療養院對面轉向、靠岸,離布賴迪訥不遠。海灘上的部隊注視著這艘如火球般的船隻猛然擱淺,一時之間把自己的麻煩全都拋到腦後。
“老兄,趁著還有機會,趕緊下船。”炮手錢德勒六神無主地站在欄杆旁時,一名水手給他忠告。錢德勒覺得他說得對,因此脫掉鞋子縱身一跳。附近有其他船隻,但是距離很遠,於是他自行游回岸邊。這並不難,他身上穿著救生衣,甚至還能順道拉著一個不會游泳的人上岸。
一回到岸上,他才乍然發現自己的燒傷有多麼嚴重。之前在慌亂中,他從未注意雙手的皮膚裂成一條條地垂下來。他被匆忙送上救護車,載到瑪洛海灘一座暫時充當傷員集中站的賭場。很難想像有更多事的一天,然而他最終到達的地方,和他一早的出發地點只有短短几百碼的距離。
在這傷亡慘重的下午,除了防波堤外,最誘人的攻擊目標就是六千噸重的“麥卡利斯特氏族號”大型貨輪。這艘船前一天晚上從多佛出發,載著八艘突擊登陸艇及其船員過來。艦長麥基上校覺得指定路線將承擔不必要的風險。不過當他向突擊登陸艇指揮官卡西迪上校抱怨時,卡西迪只是冷冷地回答:“上校,如果你不想去,就告訴我航行的路線,放船下水,我會自己帶它們過去。”麥基把這段話視為對其勇氣與能力的挑戰,於是一行人就上路了。
二十九日上午九點,他們停在敦刻爾克的馬路邊卸下登陸艇。兩艘小艇在卸除時受損,但是另外六艘安然下水,立刻奮力行動。“麥卡利斯特氏族號”則奉命在附近逗留,等待進一步指令。
德國空軍發動攻擊時,它還在等待命令。下午三點四十五分,斯圖卡的三枚炸彈正中船身,第五號船艙起火燃燒。不遠處的“麥爾坎號”驅逐艦閃躲過這次轟炸,前來救援。考克斯上尉和梅里斯上尉跳上“麥卡利斯特氏族號”,拿著“麥爾坎號”的消防水帶朝燃燒的船艙灌水。所有人都忽略了船艙里滿載四英寸彈藥的事實。假如彈藥爆炸,兩名軍官必死無疑,兩艘船恐怕也都難逃厄運。
天佑勇者。彈藥並未爆炸——不過考克斯和梅里斯也沒有熄滅大火。
他們終於回到“麥爾坎號”。這艘驅逐艦起程離開,順便帶走“麥卡利斯特氏族號”的傷員,以及一群誤以為船越大越安全,因而被接駁到大型蒸汽船的士兵。麥基上校堅持留在自己的船上,仍然希望設法帶它回家。不過斯圖卡持續攻擊,打壞了它的轉向裝置,麥基終於發出呼救信號。
“潘博恩號”(Pangbourne)掃雷艦緩緩側身停泊,問他是否打算“棄船”。敏感的麥基拒絕咽下這個詞彙。“哎呀,我是說‘暫時棄船’。”“潘博恩號”的艦長婉言相勸。這麼說還行,於是麥基換了船。
三艘船報銷了,防波堤遭受轟擊而受損,這些都在令人神經緊張。這條伸向大海的長堤曾經是所有人追逐的目標,如今不再如此受歡迎。在靠海那端等候的幾名士兵動搖了,開始朝陸地奔竄。克勞斯頓中校當時站在靠岸的這端跟比爾上尉交談,但是他銳利的眼神立刻捕捉到這場騷動。他帶上比爾,掏出左輪手槍,三步並作兩步地迎向這群暴徒。
“我們是來帶你們回英國的,”他用克制而堅定的語調說,“我這裡有六發子彈,而我的槍法不賴。我身後這名上尉槍法更准。所以總共可以解決你們當中的十二個人。”他停頓片刻,然後拉大嗓門,“現在,回到原位,給我他媽的上船!”
事件就此終結。士兵們再度回頭,許多人登上“如冕雕號”蒸汽船,這艘船緊連著倒霉的“費內拉號”的船尾停靠。“如冕雕號”是一艘大型的明輪蒸汽船,許多士兵對它並不陌生。在美好的日子裡,它曾經載著許多人穿梭泰晤士河。上了這艘船,幾乎就像回到家一樣。到了下午六點,船艙里擠滿了六百名士兵,包括一群來自“手榴彈號”和“費內拉號”的狼狽不堪的生還者。
克勞斯頓中校下了放行信號,“如冕雕號”的大型槳輪便開始攪動海水。離開防波堤邊之後,艦長布斯少校首先沿著海岸往東行,計劃經由Y路線回家。
沒過多久德國空軍就發現它的蹤跡。從“手榴彈號”安全逃生的司爐長布朗站在槳輪的罩子旁,再度聽到斯圖卡炸彈划過天際的熟悉尖嘯聲。它擊中大廳後爆炸,導致桌椅和屍體齊飛。
發生爆炸時,剛剛下了“費內拉號”的炮手錢德勒正在下一層船艙里研究引擎。他被炸飛起來,直到撞上船艙尾端的隔牆。
在艦橋上,布斯少校發現槳輪仍能運作,因此試圖維持航線。說不定還有逃脫的機會。
他想得太美了。整個船尾陷入火海,輪機員瓊斯上尉前來艦橋,表示槳輪恐怕撐不下去了。布斯決定將船隻拖到岸邊,於是在米德科特的大型精神療養院對面轉向、靠岸,離布賴迪訥不遠。海灘上的部隊注視著這艘如火球般的船隻猛然擱淺,一時之間把自己的麻煩全都拋到腦後。
“老兄,趁著還有機會,趕緊下船。”炮手錢德勒六神無主地站在欄杆旁時,一名水手給他忠告。錢德勒覺得他說得對,因此脫掉鞋子縱身一跳。附近有其他船隻,但是距離很遠,於是他自行游回岸邊。這並不難,他身上穿著救生衣,甚至還能順道拉著一個不會游泳的人上岸。
一回到岸上,他才乍然發現自己的燒傷有多麼嚴重。之前在慌亂中,他從未注意雙手的皮膚裂成一條條地垂下來。他被匆忙送上救護車,載到瑪洛海灘一座暫時充當傷員集中站的賭場。很難想像有更多事的一天,然而他最終到達的地方,和他一早的出發地點只有短短几百碼的距離。
在這傷亡慘重的下午,除了防波堤外,最誘人的攻擊目標就是六千噸重的“麥卡利斯特氏族號”大型貨輪。這艘船前一天晚上從多佛出發,載著八艘突擊登陸艇及其船員過來。艦長麥基上校覺得指定路線將承擔不必要的風險。不過當他向突擊登陸艇指揮官卡西迪上校抱怨時,卡西迪只是冷冷地回答:“上校,如果你不想去,就告訴我航行的路線,放船下水,我會自己帶它們過去。”麥基把這段話視為對其勇氣與能力的挑戰,於是一行人就上路了。
二十九日上午九點,他們停在敦刻爾克的馬路邊卸下登陸艇。兩艘小艇在卸除時受損,但是另外六艘安然下水,立刻奮力行動。“麥卡利斯特氏族號”則奉命在附近逗留,等待進一步指令。
德國空軍發動攻擊時,它還在等待命令。下午三點四十五分,斯圖卡的三枚炸彈正中船身,第五號船艙起火燃燒。不遠處的“麥爾坎號”驅逐艦閃躲過這次轟炸,前來救援。考克斯上尉和梅里斯上尉跳上“麥卡利斯特氏族號”,拿著“麥爾坎號”的消防水帶朝燃燒的船艙灌水。所有人都忽略了船艙里滿載四英寸彈藥的事實。假如彈藥爆炸,兩名軍官必死無疑,兩艘船恐怕也都難逃厄運。
天佑勇者。彈藥並未爆炸——不過考克斯和梅里斯也沒有熄滅大火。
他們終於回到“麥爾坎號”。這艘驅逐艦起程離開,順便帶走“麥卡利斯特氏族號”的傷員,以及一群誤以為船越大越安全,因而被接駁到大型蒸汽船的士兵。麥基上校堅持留在自己的船上,仍然希望設法帶它回家。不過斯圖卡持續攻擊,打壞了它的轉向裝置,麥基終於發出呼救信號。
“潘博恩號”(Pangbourne)掃雷艦緩緩側身停泊,問他是否打算“棄船”。敏感的麥基拒絕咽下這個詞彙。“哎呀,我是說‘暫時棄船’。”“潘博恩號”的艦長婉言相勸。這麼說還行,於是麥基換了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