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頁
李元吉見建成落馬,扭轉馬頭欲救,旁邊又閃出李世民的爪牙尉遲敬德和七十餘騎來。元吉曾是這個爪牙的手下敗將,此時一見,更是慌亂非常。一不留神,被對方射中坐騎,跌落塵埃。李世民趁勢拍馬過來踐踏之,不想被樹枝掃落馬下。元吉大怒,上前揪住李世民,拔出長劍,可惜李世民渾身鎧甲,無處下手。元吉搶過李世民的弓來,對著笨拙的李世民當頭罩下,想要勒死他。誰知尉遲敬德趕到,手起刀落。元吉緊隨著太子建成而去了。
在這一弒太子過程中,建成帶來的扈從大部分被殺,只有幾人逃出了玄武門,趕到東宮報信。翊衛車騎將軍馮翊與馮立得知建成已死,痛哭嘆息道:太子生前待我等不薄,此刻正是報恩之時。遂與領副護軍薛萬徹、謝書方率領東宮、齊府精兵兩千人飛馳玄武門。
李世民早已安排張公謹關閉城門,兩千精兵不得入,放箭萬支。掌握玄武門衛兵的敬君弘開城門與翊衛車騎將軍馮翊與馮立大戰,瞬間被殺。守門兵與東宮精兵戰多時,喊殺聲驚天動地。領副護軍薛萬徹主張去攻打秦府,來個釜底抽薪。李世民張皇失措,令尉遲敬德舉起建成、元吉二人首級,東宮兵將見大勢已去,大部分逃散,但仍有小部分士兵在奮力攻門。
李世民令爪牙尉遲敬德手持長矛,去見唐高祖。高祖大驚失色,“今天誰作亂?你來此幹什麼?”
尉遲敬德不拜高祖,緊握長矛:“太子與齊王作亂,已被秦王誅之。秦王怕驚動陛下,派我來保護你。”
高祖長嘆,問一向支持李建成的大臣裴寂:“事情想不到真發生了,現在該如何是好?”
裴寂不答。因為惡棍尉遲敬德的長矛閃爍著帶血的光。
早被李世民收買了的大臣陳叔達恬不知恥地接口道:“建成與元吉無功於天下,常嫉妒秦王大功,今被秦王誅之,實是人心所向。陛下現在如果能將國事交於秦王處理,就沒有事可發生了。”
尉遲敬德又道:“現在外面仍有東宮與齊府亂賊頑抗,請陛下降手書,令諸軍並受秦王處分。”
高祖在心裡講,我不答應行嗎?你不給我一矛?
太子建成與齊王元吉的頭顱血已滴盡,李世民在玄武門下脫掉戰袍,去面見唐高祖。高祖前後左右之衛兵早被李世民在埋伏之前剷除,李世民說什麼就是什麼了。
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四日那一天無論如何都應該讓後人記得,因為本應該是大唐天子的太子李建成用血染紅了玄武門的城牆。
三天後,李世民稱太子。兩月後,李世民稱帝,將李淵視為太上皇。
武德九年(626年)發生的玄武門兵變並沒有隨著建成太子的血跡而消失,自這次玄武門兵變後,大唐又發生了三次宮廷政變。或許把這一切都歸罪於李世民,似乎有些不仁道,但孔子說,始作俑者,其無後乎?
公元705年,已82歲高齡、病危的武則天躺在床上等待死亡的來臨。她的男寵,兩個奸臣張易之、張昌宗兄弟乘機謀反。是時,皇太子李顯,宰相張柬之、崔玄韋率領五百羽林軍闖入玄武門,將張氏兄弟斬首,並收拾了二張的黨羽,把諸多腦袋割下來,掛在城牆上示眾。此次政變表面看起來是李唐奪回本屬於自己的天下,但其本質仍是謀反。因為當時武則天還沒有死呢。
兩年後,也就是公元707年,皇太子李重俊和羽林將領李多祚率領三百羽林軍直向皇宮進發。李重俊是唐中宗李顯第三子,後宮所生,公元706年秋,被立為皇太子。其性情剛果,沒有賢能的老師指教,辦事沒有行為準則。其時,大臣武三思以韋後的勢力,欲圖不軌,但害怕太子的勢力。武三思的兒子武崇訓,娶安樂公主,經常唆使安樂公主凌辱重俊,以不是韋後所生而呼為奴。並數次勸公主請求中宗廢重俊為王,而立安樂公主為皇太女。
李重俊自然忍受不了這樣的羞辱,於是就有了神龍三年(707年)七月的玄武門之變。這次政變把武三思與武崇訓和其黨羽十餘人當場殺死,但李重俊並不滿足,他又命令手下分兵守衛宮城諸門,親自率兵追至肅章門,斬關而入,追殺韋庶人及安樂公主。上官婉兒、韋庶人及公主遂擁中宗李顯馳赴玄武門樓躲避。
李多祚領兵至,欲突玄武門樓,守衛兵卒拒擋,不得進。這時,李顯向下面的士兵大叫:“汝並是我爪牙,何故作逆?若能歸順,斬多祚等,與汝富貴。”眾將士一聽,立即倒戈。李重俊是以大敗,率部屬百餘人逃出京城,在鄂縣西十餘里休息時,被部下殺死,並把首級獻於朝廷。
三年後,公元710年,一直把武則天當作偶像的中宗李顯的韋皇后與安樂公主合謀毒死了中宗,立中宗第四子李重茂為少帝,把自己封為韋太后,並臨朝御政。不久,睿宗李旦第三子李隆基率羽林軍入玄武門殺了韋太后以及安樂公主。
玄武門,仿佛成了唐朝宮室的惡魔。又仿佛成了宮廷鬥爭的擂台。如果誰想不仁不義,就上台比試比試。更或者是,建成太子的冤魂一直在那裡飄蕩,招來更多的冤魂和一些早就該死的人。
建成大功不可沒(1)
作為李淵的長子,李建成在唐帝國未成時所立功勳是卓著的。可以這樣講,如果李淵沒有建成,就很難成為唐高祖。也就是說,有了李建成才有了後來的唐帝國。
在這一弒太子過程中,建成帶來的扈從大部分被殺,只有幾人逃出了玄武門,趕到東宮報信。翊衛車騎將軍馮翊與馮立得知建成已死,痛哭嘆息道:太子生前待我等不薄,此刻正是報恩之時。遂與領副護軍薛萬徹、謝書方率領東宮、齊府精兵兩千人飛馳玄武門。
李世民早已安排張公謹關閉城門,兩千精兵不得入,放箭萬支。掌握玄武門衛兵的敬君弘開城門與翊衛車騎將軍馮翊與馮立大戰,瞬間被殺。守門兵與東宮精兵戰多時,喊殺聲驚天動地。領副護軍薛萬徹主張去攻打秦府,來個釜底抽薪。李世民張皇失措,令尉遲敬德舉起建成、元吉二人首級,東宮兵將見大勢已去,大部分逃散,但仍有小部分士兵在奮力攻門。
李世民令爪牙尉遲敬德手持長矛,去見唐高祖。高祖大驚失色,“今天誰作亂?你來此幹什麼?”
尉遲敬德不拜高祖,緊握長矛:“太子與齊王作亂,已被秦王誅之。秦王怕驚動陛下,派我來保護你。”
高祖長嘆,問一向支持李建成的大臣裴寂:“事情想不到真發生了,現在該如何是好?”
裴寂不答。因為惡棍尉遲敬德的長矛閃爍著帶血的光。
早被李世民收買了的大臣陳叔達恬不知恥地接口道:“建成與元吉無功於天下,常嫉妒秦王大功,今被秦王誅之,實是人心所向。陛下現在如果能將國事交於秦王處理,就沒有事可發生了。”
尉遲敬德又道:“現在外面仍有東宮與齊府亂賊頑抗,請陛下降手書,令諸軍並受秦王處分。”
高祖在心裡講,我不答應行嗎?你不給我一矛?
太子建成與齊王元吉的頭顱血已滴盡,李世民在玄武門下脫掉戰袍,去面見唐高祖。高祖前後左右之衛兵早被李世民在埋伏之前剷除,李世民說什麼就是什麼了。
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四日那一天無論如何都應該讓後人記得,因為本應該是大唐天子的太子李建成用血染紅了玄武門的城牆。
三天後,李世民稱太子。兩月後,李世民稱帝,將李淵視為太上皇。
武德九年(626年)發生的玄武門兵變並沒有隨著建成太子的血跡而消失,自這次玄武門兵變後,大唐又發生了三次宮廷政變。或許把這一切都歸罪於李世民,似乎有些不仁道,但孔子說,始作俑者,其無後乎?
公元705年,已82歲高齡、病危的武則天躺在床上等待死亡的來臨。她的男寵,兩個奸臣張易之、張昌宗兄弟乘機謀反。是時,皇太子李顯,宰相張柬之、崔玄韋率領五百羽林軍闖入玄武門,將張氏兄弟斬首,並收拾了二張的黨羽,把諸多腦袋割下來,掛在城牆上示眾。此次政變表面看起來是李唐奪回本屬於自己的天下,但其本質仍是謀反。因為當時武則天還沒有死呢。
兩年後,也就是公元707年,皇太子李重俊和羽林將領李多祚率領三百羽林軍直向皇宮進發。李重俊是唐中宗李顯第三子,後宮所生,公元706年秋,被立為皇太子。其性情剛果,沒有賢能的老師指教,辦事沒有行為準則。其時,大臣武三思以韋後的勢力,欲圖不軌,但害怕太子的勢力。武三思的兒子武崇訓,娶安樂公主,經常唆使安樂公主凌辱重俊,以不是韋後所生而呼為奴。並數次勸公主請求中宗廢重俊為王,而立安樂公主為皇太女。
李重俊自然忍受不了這樣的羞辱,於是就有了神龍三年(707年)七月的玄武門之變。這次政變把武三思與武崇訓和其黨羽十餘人當場殺死,但李重俊並不滿足,他又命令手下分兵守衛宮城諸門,親自率兵追至肅章門,斬關而入,追殺韋庶人及安樂公主。上官婉兒、韋庶人及公主遂擁中宗李顯馳赴玄武門樓躲避。
李多祚領兵至,欲突玄武門樓,守衛兵卒拒擋,不得進。這時,李顯向下面的士兵大叫:“汝並是我爪牙,何故作逆?若能歸順,斬多祚等,與汝富貴。”眾將士一聽,立即倒戈。李重俊是以大敗,率部屬百餘人逃出京城,在鄂縣西十餘里休息時,被部下殺死,並把首級獻於朝廷。
三年後,公元710年,一直把武則天當作偶像的中宗李顯的韋皇后與安樂公主合謀毒死了中宗,立中宗第四子李重茂為少帝,把自己封為韋太后,並臨朝御政。不久,睿宗李旦第三子李隆基率羽林軍入玄武門殺了韋太后以及安樂公主。
玄武門,仿佛成了唐朝宮室的惡魔。又仿佛成了宮廷鬥爭的擂台。如果誰想不仁不義,就上台比試比試。更或者是,建成太子的冤魂一直在那裡飄蕩,招來更多的冤魂和一些早就該死的人。
建成大功不可沒(1)
作為李淵的長子,李建成在唐帝國未成時所立功勳是卓著的。可以這樣講,如果李淵沒有建成,就很難成為唐高祖。也就是說,有了李建成才有了後來的唐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