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頁
隋朝末年的政局不穩和社會上風傳的“李氏當為天下”的讖語讓太原留守李淵在躊躇滿志的同時也驚恐不已。他稱得上是一位具有真知灼見的政治家,在留守任上,他的眼光與胸襟都是隋朝其他大臣所不能比擬的。
他早有反意,但當天下已難以收拾,讖語人人耳熟能詳的時候,他的準備還不充分。隋文帝已經對朝中幾位姓李的大臣起了疑心,並且逼反了李密。作為太原留守的李淵自然也逃不過去,他很怕被隋文帝殺死。於是,稱病不去京城就成了他那時經常玩的把戲之一。
他先讓李建成和李世民分別於河東和晉陽密結各路英雄,收羅人才以備起兵。當時李世民不到二十歲,閱歷不如李建成,性格更不如李建成“仁厚”,所以,李淵把大寶都押在了河東李建成的身上。李建成在河東獨當一面,後來又參與了太原起兵密謀,這一切都在情理之中,容不得半點懷疑。
公元617年,隋太原副留守的腦袋被李淵砍掉,李淵宣布正式起兵反隋。一個月後,李建成奉命從河東風塵僕僕趕回太原,就起兵後的戰略制定和組織工作與李淵進行了最大程度上的協商。
從這時起,李建成為大唐的建立浴血沙場,創下了赫赫戰功。從太原起兵到攻占隋都長安,唐軍進行了數次慘烈的戰役,其中決定性戰役的總指揮都是李建成。
第一場大仗的對手是西河郡丞高德儒。是時,李建成引兵攻西河郡,高德儒死守。李建成與士兵同甘苦,深得民心,很快便活捉了高德儒而結束了戰役。
平定西河郡後,李淵建大將軍府,組建三軍。以李建成為隴西公、左領軍大都督、左三統軍。七月,李淵率軍三萬離太原西進長安,隋朝西留守代王佑派隋名將宋老生領精兵兩萬守霍邑,又派大將軍屈突通守河東。兩人互相照應,相約一方受攻擊,一方必救。
適逢陰雨連綿,糧草不繼,又有消息來說北方突厥與割據勢力劉武周將乘虛襲擊太原,人心惶惶。李淵依裴寂等人建議,欲退兵太原,再圖後舉,但李建成卻苦諫,李淵只好作罷。
二十八日,太原糧草運到。
八月初一天氣轉晴,李淵命晾曬鎧仗行裝。
初三清晨,李淵即率輕騎借濃霧掩護,沿傍山小道直趨霍邑。
為防宋老生閉門固守,李淵採納建成用輕騎誘其出戰之計,親率騎兵數百至城東,命建成、世民各率數十騎,逼至城下辱罵,以激怒宋老生。並將士卒分十餘隊由城東南向西南佯動,造成攻城假象。宋老生大怒,親率三萬大軍從東門、南門出戰。這樣正中了李建成之計,經過激戰俘獲了宋老生。
奪取霍邑後,李建成統領一路軍馬,屯永豐倉,守衛潼關,防禦屈突通和李密入關,占據永豐倉糧餉基地,李建成採取積極的防禦措施,大敗屈突通,保住永豐倉,解除奪取關中後顧之憂,為順利占領長安打下基礎,李淵當時大喜道:屈突通東行不可,西歸無路,不可為虞矣。
成為太子後的李建成的主要活動已經從戰場上退下來,進入到了一個更高層次,那就是輔佐高祖處理軍國大政,參與決策。高祖外出時,則要居守監國。
也正是因為此,後來諸多被李世民收買的朝中大臣總以建成無功於社稷在高祖耳邊吹臭氣。可這群大臣似乎忘了一件事:李建成已不是帝國未成時的李建成,他已經是准皇帝了。難不成,讓未來的大唐天子還以馬上治理天下?!當這些大臣們在吹捧李世民東征西討之功時,顯然忘記了一件事:沒有建成太子就不可能有李世民的軍事成功。
我們可以看一看下面幾件事情。
武德三年(620年)七月:李世民討伐王世充,建成太子鎮蒲州防禦突厥。在保證李世民討伐王世充的同時還促成了行軍總管段德操擊敗梁師都與突厥的聯合進犯。
武德四年(621年)三月:李世民與竇建德征戰,稽胡軍隊數萬人騷擾大唐邊疆,李建成又奉命率軍討伐。隊伍駐紮在贊州,與稽胡軍相遇,李建成指揮唐軍進擊,大破敵軍,斬殺幾百人,俘虜一千多人。
武德四年(621年)八月:李世民征伐劉黑闥,李建成安撫北境。
武德五年(622年)、六年(623年)、七年(624年):防禦突厥。
由此可見,上述所定論不虛。在這之外,太子建成在輔佐高祖治理國家政事的同時,也進行了幾次軍事行動。如鎮壓亂民祝海山的暴亂以及征討李世民未剿滅的劉黑闥。
只不過李世民是在台前,而建成太子卻是在幕後。但也正如劉邦所論之“功人”與“功狗”一樣,誰是人誰是狗,明眼人一眼便可看出。
一個真實的建成太子(1)
如果可以,真希望能將篡改《舊唐書》的許敬宗凌遲。如果不是他,有關建成太子的事情不會只寥寥數筆,建成太子也不會變得面目全非。
幸運的是,我們從關於李建成的幾件事上還是可以搜尋出其真實面目的。歷史掩蓋不住李世民篡改國史的醜惡,更掩蓋不住建成太子的真善。
第一件事是玄武門兵變時,東宮翊衛車騎將軍馮翊與馮立痛哭不已,與眾將士言:太子生前對我等不薄,此刻正是報恩之時。遂奔赴玄武門,為建成報仇。古來士為知己者死,二馮所為正是此註腳。
他早有反意,但當天下已難以收拾,讖語人人耳熟能詳的時候,他的準備還不充分。隋文帝已經對朝中幾位姓李的大臣起了疑心,並且逼反了李密。作為太原留守的李淵自然也逃不過去,他很怕被隋文帝殺死。於是,稱病不去京城就成了他那時經常玩的把戲之一。
他先讓李建成和李世民分別於河東和晉陽密結各路英雄,收羅人才以備起兵。當時李世民不到二十歲,閱歷不如李建成,性格更不如李建成“仁厚”,所以,李淵把大寶都押在了河東李建成的身上。李建成在河東獨當一面,後來又參與了太原起兵密謀,這一切都在情理之中,容不得半點懷疑。
公元617年,隋太原副留守的腦袋被李淵砍掉,李淵宣布正式起兵反隋。一個月後,李建成奉命從河東風塵僕僕趕回太原,就起兵後的戰略制定和組織工作與李淵進行了最大程度上的協商。
從這時起,李建成為大唐的建立浴血沙場,創下了赫赫戰功。從太原起兵到攻占隋都長安,唐軍進行了數次慘烈的戰役,其中決定性戰役的總指揮都是李建成。
第一場大仗的對手是西河郡丞高德儒。是時,李建成引兵攻西河郡,高德儒死守。李建成與士兵同甘苦,深得民心,很快便活捉了高德儒而結束了戰役。
平定西河郡後,李淵建大將軍府,組建三軍。以李建成為隴西公、左領軍大都督、左三統軍。七月,李淵率軍三萬離太原西進長安,隋朝西留守代王佑派隋名將宋老生領精兵兩萬守霍邑,又派大將軍屈突通守河東。兩人互相照應,相約一方受攻擊,一方必救。
適逢陰雨連綿,糧草不繼,又有消息來說北方突厥與割據勢力劉武周將乘虛襲擊太原,人心惶惶。李淵依裴寂等人建議,欲退兵太原,再圖後舉,但李建成卻苦諫,李淵只好作罷。
二十八日,太原糧草運到。
八月初一天氣轉晴,李淵命晾曬鎧仗行裝。
初三清晨,李淵即率輕騎借濃霧掩護,沿傍山小道直趨霍邑。
為防宋老生閉門固守,李淵採納建成用輕騎誘其出戰之計,親率騎兵數百至城東,命建成、世民各率數十騎,逼至城下辱罵,以激怒宋老生。並將士卒分十餘隊由城東南向西南佯動,造成攻城假象。宋老生大怒,親率三萬大軍從東門、南門出戰。這樣正中了李建成之計,經過激戰俘獲了宋老生。
奪取霍邑後,李建成統領一路軍馬,屯永豐倉,守衛潼關,防禦屈突通和李密入關,占據永豐倉糧餉基地,李建成採取積極的防禦措施,大敗屈突通,保住永豐倉,解除奪取關中後顧之憂,為順利占領長安打下基礎,李淵當時大喜道:屈突通東行不可,西歸無路,不可為虞矣。
成為太子後的李建成的主要活動已經從戰場上退下來,進入到了一個更高層次,那就是輔佐高祖處理軍國大政,參與決策。高祖外出時,則要居守監國。
也正是因為此,後來諸多被李世民收買的朝中大臣總以建成無功於社稷在高祖耳邊吹臭氣。可這群大臣似乎忘了一件事:李建成已不是帝國未成時的李建成,他已經是准皇帝了。難不成,讓未來的大唐天子還以馬上治理天下?!當這些大臣們在吹捧李世民東征西討之功時,顯然忘記了一件事:沒有建成太子就不可能有李世民的軍事成功。
我們可以看一看下面幾件事情。
武德三年(620年)七月:李世民討伐王世充,建成太子鎮蒲州防禦突厥。在保證李世民討伐王世充的同時還促成了行軍總管段德操擊敗梁師都與突厥的聯合進犯。
武德四年(621年)三月:李世民與竇建德征戰,稽胡軍隊數萬人騷擾大唐邊疆,李建成又奉命率軍討伐。隊伍駐紮在贊州,與稽胡軍相遇,李建成指揮唐軍進擊,大破敵軍,斬殺幾百人,俘虜一千多人。
武德四年(621年)八月:李世民征伐劉黑闥,李建成安撫北境。
武德五年(622年)、六年(623年)、七年(624年):防禦突厥。
由此可見,上述所定論不虛。在這之外,太子建成在輔佐高祖治理國家政事的同時,也進行了幾次軍事行動。如鎮壓亂民祝海山的暴亂以及征討李世民未剿滅的劉黑闥。
只不過李世民是在台前,而建成太子卻是在幕後。但也正如劉邦所論之“功人”與“功狗”一樣,誰是人誰是狗,明眼人一眼便可看出。
一個真實的建成太子(1)
如果可以,真希望能將篡改《舊唐書》的許敬宗凌遲。如果不是他,有關建成太子的事情不會只寥寥數筆,建成太子也不會變得面目全非。
幸運的是,我們從關於李建成的幾件事上還是可以搜尋出其真實面目的。歷史掩蓋不住李世民篡改國史的醜惡,更掩蓋不住建成太子的真善。
第一件事是玄武門兵變時,東宮翊衛車騎將軍馮翊與馮立痛哭不已,與眾將士言:太子生前對我等不薄,此刻正是報恩之時。遂奔赴玄武門,為建成報仇。古來士為知己者死,二馮所為正是此註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