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頁
約公元前542年,老萊子20歲左右,在周都宮廷做事,官至守藏室史。
約公元前536年,老萊子26歲左右,因“甘簡公事件”被排擠出洛陽。
公元前535年,老萊子27歲左右,“年少好禮”的孔子(17歲)首次拜師於老萊子,並“從老聃助葬於巷黨”,當天“日有食之”。
公元前530年,老萊子32歲左右,“甘簡公事件”結束,返洛陽宮廷復職。
公元前529年——公元前521年之間,老萊子33歲至41歲,孔子帶弟子南宮敬叔首次適周,“訪禮於老聃”。
公元前520年,老萊子42歲左右,周景王死,諸王子為爭奪王位,發動內戰,史稱“王子朝之亂”。此時,老萊子仍就職於王子朝執政的宮廷中。
公元前516年,老萊子46歲左右,王子朝敗退,周敬王回王宮,王子朝攜帶周之典籍奔楚。老萊子“免而歸居”於宋國相縣賴鄉曲渦間。
約公元前515——公元前507年之間,老萊子在47歲至55歲時,孔子“欲藏書”而“南之沛”——赴宋國相縣賴鄉曲渦間訪老萊子。
公元前506年,老萊子56歲左右,周敬王乘吳國攻破楚國的機會,派人刺殺了王子朝。老萊子居住在從晉從周敬王的宋國,也面臨一定的危險。
公元前505年,老萊子57歲左右,楚國形勢好轉,昭王返郢。老萊子可能為避禍,改姓“李”,舉家由宋國相縣賴鄉南過渦水,遷至陳國鳴鹿以東的廣鄉(現河南省鹿邑縣太清宮鎮)居住了一個時期。
公元前501年,老萊子61歲左右,“孔子行年五十有一而不聞道”,乃笫二次“南之沛見老聃”。實可能在遷居後的陳國廣鄉尋訪到了老萊子。
約公元前500年以後,老萊子因久居南北戰亂前沿的陳為國終不太平,欲南下楚腹地隱居。在經過楚國鎮守的城父關口時,被“關令尹喜”( 或“陵尹喜”)“強”留,暫居下城父(現安徽省亳州市渦陽縣天靜宮),寫下原本《老子》“甲”,被送至楚王閱藏,使之被當作“經典”得已流傳。
公元前?年,老萊子繼續舉家南下,其間,在距今湖北省荊門市西北邊100餘里的鄀都(楚國曾於公元前504年“遷郢於鄀”)附近居住,號“萊”,人們尊稱為“老萊子”。但其“來歷”已失傳或少為世人所知。在此前後,老萊子留下了“斑衣娛親”等故事在民間廣為傳頌。
公元前489年,老萊子73歲左右,孔子周遊列國時困於陳、蔡之間,楚昭王在城父迎孔子來楚國。孔子外出,可能訪見到老萊子。由於楚昭王未用孔子,孔子乃自楚返衛。
約公元前486年,老萊子76歲左右,孔子可能在鄀郢見到楚惠王,並尋訪到老萊子(如果公元前489年孔子沒有訪見到老萊子的話)。
公元前479年,老萊子83歲左右,老萊子因“白公之亂”從鄀郢周邊隱入荊門蒙山(今象山),寫作“言道家之用”的《十五篇》或《老子》“乙” “丙” 及《太一生水》。
約公元前478年後,老萊子84歲左右,楚惠王訪老萊子欲用,老萊子未從,留“萊妻”故事流傳民間。為避糾纏,老萊子再次遷居,“至於江南而止”,過著“鳥獸之解毛可績而衣,其遺粒足食”的生活,後人“莫知其所終”。
公元前?年,老子?歲。老聃去世,秦佚吊之。
後記:寫或不寫以及怎麼寫
——寫作點滴
.
經過大半年的努力,拙著基本完稿了,對此感慨萬分,留之於筆端。若有大錯或瑕疵,也請讀者諒解一二。
回想起來,在整個創作過程中,有三種心思交織並伴隨著我——
.
一、老萊子不好寫
說不好寫,有四點理由:
一是古今都知道有那麼一個人,或能運用其幾段思想及成語,如果說他就是老子的話,就更不好發揮或放開手腳為之。
二是有關老萊子的生平史料非常少,“正史”中加上老子的就那麼五六百個字兒,涉及老萊子的僅幾十個字,你能寫什麼?
三是“兩老”爭議很大。你若說老萊子就是老子的話,可能天下有一半人不知或不認可你的說法,你亦難拿出什麼有力的東西來證實。
四是其人太偉大了。你想寫好他老人家,除非你具備很高的品德與思想修養,非此,寫出來的老萊子就會連常人都不如,何況你還要攀越先秦時期或中華文明創建之初的文字難關。
.
二、老萊子必須寫
一為他是中華民族的思想始祖之一,也是荊楚歷史文化屈指可數的人物,怎可能沒有一本關於他的文學書籍或人物傳記呢?
二為他的影響非常大,且不說他極可能就是老子,僅關於他的“斑衣娛親”、“孔子拜訪”、“不朝楚王”以及隱逸、長壽等故事,就有口皆碑地流傳了兩千多年,怎能不讓他更好地傳承下去呢?
三為現代文明需要他。人類發展至今,遇到許多生存困境與思想之惑,不僅都是老萊子或老子所言及過了的,而且發表了很多解“惑”之道與治世警言。
約公元前536年,老萊子26歲左右,因“甘簡公事件”被排擠出洛陽。
公元前535年,老萊子27歲左右,“年少好禮”的孔子(17歲)首次拜師於老萊子,並“從老聃助葬於巷黨”,當天“日有食之”。
公元前530年,老萊子32歲左右,“甘簡公事件”結束,返洛陽宮廷復職。
公元前529年——公元前521年之間,老萊子33歲至41歲,孔子帶弟子南宮敬叔首次適周,“訪禮於老聃”。
公元前520年,老萊子42歲左右,周景王死,諸王子為爭奪王位,發動內戰,史稱“王子朝之亂”。此時,老萊子仍就職於王子朝執政的宮廷中。
公元前516年,老萊子46歲左右,王子朝敗退,周敬王回王宮,王子朝攜帶周之典籍奔楚。老萊子“免而歸居”於宋國相縣賴鄉曲渦間。
約公元前515——公元前507年之間,老萊子在47歲至55歲時,孔子“欲藏書”而“南之沛”——赴宋國相縣賴鄉曲渦間訪老萊子。
公元前506年,老萊子56歲左右,周敬王乘吳國攻破楚國的機會,派人刺殺了王子朝。老萊子居住在從晉從周敬王的宋國,也面臨一定的危險。
公元前505年,老萊子57歲左右,楚國形勢好轉,昭王返郢。老萊子可能為避禍,改姓“李”,舉家由宋國相縣賴鄉南過渦水,遷至陳國鳴鹿以東的廣鄉(現河南省鹿邑縣太清宮鎮)居住了一個時期。
公元前501年,老萊子61歲左右,“孔子行年五十有一而不聞道”,乃笫二次“南之沛見老聃”。實可能在遷居後的陳國廣鄉尋訪到了老萊子。
約公元前500年以後,老萊子因久居南北戰亂前沿的陳為國終不太平,欲南下楚腹地隱居。在經過楚國鎮守的城父關口時,被“關令尹喜”( 或“陵尹喜”)“強”留,暫居下城父(現安徽省亳州市渦陽縣天靜宮),寫下原本《老子》“甲”,被送至楚王閱藏,使之被當作“經典”得已流傳。
公元前?年,老萊子繼續舉家南下,其間,在距今湖北省荊門市西北邊100餘里的鄀都(楚國曾於公元前504年“遷郢於鄀”)附近居住,號“萊”,人們尊稱為“老萊子”。但其“來歷”已失傳或少為世人所知。在此前後,老萊子留下了“斑衣娛親”等故事在民間廣為傳頌。
公元前489年,老萊子73歲左右,孔子周遊列國時困於陳、蔡之間,楚昭王在城父迎孔子來楚國。孔子外出,可能訪見到老萊子。由於楚昭王未用孔子,孔子乃自楚返衛。
約公元前486年,老萊子76歲左右,孔子可能在鄀郢見到楚惠王,並尋訪到老萊子(如果公元前489年孔子沒有訪見到老萊子的話)。
公元前479年,老萊子83歲左右,老萊子因“白公之亂”從鄀郢周邊隱入荊門蒙山(今象山),寫作“言道家之用”的《十五篇》或《老子》“乙” “丙” 及《太一生水》。
約公元前478年後,老萊子84歲左右,楚惠王訪老萊子欲用,老萊子未從,留“萊妻”故事流傳民間。為避糾纏,老萊子再次遷居,“至於江南而止”,過著“鳥獸之解毛可績而衣,其遺粒足食”的生活,後人“莫知其所終”。
公元前?年,老子?歲。老聃去世,秦佚吊之。
後記:寫或不寫以及怎麼寫
——寫作點滴
.
經過大半年的努力,拙著基本完稿了,對此感慨萬分,留之於筆端。若有大錯或瑕疵,也請讀者諒解一二。
回想起來,在整個創作過程中,有三種心思交織並伴隨著我——
.
一、老萊子不好寫
說不好寫,有四點理由:
一是古今都知道有那麼一個人,或能運用其幾段思想及成語,如果說他就是老子的話,就更不好發揮或放開手腳為之。
二是有關老萊子的生平史料非常少,“正史”中加上老子的就那麼五六百個字兒,涉及老萊子的僅幾十個字,你能寫什麼?
三是“兩老”爭議很大。你若說老萊子就是老子的話,可能天下有一半人不知或不認可你的說法,你亦難拿出什麼有力的東西來證實。
四是其人太偉大了。你想寫好他老人家,除非你具備很高的品德與思想修養,非此,寫出來的老萊子就會連常人都不如,何況你還要攀越先秦時期或中華文明創建之初的文字難關。
.
二、老萊子必須寫
一為他是中華民族的思想始祖之一,也是荊楚歷史文化屈指可數的人物,怎可能沒有一本關於他的文學書籍或人物傳記呢?
二為他的影響非常大,且不說他極可能就是老子,僅關於他的“斑衣娛親”、“孔子拜訪”、“不朝楚王”以及隱逸、長壽等故事,就有口皆碑地流傳了兩千多年,怎能不讓他更好地傳承下去呢?
三為現代文明需要他。人類發展至今,遇到許多生存困境與思想之惑,不僅都是老萊子或老子所言及過了的,而且發表了很多解“惑”之道與治世警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