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一些學者認為,郭店竹簡有經典與傳注之分,簡策長、兩端削成梯形者為經,簡短、兩端平齊者為傳;郭店竹簡具體的尺寸雖與兩漢學者所記的簡牘制度略有出入,但以簡策長短區分經、傳的原則是一致的。而且郭店竹簡的“長短固然重要,經典與傳注之分還是取決於簡端的形狀”。[2]

  因此,從形制上分析,《老子》甲與《緇衣》被認為是經典,是老子最原始的著作,而《老子》丙、《太一生水》與《魯穆公》一樣,從時間上看應則晚於前者,應是傳、注之類的文獻。《老子》乙使用竹簡的長度介於《老子》甲與《老子》丙、《太一生水》之間,“其重要性次於《老子》甲而高於《太一生水》與《老子丙》,其形成時間晚於《老子》甲而早於《太一生水》與《老子》丙”[4],其作者與《老子》甲也不太可能是一人。

  2、文符有異

  儘管《老子》甲、乙、丙及《太一生水》行文風格及文字形態相對統一,都具有楚文字風格與特點,與出土的其它儒家典籍文字不都一樣,但這四組文本用字均顯示出一定的差異性。有專家分折,此與抄寫者或抄寫時間的不同關係密切。一是《老子》甲的書寫,與其它各本同者少,異者多,這就表明文字的書寫與竹簡長短一樣具有相互區別的特徵。二是文字從複雜多樣到簡單明了。如“弗”、“者”、“為”等字,《老子》甲有三到六種寫法,而《老子》乙、丙與《太一生水》最多只有三到四種寫法,而且多數為一種寫法,這顯現出隨著著述時間的推移,文字逐步簡單與成熟。如下圖(圖略)[4] :

  書寫符號反映楚簡《老子》自身的章次、句讀、書寫習慣,以及與傳世本《老子》的對應關係,但各篇使用符號的情況不盡一致。據統計,《老子》甲中使用了五種符號(含間隔標誌)。而《老子》乙、丙與《太一生水》只有其中三種符號。

  這也說明文本形成時間與抄者的底本不是統一體。

  3、內容存別

  在所發現的郭店楚簡中,考古專家以《老子》命名的有三組,即前述的《老子》甲、乙、丙,因為其全部內容均見於傳世本《老子》,只是總字數相當於傳世本《老子》的五分之二,沒有“道經”與“德經”的區別。對應章次的文字數量,傳世本《老子》一般多於簡本,章次排列順序沒有對應關係。《太一生水》內容雖與傳世本《老子》相關聯,因不見於傳世本,目前還沒有列入老子著述。

  以上是總體情況,下面僅分析《老子》甲、乙、丙及《太一生水》在內容上的聯繫與區別。從相同性來說,這四組文字都與道家論述有關,不然不會大部組合在傳世本《老子》中。從各自的內容看,其側重點有所不同:

  《老子》甲是以原始之道為總論,闡釋宇宙生成循環過程,並把人世包容進去。如開篇即言:“又狀蟲成,先天地生,敚[糸禾],獨立而不亥,可以為天下母。未智(知)其名,字之曰道。吾強為之名曰大。大曰筮,筮曰遠,遠曰反。天大、地大、道大、王亦大。國中又(有)四大安(焉),王居一安(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須說明的是,關於《老子》甲章序順序的排列,目前有兩種排法,都不一定是最原始的形態。一種比較流行的版本,將“絕智去聖”句放在首章,另一種是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10月出版的《郭店楚簡簡明讀本》(以下簡稱“湖版”),將“又狀蟲成”句放在首章。“湖版”認為《老子》甲“以道為核心,構建了宇宙生成論,並將其最終落實到解決人類社會問題。”[4]當然,也有學者認為《老子》甲是論述“以道佐人主治國”的。[6]

  《老子》乙寫了世人對道的態度及具體治理問題,即“言道家之用”。如“湖版”《老子》乙開篇首句曰:“上士聞道,堇(勤)能行於其中。中士聞道,若聞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流行版《老子》乙開篇首句曰:“治人事天,莫若嗇。夫唯嗇,是以早[備]。”學者塗宗流先生亦認為《老子》乙是“以為道、守道為中心‘言道家之用’”。還有的認為《老子》乙“內容著重君子的立身處事之道,強調相反對立、無為、清靜,完全不採錄《老子》的宇宙論。”[1]

  《老子丙》留存的篇幅更小,僅寫了聖人如何踐行於道,謹慎用兵,特別是對“無為”、“無執”的倡導。

  《太一生水》是從微觀上詳釋了《老子》甲中宇宙生成理論。李學勤研究員在《荊門郭店楚簡所見關尹遺說》文中說:《太一生水》章顯然是對老子(王弼注本)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的引申解說。其中太一是萬物母的思想,襲自《老子》第一章“萬物之母”。並認為《太一生水》晚於傳世本《老子》各章。[7]

  《太一生水》也提及到道德修養問題,如“聖人之從事也,亦托其名,古功成而身不剔。”

  所以,有研究者認為,楚簡《老子》及《太一生水》四組文本不是同一整體,在時間上有先後關係,在內容上有承襲和發展關係,是不同時間的道家之說。《老子》甲是道論的開山之作,《老子》乙是道論的傳播,如《老子》丙、《太一生水》是道論的發展與發揮。[4] 如“《老子》丙組末段大段重複《老子》甲組文,但又附從少量解釋性語,並加‘是以’一詞加以連接。”[7]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