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看來我真有點“當局者迷”了。

  後來召集家人商議,可商來議去都只是“三十六計——走為上策”,否則會有說不清的麻煩,更別想清靜為安了。

  不過,我總感到就這樣辭絕楚王好像不盡人之情理,但又能怎樣呢?

  若不下定決心,是走不脫的。

  人因思想所異,走向是多麼不同。想想孔丘,一輩子東走西奔,就是為求得一用;而我卻東藏西躲,就為一世安逸。

  人畢竟是有感情之物,我無法太推脫惠王的真心實意。

  難乎其難矣!

  第卅一章遺簡人間98留簡以王

  糾結之中。

  還是簡兒理解我的心情。

  他建言說:“爹,您的躊躇沒錯。

  “所謂國政,也不僅是楚王私人之事,也是為天下臣民求得一個平安富裕。

  “您既然有深透的治世思想,何不通過啟蒙侯王心智,讓他們以道治世,以德裝天下,盡力而為呢!”

  “簡兒何意?”我一下子似糊塗了。

  他笑道:

  “楚王不是三天後來請用嗎?

  “您可以把言之未盡的執政之道送給楚王啊!這既能表達個人之志,又能令楚王開明行政,亦能保全家人安平啊,何樂而不為呢?”

  我一聽恍然大悟。

  簡兒真聰明,可謂“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矣!

  我是否真的老糊塗了?

  說到此,索性“一不作,二不休”。

  我拿起管毫,略作沉思後,開始在簡兒準備好的竹簡上揮筆灑意:

  -

  治人事天,莫若嗇。

  夫唯嗇,是以早備,是以早備是謂重積德,重積德則無不克。

  無不克則莫知其極。

  莫知其極,可以有國。

  有國之母,可以長久,是謂深根固柢,長生久視之道也。

  學者日益,為道者日損。

  損之又損,以至亡為也,亡為而亡不為。

  絕學無憂。

  唯與呵,相去幾何? 美與惡,相去何若?

  人之所畏,亦不可以不畏。

  人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

  何謂寵辱?寵為下也。

  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驚。

  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

  及吾無身,有何患,故貴以身為天下,乃可以託天下矣;

  愛以身為天下,乃可以寄天下矣。

  ......

  累了。

  停筆一會兒,喝了幾口簡兒端來的苦味茶,格外爽目清心。

  我繼續寫道:

  -

  上士聞道,勤而行於其中。

  中士聞道,若聞若無。

  下士聞道,大笑之。

  弗大笑,不足以為道矣。

  是以建言有之:明道若昧,夷道若纇,進道若退。

  上德若谷,大白若辱。

  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真若渝。

  大方亡隅,大器慢成。

  大音希聲,大象亡形。

  道隱亡名,善始且善成。

  閉其門,塞其兌,終身不勤。

  啟其兌,實其事,終身不復。

  大成若缺,其用不敝。

  大盈若盅,其用不窮。

  大巧若拙,大贏若詘,大直若屈。

  躁勝凔,靜勝熱,清清為天下定。

  善建者不拔,善保者不脫,子孫以其祭祀不輟。

  修之身,其德乃真。

  修之家,其德有餘。

  修之鄉,其德乃長。

  修之邦,其德乃豐。

  修之天下,其德乃博。

  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

  吾何以知天下然哉?

  以此。

  ......

  以上雖言之未盡,可也算傾吐了畢生所學所感,心裡似平坦了些。

  第三天,簡兒跑出去找到一個驛站官員,請其將這些簡文及我書之附言一併送給楚王。

  ——這最後寫的文字就是今人所稱的郭店楚簡《老子》“乙”。

  可能是直接呈送楚惠王的緣故,這幾卷簡文在後來保存的形制或規格上雖低於《老子》“甲”, 但高於私下流傳的《老子》“丙” 及《太一生水》。

  你們一定還記得,荊門郭店楚墓竹簡出土時,《老子》“丙”與《太一生水》的竹簡長度最短,且兩文是連編在一起的。這便是簡兒私自送出去的那部分文字。

  由於《太一生水》不見於後世所編的《道德經》,有人便認為它不是我老萊子寫的,這可能是想當然了。

  歷史真複雜啊!

  關於楚簡《老子》的奧謎,我隨後還要說明的。

  總之,當我做好這一切善後工作,就與子玉及全家又開始了南遷的旅程。

  只是在這蒙山之上,留下了辭世不久的百歲父母,似為我們在護守老萊山莊,亦將我之心魂永留在這座山麓里了。

  第卅一章遺簡人間99至於江南

  古道悠悠。

  順著這條穿越“荊楚門戶”的南北古道,不幾日,就來到楚之故都紀郢。

  這巨大的城池,還處於殘垣廢墟中,尤其是那高聳的石柱與厚實的橫樑,仍展現出昔日的輝惶。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