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頁
第三十章 不朝楚王 簡語
「人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
——荊門《郭店楚墓竹簡》《老子乙》第05枚
第三十章不朝楚王94惠王突訪
很多人可能都看到過這樣一則傳說,它載於《列女傳.賢明篇.楚老賢妻》,與《史記.老子列傳》、《高士傳》略有不同,記敘更詳細一些:
......
人或言之楚王曰:“老萊,賢士也。”
王欲聘以璧帛,恐不來,楚王駕至老萊之門,老萊方織畚。
王曰:“寡人愚陋,獨守宗廟,願先生幸臨之。”
老萊子曰:“仆山野之人,不足守政。”
王復曰:“守國之孤,願變先生之志。”
老萊子曰:“諾。”
王去,其妻戴畚萊挾薪樵而來,曰:“何車跡之眾也?”
老萊子曰:“楚王欲使吾守國之政。”
妻曰:“許之乎?”曰:“然。”
妻曰:“妾聞之:可食以酒肉者,可隨以鞭捶。可授以官祿者,可隨以鈇鉞。今先生食人酒肉,授人官祿,為人所制也。能免於患乎!妾不能為人所制。”投其畚萊而去。
老萊子曰:“子還,吾為子更慮。”
遂行不顧,至江南而止,曰:“鳥獸之解毛,可績而衣之。據其遺粒,足以食也。”
老萊子乃隨其妻而居之。
民從而家者一年成落,三年成聚。
君子謂老萊妻果於從善。詩曰:
“衡門之下,可以棲遲,泌之洋洋,可以療飢。”此之謂也。
頌曰:老萊與妻,逃世山陽,蓬蒿為室,莞葭為蓋,楚王聘之,老萊將行,妻曰世亂,乃遂逃亡。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說起來,我這一輩子,最沒想到的是:
當我在幽靜的蒙山下奮力耕作,閒暇著文,不關世事時,卻迎來了楚惠王的探訪。我真不知這信息是怎麼透露出去的,難道是陵尹喜嗎?不,他也幾乎不知我的下落。
自從他小兒子陵昭深受我隱逸思想的影響,跟我女兒簫簫隨遷蒙山後,就基本上與家裡斷了音訊。
我老是催他回去看爹,他總說不急,僅寄書信跟家裡報個平安。
如今見頭戴王冠的楚惠王被眾人簇擁著下馬車走來,我心惶惶然。
我這一生見王也不算稀奇了,無論是周景王或是只登了半邊基的王子朝,說實話,還沒見到一個善終的。我亦相隨吃盡了苦頭,甚至丟了賴胭。
如今楚惠王駕到,福兮?禍兮?還真難確定。
第三十章不朝楚王95我欲承應
那是一個灑滿金色陽光的下午,車馬四周旌旗招展。
當我坐於門前,放下編織的畚箕,忐忑不安地站起來欲行禮拜時,惠王趕忙上前攔住扶起道:
“萊子休拘禮節,從學問上講,您早該是寡人的師傅了,寡人也回拜一禮。”
看見如此躬謙之王,我兩眼惶惑:“仆是陛下的先生?這個從何說起......”
“呵呵,”惠王一笑,“萊子,寡人從小就讀過先生的無射經文,後又讀過《道經》一部。最近才知道,您再怎麼隱身,也沒走出我們楚國一步,所以前探訪,請別推辭孤家之意呀!”
我愧然:“陛下日理萬機,何必勞履前來。仆究竟是誰,已不重要,還望說明來意,以解仆惶恐之心。”
“萊子,”惠王誠摯道,“您銳利的目光與深透的思想已體現在《道經》中,自從陵尹喜送來您的文章,寡人就愛不釋手,復抄眾王子與重臣們學而習之。”
我默聽著,並不插言。
“呵,”惠王又道,“那個陵尹喜還真跟寡人弄鬼呢,說此《道經》是先生西隱留筆孤本,人已不知在何處了,暗地裡卻與您結下兒女親家,這也太不尊重寡人了吧?”
“陛下休怪,”我趕忙解釋道,“萊子乃一遺世之人,與陵尹喜也是有言在先的,他不過是遵從一個約定而已。”
“哈哈,先生就別護著老親家了。寡人也未曾治罪於他。後來他不也丟了兒子、找不到您了麼?”
眾人皆笑,我卻尷尬不已。
惠王續道:
“多虧寡人最近在太子那兒讀到一些從沒見到過的文字,好像是《道經》之語,又不是,便問之從何處而來,太子居然不能語出,寡人只好旁責太子傅了,罵他教壞了太子,怎能不經寡人審查,就將一些歪理邪說灌輸於太子呢?要知道,太子可是將來執掌楚國國政的接班人啊!
“不料這太子傅被寡人一嚇,就把先生供出來了,寡人終於知道,鼎鼎大名的周之守藏室史老陽子——老聃就是您老萊子呀!”
一番話,說得我心驚膽戰,不能言語。
惠王卻異常興奮,只顧自語道:
“說來也怪,當初先生隨姬朝天王來楚,寡人還小,錯過見面之緣。唉!朝天王可悲呀,在吾楚大難之機不幸遇害,楚未盡保護之責矣!”
惠王真切難過,滿面淒色。
就這擇,我與惠王居然一見如故,站著講了半晌。
後來我突然醒悟,趕忙將王引進茅舍。
「人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
——荊門《郭店楚墓竹簡》《老子乙》第05枚
第三十章不朝楚王94惠王突訪
很多人可能都看到過這樣一則傳說,它載於《列女傳.賢明篇.楚老賢妻》,與《史記.老子列傳》、《高士傳》略有不同,記敘更詳細一些:
......
人或言之楚王曰:“老萊,賢士也。”
王欲聘以璧帛,恐不來,楚王駕至老萊之門,老萊方織畚。
王曰:“寡人愚陋,獨守宗廟,願先生幸臨之。”
老萊子曰:“仆山野之人,不足守政。”
王復曰:“守國之孤,願變先生之志。”
老萊子曰:“諾。”
王去,其妻戴畚萊挾薪樵而來,曰:“何車跡之眾也?”
老萊子曰:“楚王欲使吾守國之政。”
妻曰:“許之乎?”曰:“然。”
妻曰:“妾聞之:可食以酒肉者,可隨以鞭捶。可授以官祿者,可隨以鈇鉞。今先生食人酒肉,授人官祿,為人所制也。能免於患乎!妾不能為人所制。”投其畚萊而去。
老萊子曰:“子還,吾為子更慮。”
遂行不顧,至江南而止,曰:“鳥獸之解毛,可績而衣之。據其遺粒,足以食也。”
老萊子乃隨其妻而居之。
民從而家者一年成落,三年成聚。
君子謂老萊妻果於從善。詩曰:
“衡門之下,可以棲遲,泌之洋洋,可以療飢。”此之謂也。
頌曰:老萊與妻,逃世山陽,蓬蒿為室,莞葭為蓋,楚王聘之,老萊將行,妻曰世亂,乃遂逃亡。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說起來,我這一輩子,最沒想到的是:
當我在幽靜的蒙山下奮力耕作,閒暇著文,不關世事時,卻迎來了楚惠王的探訪。我真不知這信息是怎麼透露出去的,難道是陵尹喜嗎?不,他也幾乎不知我的下落。
自從他小兒子陵昭深受我隱逸思想的影響,跟我女兒簫簫隨遷蒙山後,就基本上與家裡斷了音訊。
我老是催他回去看爹,他總說不急,僅寄書信跟家裡報個平安。
如今見頭戴王冠的楚惠王被眾人簇擁著下馬車走來,我心惶惶然。
我這一生見王也不算稀奇了,無論是周景王或是只登了半邊基的王子朝,說實話,還沒見到一個善終的。我亦相隨吃盡了苦頭,甚至丟了賴胭。
如今楚惠王駕到,福兮?禍兮?還真難確定。
第三十章不朝楚王95我欲承應
那是一個灑滿金色陽光的下午,車馬四周旌旗招展。
當我坐於門前,放下編織的畚箕,忐忑不安地站起來欲行禮拜時,惠王趕忙上前攔住扶起道:
“萊子休拘禮節,從學問上講,您早該是寡人的師傅了,寡人也回拜一禮。”
看見如此躬謙之王,我兩眼惶惑:“仆是陛下的先生?這個從何說起......”
“呵呵,”惠王一笑,“萊子,寡人從小就讀過先生的無射經文,後又讀過《道經》一部。最近才知道,您再怎麼隱身,也沒走出我們楚國一步,所以前探訪,請別推辭孤家之意呀!”
我愧然:“陛下日理萬機,何必勞履前來。仆究竟是誰,已不重要,還望說明來意,以解仆惶恐之心。”
“萊子,”惠王誠摯道,“您銳利的目光與深透的思想已體現在《道經》中,自從陵尹喜送來您的文章,寡人就愛不釋手,復抄眾王子與重臣們學而習之。”
我默聽著,並不插言。
“呵,”惠王又道,“那個陵尹喜還真跟寡人弄鬼呢,說此《道經》是先生西隱留筆孤本,人已不知在何處了,暗地裡卻與您結下兒女親家,這也太不尊重寡人了吧?”
“陛下休怪,”我趕忙解釋道,“萊子乃一遺世之人,與陵尹喜也是有言在先的,他不過是遵從一個約定而已。”
“哈哈,先生就別護著老親家了。寡人也未曾治罪於他。後來他不也丟了兒子、找不到您了麼?”
眾人皆笑,我卻尷尬不已。
惠王續道:
“多虧寡人最近在太子那兒讀到一些從沒見到過的文字,好像是《道經》之語,又不是,便問之從何處而來,太子居然不能語出,寡人只好旁責太子傅了,罵他教壞了太子,怎能不經寡人審查,就將一些歪理邪說灌輸於太子呢?要知道,太子可是將來執掌楚國國政的接班人啊!
“不料這太子傅被寡人一嚇,就把先生供出來了,寡人終於知道,鼎鼎大名的周之守藏室史老陽子——老聃就是您老萊子呀!”
一番話,說得我心驚膽戰,不能言語。
惠王卻異常興奮,只顧自語道:
“說來也怪,當初先生隨姬朝天王來楚,寡人還小,錯過見面之緣。唉!朝天王可悲呀,在吾楚大難之機不幸遇害,楚未盡保護之責矣!”
惠王真切難過,滿面淒色。
就這擇,我與惠王居然一見如故,站著講了半晌。
後來我突然醒悟,趕忙將王引進茅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