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荊門,商、周時稱為權國,公元前678年被楚武王滅權縣之。其地處於荊山與江漢平原的過渡地帶。農耕經濟比較發達,交道、信息暢通。此地適宜過一種亦耕亦隱、可進可退的清靜的生活。

  而恰恰這時,我無意地尋來了。

  由於荊門城小無名,外地人多有不識。

  現在我就陪你們上蒙山遊歷一番,我亦順便尋尋舊跡。

  從城西穿行至蒙山(象山)腳下的龍泉公園,先過古州城橋(名曰“來龍橋”),就到了原龍泉書院大門(現為龍泉中學)。沿左側文明湖再曲進幾步,即見蒙山腳下的蒙泉,非常清澈透明,猶生一種清靜之氣。

  蒙泉,據州志記載:與“惠、龍、順”四泉並在象山麓。泉從石罅湧出,漸匯成渠,環城三面,至東門北流。蒙惠二泉,唐、宋以來已著名。紹興間,陸九淵知軍,觀察張垓行部至荊,大書“蒙泉”刻諸石。與蒙泉石右邊、過龍泉書院後的某單位院內,有一眼順泉,取我老萊子孝順父母之意;於蒙泉的左邊,還並列著龍泉與惠泉,此即蒙山腳下的四大名泉。

  由蒙泉左側,過一水渠渡槽,有條上蒙山的石級小道。

  登至幾十步,於蒙山之半山右拐處,有一山神廟石碑,至此右拐,約百步見一彩亭,此即後人重新維修過的我之紀念地——老萊山莊孝隱亭。

  關於孝隱亭,《荊門州志》云:

  “老萊山莊在城西順泉側,老萊子隱居養親處也。”

  返轉山神碑再陡上,即新建的我老萊山莊紀念地。

  細讀州志,這上面的老萊山莊,已非我真實隱居的老萊山莊遺址。真實的隱居處,在孝隱亭下一個單位的大院深處被圍牆封擋。

  我自然進不去了,你們也難以進去。

  那我們就到後人新建的老萊山莊看看吧——

  上行不過數十步,就見一巨大石雕像矗立在半山上。

  仔細一瞧,原來這就是我的紀念像啊,真不好意思!

  可能有人會好奇,問:“那個大石雕人兒,到底像不像您呢?”

  呵呵,這還真不好說,你們猜猜吧吧!

  順便提示一下——

  記得我南下過城父關口時,陵尹喜老弟曾形容我是“龍頭大耳”,我想老年時期,曾飽經憂患與食粗糧素菜的我,沒有那麼胖吧?

  呵呵,再上幾步,就到新老萊山莊正屋了。

  太令人驚奇了!

  這哪是我居之竹籬茅舍?分明像楚王宮殿嘛。

  今人啊,太具有幽默感啦!

  不過,想怪他們也難。

  入“今”隨“俗”啊, 沒來游過的朋友,有時間也進去看看稀奇吧!

  我代“主人” 歡迎你們......

  第廿九章逃隱蒙山93太一生水

  好,暫游到此,返回來繼續講故事吧。

  一天,我在山坡上息氣靜坐,正將完結時,簡兒來說道:

  “爹,自城父後,這一路走來,您說過不少天演地易、安邦治國的話,我也記不全了。現在生活初步安定下來,我也削備了不少竹片兒,等您閒暇時,就書寫出來,權當練練字吧?”

  這簡兒,真鬼氣!再忙再累也不忘折騰這個。

  我道:“有些話,隨便跟你們聊聊就行了,若真動起筆來就會跑調的。還是那句話,詞總不能達意!再說我年歲大了,記憶力差,思維也不敏捷,寫不出什麼來啦。”

  “爹,詞不達意總比沒有意好哇,您就將就著些寫吧,反正我們都看得懂。”

  簡兒詭笑。他所說的“我們都看得懂”,當然還指孫兒孫女們。

  這些孩兒除了念些經書外,就是背誦以前我說過的一些話。

  因為我的話通俗、好記,如“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還有什麼“道生一,二生二,三生萬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等等, 都背得滾瓜亂熟,並說比背其它經書有味兒。

  簡兒勸了我一會兒,見我不著肯否,就先收拾他的藏簡去了。

  不過,簡兒最近行為真的詭詭異異,常到外邊數天不回來,說是到郢都會師友去了,即女婿陵昭介紹的,而且談吐漸變,常常把話題往國事上引。他很興奮我的突如其來的一些言語,說什麼若是楚王聽了,一定會感興趣的。

  其實,我過去的一些言語,並不僅僅是現代人所稱的哲學或啟蒙讀物,而是有感於人生經歷和世亂道窮,留給侯王大夫們的治國大要。

  他們可以不理睬這些話,但不能否認它的本來作用。

  的確,這一路走來,心緒也未寧靜,可謂“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驚心”啊!

  於是,在不經意間就又動了筆,反正簡兒把竹簡和墨筆都準備好了。

  為了進一步闡明天地之道理,我信筆寫下:

  _

  太一生水,水反輔太一,是以成天。

  天反輔太一,是以成地。

  天地復相輔也,是以成神明。

  神明復相輔也,是以成陰陽。

  陰陽復相輔也,是以成四時。

  四時復相輔也,是以成寒熱。

  寒熱復相輔也,是以成濕燥。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