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看著被自己給弄傻了的譚世懷,天子臉上出現了詭異的笑容,他反而放鬆了語氣,可聽在譚世懷的耳朵里,卻是說不上是什麼滋味了:"譚世懷,朕知道你是個強項令,太上皇對你的風骨也是讚譽有加。你這麼做,也只是為了保護朝廷規據。可是,規據是人定的,就得為人服務。為了所謂的規據而不顧實情,那就是白痴、是傻瓜。"

  "朕的話還沒有完呢。"看譚世懷又想出言反駁,天子淡然的一擺手:"你們這些所謂的清正之官,比起貪官、比起那麼把權力看的比什麼都重的奸臣、佞臣當然要好的多,但也不是無所求。你們求的是名,是清官、是正人君子的名!可這名,要看對國家、對百姓有沒有利。死硬的維護所謂的規據、傳統,卻無利於國家,這種清名不要也罷,朕也不會再給你們搏得這種虛名的機會。"

  "太府卿、太學學政、國子祭酒、臨安武校學政、臨安公學學政!"

  天子揚聲將太府卿歐陽宏、太學學政陸九淵、國子祭酒周行己、臨安武校學政張義和臨安公學學政楊輝叫出了班,看著幾人向自己行禮已畢,天子淡淡的吩咐:"傳旨,從本次彈劾起,凡朝廷中有參劾官員的,只要不涉及機密,一律在坻報和《朝報》公開,允許百姓上書議事。另外,太學學政、國子祭酒、臨安武校和臨安公學也要組織學生討論,將結果上報朝廷。以後,朝廷不再對這種不涉及官員個人品行和行使職權行為的彈劾做出決定,交由臣民評判,每個孤案評判時間以四個月為限。"

  天子吩咐已畢,隨即站起了身:"至於撥款一事,由四相和戶部協商,儘快下發,退朝!"

  第三回 謀天下用人不疑 水連天全力抗災2

  第六節

  等眾臣恭送天子離去,職司所在的十幾名官員已經匆匆忙忙的離開了大殿,其他人看著呆呆跪在原地的譚世懷直搖頭:你說你和天子較什麼勁兒?!這下可好,四相沒能去職,連以後的這種參劾也別想得逞了。

  有點腦筋的人都知道,此事一旦公開,又是在這種緊張的局面下,那些崇拜天子到五體投地的百姓,還有那些衝動、熱血的年輕學子們怎麼可能支持諫官們的做法。

  還有,評議時間長達四個月,等評議結束,天災差不多也該收尾了。到那個時候,時過境遷,也無法再提四相辭位一事,這不過是天子的拖延之策。可天子嘴巴大、君無戲言嘛,身為臣子的能拿這個任性的皇帝怎麼樣?認輸吧!

  不出大家所料,右諫議大夫譚世懷的諫章和朝廷的決定在《朝報》上一公布,立刻引起了吏民百姓的熱議。尤其是朝廷允許百姓對參劾官員一事上書言事,還明確規定以百姓和學子們的評議為準處置被彈劾的官員,這下激起百姓參政的熱情,整個京師臨安都是一片熱烈的討論之聲。

  短短的十天時間,負責收取百姓上書的太府就收到了上萬封。

  至於太學、國子、臨安武校、臨安公學的反應,則更是熱烈,其中以臨安公學為最。

  之前,臨安公學雖然也是大宋最高一級的學府,但總讓人有些不放在眼中。不僅是因為它的成立最晚,也是因為它教授的是大宋歷來輕視的雜學。但隨著臨安公學畢業的學生在地方上漸漸展露頭角,又有了臨安公學院的存在,再加上當今天子不斷的找機會提高它的地位,它在臣民心中的地位也逐步在提高。

  以臨安公學學政楊輝為例,他原本不過是個七品的工部員外郞,就因為他的一部《乘除通變本末》引起了負責制定經濟法的洪遵重視,把他調到了自己身邊任幕僚。等《大宋經濟法典》制定完畢,楊輝以功升職,原本皇帝打算把他調入戶部,可此人不喜為官,寧可自己做學問,之前的官位還是朝廷因功賞的。

  結果,皇帝便把楊輝任命為臨安公學學政,一個不入流的七品小官一下成了從四品官員,而且還賜下了從三品的樞密直學士銜,並賜其食三品祿,虛銜比正職的品級還高,使得楊輝躋身大宋高官之列。現在的四校之中,也只有臨安武校的學正張義因為是七家功臣之一,品級才高過了楊輝。

  如今,臨安公學的學子也和其它三個最高學府的學子們一樣,擁有了對朝政發言和發揮影響力的平等地位,激動之下,那熱情就不用多說了,整個校園裡全是互相爭辯的聲音。

  評議的結果都不必要等四個月之後再看,現在已經是一邊倒的局面,大部分臣民不贊成在這樣緊張的時候讓四相離職。

  正如天子所說,諫官們忙亂了半天,最後也只落下了"白痴"這兩個字。

  就在朝廷忙亂一片的時候,皇后馬憶靈終於到了臨產的時候。這可是天子趙惇第一個孩子,全天下都在關心是男是女,如果天子能一舉得男,不僅是大宋未來有望,而且對如今緊張的局面也能起到很好的安定作用。更主要的是,如果皇后能生個兒子,就算來和親的大金公主將來生了兒子,相比皇后所生的長子和嫡子,也就先天不足,使得大宋不至於因為繼承出現問題。

  趙惇自然也關心著自己的愛妻和肚子裡的小寶貝,不過對外面關於皇后生個兒子可以穩定局面的說法,他卻很不以為然:要生個兒子來幫著自己穩定大宋,沒搞錯吧?本天子還不至於那麼的沒用;反正大金公主一定是來不了的,也不用憶靈非要生個長子才能保住江山的穩定。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