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也不是沒有先例,當年王安石變法,神宗皇帝一直支持王安石,卻因天災再也無法堅持,王安石罷相而去,變法被迫停止。神宗皇帝病故之後,新法全部廢除不說,還因為新舊之爭導致了朝廷的分裂和黨爭,反而給大宋造成了嚴重的後果。

  這譚世懷從太上皇時期就擔任御史,是個清官、諍臣,應該沒有藉機發難的心思,但他的死硬腦袋實在是讓人可惱!他彈劾的行為,會給那些守舊之臣以群起攻之的機會。

  第五節

  "譚愛卿,現在朝中正全力救災,無論何事都要等救災結束之後再說。還是請愛卿理解朝廷如今的難處,以國事為重。"趙惇還想做最後的努力,勸說譚世懷暫時放置爭議,等天災過去再行處置。

  可這譚世懷卻是個拗種,根本不理會天子的相勸,還是硬梆梆的回答:"宰相為朝廷擔責是朝廷的規據,無人可以例外。"

  "陛下,依朝廷的慣例,老臣等的確應該主動辭去相位。"以左僕射兼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肖則為首,其他三相也一起從自己的座位上站了起來,齊齊跪在御階前,肖則抬頭看向天子:"臣等一直沒有辭位,是因為朝廷正在紛亂之際,不願再給朝廷添麻煩。但既有言官彈劾,臣等自當自動退位,以維護朝廷的規據。"

  本來,除一些位在超品的功臣,大宋臣子上殿都是站班。天子趙惇為了表示對老臣的尊重和對新進臣子的信任,也是為了加強支持自己改革臣子的地位,特地下旨:中樞官員一律坐著聽政,四相才會在朝堂之上有了固定的座位。

  四相現在會有這個表示是不想天子為難,大宋逢天宰相去職的政壇傳統就是皇帝也必須遵守。天子已經強力壓制諫官到現在,譚世懷的參劾,說明天子已經無法再制止諫官們。如果,諫官的參奏再引起那些守舊之臣的加入,只會導致如今的大好局面發生激烈動盪。

  以大宋歷來的執政傳統,就是皇帝也不能無視朝野的公議,之前天子能主動維護他們,四相已經是很感激了。按歷來的規據,去相之後宰相會被下放到地方擔任一到兩任刺史,等風聲過去再返回朝廷。有天子之前的態度,他們應該不會從此沒有東山再起的機會,不必再讓天子為難。

  "都給朕起來!朕不是維護你們,只是不想在這種時候自找麻煩。"天子趙惇再也沒耐心在這種無聊事情上扯閒皮,先是將四相喝了起來,然後盯著譚世懷:"譚愛卿,朕再說一句:現在以救災為重,一切事情等天災結束再說!你退下去吧。"

  "陛下不顧朝廷規據,執意不許四相辭位,是以私誤公!非明君所為。"這個譚世懷的骨頭還真是挺硬的,居然連皇帝也敢頂撞,他跪下重重的磕了個頭:"請陛下以天下、以朝廷為重,勿以私愛誤國事。"

  "朕不許四相辭位就是以私愛誤國,那你堅持熟悉朝政運作和朝中情況的四相,在百姓面臨天災、所有人都忙昏了頭的時候辭位,你又以何事為重?!"天子趙惇終於再也忍不住怒火,徹底爆發了,他猛然起立,隨手抓起桌案上的奏章,用力擲還給譚世懷:"譚世懷,你這種諫章朕沒興趣理會。朕警告你,如果你敢聯絡你們那一幫子白痴用諫章來壓朕,那好,就請你們主動交出官職印信,朕也沒興趣去罷免你們。"

  譚世懷憤然揚頭,他的火氣比天子還要大,兩眼緊盯著天子,簡直要冒出火苗來了:"陛下不顧朝廷規據和臉面,以天子之威壓制臣下進諫,就不怕被史官記上一筆,落個'拒諫'的名聲嗎?"

  "看來,譚卿你不僅是腦袋有問題,就連這記性也出了問題。"趙惇重新回了自己的座位,一臉不屑的看向譚世懷:"朕早就說過,朝中之事以大宋的將來為重,這規據、慣例必須有利於大宋,否則朕一律不守。不必再多說,給朕下去。"

  "你……"譚世懷怎麼也沒料到,被人稱為明君的天子,竟然會在國家大事上如此的不講理!氣的全身都在打抖,連禮儀都給忘記了,手指著趙惇:"陛下如此胡來,臣要到太上皇那裡去告你。"

  "脾氣不小嘛,還有膽子公然說要去告朕的狀!你還真的提醒朕了。"趙惇才不怕他的威脅,對門外喝令:"殿前衛士何在?"

  今天值勤的內值班侍衛副統領阮成立刻閃身入內,單腿著地向皇帝一禮:"值班內衛統領叩見陛下。"

  "傳旨,皇宮從現在起全面封鎖,沒有朕的特旨,任何人不得進入宮院,也不得投書宮院。要是有什麼消息漏到宮裡,驚擾了皇后和幾位長輩,你就不必來見朕請罪了,自己回家吧。"

  "臣遵旨,請陛下放心。"

  ……

  本來被皇帝突然傳呼侍衛的舉動給嚇著了的大臣們,已經是一身的冷汗,深怕這位脾氣不小的陛下在氣頭上拿這個笨蛋譚世懷開刀。這種時候處置諫官,還是這位以"強項"和清正之名著稱的譚世懷,只怕會惹出不小的麻煩來。

  哪裡想到,皇帝居然發下了這麼一道旨意,只是把皇宮和外界的聯繫切斷了,擋住眾臣去找太上皇。眾臣面面相覷,心裡想到的都是一件事:這天子可真是乾脆,索性把太上皇他們的耳朵捂上,也是解決問題的辦法。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