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倭國在隋代即有"遣隋使"來到中原遞交國書,因其狂妄自大,自稱"日出處天皇致日沒處皇帝",結果被隋朝給趕了回去,外交關係未能建立。

  唐代建立初期,因為朝鮮半島上的三國分庭抗禮,其中百濟、高句麗與倭國結盟,新羅結盟於唐。由於百濟、高句麗和倭國聯兵攻擊新羅,新羅不敵向唐朝求援,唐軍隨即援救新羅。結果,唐高宗在位之時,唐軍大敗三國聯軍。

  倭國才明白大唐的實力,認識到自己與大唐的差距,之後就一直遣使中原,自願成為大唐的臣屬。大宋建立之後,倭國又與大宋建立了臣屬關係,自覺的年年入貢。但倭國從來就沒有向北方的大遼進貢,一直以來都認為大宋才是真正的中原之主。

  直到大宋南遷,由於戰亂,雙方失去了聯繫。

  後來,大宋漸漸穩定,又有倭國人前來大宋經商,並有人帶來過倭國當時的當政者北條政村的信件,希望能與大宋重建朝貢關係。當時,只是因為海路遙遠、聯繫不便,大宋自己的情況也不是很好,因而沒能再次遣使交往。

  此次居然是來自倭國的海盜搶劫了大宋的商隊,這讓君臣都感到了詫異。

  不過,按水師向大宋海商和高麗商人了解的情況,倭國現在與當年的情況有所不同,當權之人換成了北條時宗,而且整個倭國似乎此時並不平定。真正統治倭國的是北條氏的鎌倉幕府,位於京都的倭國皇室根本沒什麼權力。但是,似乎鎌倉幕府也不能完全控制住下面的地方將軍,也就是被稱為"大名"的諸候。

  雖然倭寇此次搶劫的行為只是臨時起意,而且也只是自發形成的海盜,但大宋朝廷已經覺得不安心。如果讓這些倭寇嘗到了甜頭,他們是不是也會起意搶劫大宋的沿海?

  畢竟,現在大宋的富裕天下皆知,誰不羨慕。如果倭寇真的搶劫大宋沿海,會給大宋造成極大的損失,也會導致大宋對金戰爭的極大變數。

  而且,負責外貿的榷易院已經發現,由於倭國缺少銅錢,倭國商人常常借來大宋做生意的便利,偷偷從大宋運大量的銅錢回去,現在倭國的銅錢全是在用宋錢。之前宋境內的銅錢嚴重缺乏,也和倭國商人這種小偷行徑有很大關係。而他們的這種行為應該是倭國政府指使的,之前倭國商人帶宋錢回去只是少量,但從倭國政府開始對帶回大量銅錢的倭國商人授爵之後,倭國商人是一船船的往回運,數量之大駭人聽聞。

  雖然大宋現在並不缺銅,可是如果周邊的國家都如倭國一樣,等於是大宋在用自己的經濟基礎在為別國的貨幣提供擔保,再傻也不能傻到這個地步吧?!

  有熟悉現在倭國情況的大宋海商介紹,前兩年,由於大宋對倭國的貿易絕對是占優,為了防止自己國家白銀和黃金的流出,現在的倭國掌權者北條時宗於三年前禁止宋船直接前往倭國列島,要交易必須通過幕府首肯,但幕府會收取很重的稅。

  大宋海商覺得這真是個無賴國家,偷大宋的銅錢,卻不願意在正常交易中讓合法貿易的商人掙走自己的銀子和黃金。所以,現在的大宋商船都是和地方上的將軍們直接交易,根本不理會幕府的規定。

  之前大宋被金攻克汴京之後,倭國已經改名為"日本",這個名字來源也就是因為日本認為自己是"日出之國"。開始來往於倭國的大宋海商在它的境內改變了對它的稱呼,但由於幕府禁止正常的商貿往來,大宋海商們也就又改回了"倭國"的稱謂。由於大宋的產品現在在倭國已經是必須品,再加上倭國內部的分裂狀態,倭國的地方大名們也並沒有強制大宋海商稱呼"日本"。這樣,朝廷已經決定,還是以"倭國"稱這個小海島國家。

  經過商議,朝廷決定派出以鴻臚卿傑英為首的使團前往倭國,確定一下倭國現在的情況,並要求倭國政府約束自己的臣民,不得再發生搶劫大宋商船的事情,更不允許再偷運大宋的銅錢,否則大宋將會不客氣的進行打擊。

  四月初開始,先是一個搶劫案,再連著一個和親,都不是什麼好事,但總也算是告一段落。可是,大宋朝廷此時也並沒有安寧下來,新帝重興年號的第一年,似乎註定了是個多事之秋。

  第四節

  春天一開始,南方就一直是陰雨連綿,進入六月之後,就像是老天爺打算考一考天子趙惇的執政能力一樣,南方各地水災頻發,各地不斷上報朝廷水災的消息。

  朝廷不斷的下令,要求各地全力救災,一定要儘量減少損失,尤其是人員的損失要盡最大限度的降低。各地駐軍也都開始幫助當地官府死守各河湖江泊的大堤,並派出隨軍的醫官隊救助百姓。

  從四月以來,由於大雨不停,朝廷已經事先料到必然會發生大規模的水災,已經下令各地準備救災。進入六月後,水災不斷的爆發,朝廷也在不斷的調集物資,甚至命令各地駐軍幫助救災。

  為了防止災後的瘟疫,天子還下旨,一是徵召各地的醫師,準備所需藥材,趙惇還下旨徵求民間醫家對控制瘟疫的良方和意見,以群策群力共同應對瘟疫;二,命令各地的軍方醫藥院向平民開放,全力應對可能發生的瘟疫。

  這軍方的醫藥院還是在大宋紹興五年末,孝賢皇后虞水靈主持大宋軍政的時候成立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