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上了山,向遠處看去,是一眼也望不到邊的淺丘平地。

  大理國的士兵,大理國的老百姓高興了,這就是自己今後的家。比原來的地方,理想多了。

  下了山,到處還是樹木,森林。

  大理的隊伍就在山腳下宿營。

  第二天早上,就出發。前面的軍隊走出去不到十幾里,就碰到了埋伏,一陣齊頭箭一射,就死傷幾百人。後面的人想往前趕,前面的路太窄,部隊根本前不去。兩面的山坡又太陡,又沖不上去。部隊只得退了回來。

  高丞相氣得不得了,只得從兩面山後派軍隊上去。等兩面的軍隊上去後,埋伏的軍隊已經不知去向了。

  高丞相只得派老百姓掩埋了那些死去的士兵。

  大理軍隊挨了一次伏擊。高丞相小心起來。自己也跟到前面的部隊後面,好及時地指揮部隊。又走了一天,到了一條河,這條河說寬不寬,說窄不窄。

  高丞相站在高處去看,見對面的山後面,隱隱約約地有人探頭觀看的樣子。知道敵人要搞半渡而擊。河對岸還有十幾條船。

  高丞相就派兩個大象托著十幾個大理的船工過河,把船劃了過來。敵人的目的,就是有意提供木船過河。好搞半渡而擊。高丞相就叫渡河暫時不要渡。馬上派出部隊會水的戰士,向上游十里,找容易渡河的地方浮過河。畢竟是南方人,會浮水的人很多,派了五千人。從樹林裡悄悄地向上游,找拐彎的地方過河。過了河,找地方埋伏起來。下游就派將近約兩百匹大象,每頭象可以渡十人,一次可以渡兩千人。下游派了一萬人,也從樹林到下游十幾里也找拐彎的地方渡河。正面,又搞了十來條筏子,估計上下游都已經達到目標位置後,中間,也開始渡河,一次也可以渡五六百人。

  既然想搞半渡而擊,河對面絕對不會幾百人就開始攻擊。至少也要過了幾千人才會攻擊。

  過河大約一個小時可以過三趟,過了大約一個半時辰,河對岸有五千大理的士兵了。過了河的士兵在岸上形成了一個弧形陣勢。

  突然一聲鼓響四下里出現了大量的軍隊。大理的軍隊,使用的是大宋的神臂弓,對面的敵人是使用的普通弓箭。對面的當然是使用的萬箭齊發的戰術。大理使用的是三箭輪流射箭法。

  大理軍隊射箭後,包圍的軍隊也一齊射箭。可惜射不到。大理的箭不密,可惜是箭箭傷人。連續不斷的箭向包圍的部隊射去。河這邊,一見被包圍,馬上點起了一大堆的濃煙。上升的濃煙就是命令,上下游的軍隊都向包圍的軍隊反包圍過去。

  見撿不到便宜,包圍的部隊舉著盾牌衝鋒了,衝到一定距離,架上盾牌,向大理軍隊射擊,這時雙方都有傷亡了。包圍的軍隊衝鋒的人就更多了。眼看大理的過河軍隊危險起來。

  正在這時上下進攻的戰鼓響起來。包圍的軍隊才發現,已經被反包圍了。包圍大理的軍隊陣腳亂起來。渡河的部隊又加快過了一千多人。包圍的部隊,發現還沒有完全合圍,就開始逃跑起來。三面就加緊了進攻,戰場的勝敗已經定了。大理軍隊占了上風。

  逃跑的軍隊,遇到了大象的追擊。投降,只有投降。三萬的部落軍隊,徹底地被消滅了。

  正文 第一百零五章 段譽殺相

  打了接連兩次仗,大理國的高丞相還不知道敵人是誰?就親自到俘虜裡面去審問。

  問了好幾個俘虜,才知道是本地的部落聯軍。

  原來,大理國的十萬大軍,一出大理國的國界,就被在深山老林打獵的部落知道了。苦於自己沒有實力與大理國的大軍戰鬥。就到山外告訴了其他部落。這裡的部落,已經建立了部落聯盟。各部落馬上匯集軍隊。總的來說,部落本身人就不多,再快也需要時間。三萬還是聯盟最多的人數。部落的兵力聚集也不簡單。

  大理的隊伍慢吞吞地前進,首先有一個部落,利用靠近大理來的道路,先就給大理軍隊來一個埋伏。消滅了大理的軍隊幾百人。

  接著,就商量了一個半渡而擊的辦法,準備集中兵力,逐漸消滅敵人,迫使大理最後撤兵。

  如果不是被大理國的丞相看穿了半渡而擊的計策。大理可能逐步被消耗也是可能的。

  聚集了幾十個部落才聚集三萬人,可見這裡地廣人稀。聚而殲之,是大理十分理想的結果。高丞相知道周圍已經沒有大的力量與大理軍隊抗衡了。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部落首領。部落的首領,有千百年來繼承的。他們在各部落享有天然的威望。他知道,自己家就是繼承的。如果不靠繼承,自己是爬不上丞相的寶座的。為了清除大理統治的後患,一定要從肉體消滅各部落的首領。

  高丞相就命令部隊把俘虜按部落分開。再從部落里把部落的首領和他們家族的人清出來。幾十個部落,清理出來幾百個部落首領和他們的兒子侄子。又派人在森林分別挖了幾十個坑。晚上,把他們押出去,咔嚓了。埋了。把墳地平了。丟上雜草樹葉。即使走到這裡,也不容易看到痕跡。

  其餘的俘虜,一萬多人,有傷的養傷。沒有傷的,就分到各部隊裡去。

  打了這一個大勝仗,就奠定了新大理國的地位了。

  走不了多久,就到了一個首領的駐地。據說,原來這個首領的官府,是周圍最漂亮的了。高丞相就決定在這裡暫時住下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