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申請成為漢族的條件,就是一、家庭必須有一個人會說漢族語言。二、必須從遊牧轉為農耕。三、所分土地,所分住房要我們政府官員安排。就是分散地與漢族人住在一起。”

  “他們穿漢族衣服,說漢族話,與漢族一樣農耕。還不都是漢族人了。只要願意成為漢族人,我們對他們的優惠比漢族還多。”

  “如果有人想成為漢族人,又不會漢族話,我們在邊疆地區派人去教他們說漢話,教他們干農活。來學漢族語言的人,我們給他們飯吃,還按天數發工錢。農閒、冬天,平白找工錢。這樣的好事,我們就給他們。”

  “要不了好多年,邊疆的人就都是漢族人了。民族就歸於一了。”

  那些官員都笑起來。有個大臣說:“皇上這樣做,不知要多少銀子?我們的財政能夠負擔得起嗎?”

  小趙皇帝說:“我們從金國、西夏繳獲了那麼多金銀,這是他們地區的錢,我們還給當地的老百姓,讓他們儘快富裕起來。不能錢進了我們的腰包就捨不得用到他們身上。”

  正文 第五十八章 再議統一

  小趙皇帝將民族歸於一的理論,被大宋朝廷大多數大臣們所接受。最後,大臣們要求小趙皇帝擬訂一個詔書,作為大宋的國家政策。

  小趙皇帝等早朝一結束,就到崇政殿的皇帝書房擬詔書。

  大宋皇帝詔書:

  為了各邊疆的老百姓迅速走向富裕的道路,改變遊牧的狀態,使漢族願意移居邊疆地區,使邊疆地區老百姓可以向漢族學習農耕技術,使邊疆老百姓過上大宋老百姓一樣的富裕生活,特下詔書如下:

  一、維持原來的詔書的規定,長城外比大宋內地稅收減少三成。“長城外”現擴展為“邊疆地區”。邊疆地區比內地稅收減少三成。

  二、在邊疆地區,漢族人願意耕種土地,每戶分給土地五十畝,房屋一套,提供耕牛、農具。免稅三年,七年稅收減半。

  三、邊疆老百姓申請成為漢族,願意從事農業耕種,每戶分給土地五十畝,房屋一套,提供耕牛、農具。每人發漢族服裝兩套。免稅五年,五年稅收減半。

  成為漢族的條件,每戶必須有一人會漢語。

  願意學習漢語的人,可到縣的漢語學習班學習漢語和耕種技術,官府按日發給工資,提供食宿。

  四、願意從事農業生產,成為漢族的家庭,必須服從官府的安排,到指定的村莊分配房屋土地。或者拈號定村莊、房屋、土地。

  五、內地無地的漢人,邊疆的老百姓要利用這個機會,改變貧窮的生活。各地的官府要支持不要阻擾老百姓到邊疆從事農業生產的申請。

  寫完詔書,小趙皇帝叫李德全,王文去把李綱、种師道叫來議事。

  李綱、种師道來了。他們幾乎是一齊來的。對小趙皇帝行叩拜之禮。說:“叩拜皇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小趙皇帝說:“兩位愛卿,平身吧!”

  小趙皇帝說:“朕把兩位愛卿叫來,首先要感謝兩位愛卿平定趙構篡位的歷史功績。這個趙構,完全不顧國家利益,民族利益。在滅亡金國的關鍵時刻,他竟在京城發動政變。朕當時就決定,哪怕不當皇帝,也要滅亡金國,為我們大宋統一天下創造條件,所以決定不回京。兩位愛卿一舉平定趙構的政變,為大宋的安寧做了大貢獻。”

  “朕準備給有關人員封賞,這次又有殲滅金兵東路軍、西路軍,恢復國土,滅亡金國、滅亡西夏等等有功之臣。李綱愛卿可以安排一些人先研究一下怎麼封償。”

  “我們現在還面臨著統一大理、吐蕃、西域的遼國。在西夏,吳革將軍曾經問朕是否趁統一了西夏順勢統一西遼。朕叫不要忙。西域馬上就進入盛夏,不利於進行戰爭。大理也一樣。可是吐蕃的氣候就不一樣了。我們的軍隊還在寧夏地區。就挨著吐蕃。吐蕃是高原,我們這些地方是酷暑,他們那裡就是最好的天氣了。朕準備進軍吐蕃,兩位愛卿認為如何?”

  李綱說:“臣贊成。吐蕃現在四分五裂,我們統一阻力很小,正是時候。”

  种師道說:“臣也贊成。皇上對天氣十分重視,對前方將士考慮得很仔細,我這裡替前線將士謝謝聖上。”

  小趙皇帝說:“既然出兵吐蕃都沒有意見,只是朕對走那一條路還不清楚。”

  李綱說:“既然我們這裡不知道道路,吳革、呂好問他們只要到了西寧,就可以找當地官府派熟悉道路的帶路。”

  小趙皇帝說:“對,就這麼辦!對今後的行政區,朕是這樣劃的,現在的黃頭回紇阿柴脫思麻都在青海周圍,把西寧府劃出來,建立青海路。西寧做首府。靠成都府路的劃到成都府路。吐蕃那裡許多地方都是無人區。在藏布江的河谷地帶人口比較多一些,建立藏布路。以邏些府為首府。在中江河谷,找一個地方建立中江州。”

  李綱說:“行政劃分,總之劃路、州、縣,一要有人口密集,二要近。脫思麻與邏些太遠,與西寧近,各自單獨劃一個路是應該的。成都府附近的吐蕃人口,劃到成都管,也很好。臣看,行政區這樣劃不錯。”

  小趙皇帝又說:“朕是這樣安排的,西寧附近,就由吳革、呂好問負責。到邏些,由王勇的洛陽兵去,再在裡面選三萬人,由王勇帶領,要多帶雇用會漢語、吐蕃語的翻譯,直接向邏些開三萬人馬,到邏些後,可以先建立地方官府,再解除了地方武裝,建立了官府解決了地方武裝後,再回過頭來,派人修路。”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