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蘇方代表沉不住氣了:您何必吹毛求疵呢,反正我們是不想改了。

  劉亞樓毫不客氣地說:如果是這樣的話,我要嚴肅地告訴您,我是不會在這份協議書上簽字的,請您把我們的意見呈報給赫魯雪夫同志。好了,今天的談判到此結束,我們等待你們的最後答覆。

  第二天談判時,蘇方主動按照中方的要求,將文件中“專家”一詞全部改為“工程技術人員”。周恩來對中國代表團在談判桌上的鬥爭表示讚許。

  談判成功

  劉亞樓在“協定”上簽字。合同規定,蘇聯將在不附加任何條件的情況下,給予中國生產米格-21飛機(包括與米格-21匹配的P11-300發動機和K-13型飛彈)的特許權,但所有的技術援助都是有償的。

  當晚,代表團在中國駐蘇大使館搞了一個答謝宴會,請了蘇聯空軍司令、空軍主帥維爾希寧元帥及蘇聯航空工業部部長斯米爾諾夫上將等人。

  宴會上,蘇聯空軍司令維爾希寧對中國空軍的戰鬥力表示肯定。劉亞樓真誠地說:蘇聯空軍過去在幫助和協同中國空軍作戰中立下了汗馬功勞,在中國空軍成長壯大的道路上作出了重要貢獻。

  當我們回首往事時,總要由衷地說一句,“感謝友軍”!

  中國空軍主帥沒有忘記那個時代蘇聯空軍對中國空軍的幫助,這使維爾希寧深受感動。

  這次不同尋常的談判取得了滿意的成果。劉亞樓漫步在莫斯科近郊的避暑勝地銀松林,突然詩興大作,信口“說”出了一首詩:“春水浮冰日光飽,銀松深處起波濤,絢陽遍地化積雪,卡姆河畔吐綠草。人道春陽嬌難得,今朝踏雪賞春光,信步暢遊林深處,縱古論今義氣揚。”

  協議簽訂後,代表團普遍感到高興,但劉亞樓說:得看中蘇今後關係的發展,要是中蘇關係惡化了,即使現在達成了協議,也只能是一張牛皮紙——不頂用!他的話多少有些先見之明,協議簽訂生效5個月後,蘇聯有關部門將製造米格-21技術資料陸續交付給瀋陽飛機製造廠,但該廠的技術人員按蘇方所提供的俄方技術資料目錄與資料一核查,發現蘇方故意將一些重要技術資料扣下,特別是所提供的米格-21飛機樣機的一部分零件根本無法裝配飛機……

  這些有所預料但所料不全的問題發生後,國務院迅速作出決定:飛機設計、製造等部門要對米格-21飛機進行全面的“技術摸透”,為自行設計新型殲擊機埋樁、夯基。

  蘇聯政府留一手的“小動作”,拖延了劉亞樓期待中生產製造米格-21的時間。幸有瀋陽飛機設計研究所和瀋陽飛機製造廠等單位群策群力,對米格-21進行全面的“技術摸透”,先後解決了249個蘇聯提供的圖紙中的疑難問題,編制了蘇聯欠交的8大試驗技術文件,完成了各項技術攻關,試驗並掌握了46項新技術和新工藝。1964年3月,瀋陽飛機製造廠全面鋪開米格-21的試製工作,次年研製成功。這是中國殲擊機設計、製造業的輝煌轉折點,它就是目前空軍仍普遍使用的殲-7戰鬥機。

  當米格-21的研製指日可待時,1964年5月,航空研究院提出要在米格-21的基礎上,自行設計一種性能更好的高空高速殲擊機,而且技術、戰術指標要全面優於蘇聯米格-23。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因為米格-23是當時世界上一流的殲擊機,要超過它必須要有比它更高的智慧。劉亞樓得知這個消息,大加鼓勵,表示:空軍大力支持,要人給人,要物給物,你們成功時,我為你們擺酒慶功!

  言猶在耳,遺憾的是,劉亞樓翌年因肝癌辭世。4年後,中國自行設計製造的第一架高空高速殲擊機-8翱翔藍天,它的身後是日趨龐大的航空產業體系,這也算是對英魂的告慰。

  發展飛彈

  1956年5月,劉亞樓護送毛澤東首次乘坐中國空軍飛行員駕駛的飛機赴廣州,回京後馬上接到中央開會通知。會上宣布成立以聶榮臻為主任的航空工業委員會(簡稱航委),劉亞樓和剛回國不久的火箭專家錢學森等人一道,被任命為航委委員。

  在開國元勛中,劉亞樓是最早涉足這個尖端領域的第一批人,對發展火箭飛彈原子能的夢想、準備與創業,深深嘗過無盡的艱辛和坎坷。

  1952年夏,中國開始編制第一個五年計劃,其中軍工部分及軍隊的五年計劃,就已提到搞原子能的事情。

  而中國科學院在1950年4月組建的近代物理研究所,正是為建立核科學基礎、為中國的核能研究和發展作準備的。

  1954年國慶期間,毛澤東邀請赫魯雪夫來北京參加慶祝典禮,提出了請蘇聯幫助中國搞原子能、核武器的想法。

  1955年1月15日,毛澤東主持中央書記處擴大會議,作出了發展原子能事業、研製原子彈的決定。4月,毛澤東在著名的《論十大關係》報告中,再次強調:“中國不但要有更多的飛機和大炮,而且還要有原子彈。在今天的世界上,我們要不受人家欺負,就不能沒有這個東西。”

  這年10月,經中國政府的嚴正交涉和周恩來的精心策劃安排,被美國羈留整整5年的著名科學家錢學森衝破重重阻撓,終於回到祖國。此時正趕上中國制定12年科學規劃,新中國的國防工業到底應該搞什麼?中央軍委的意見是優先發展航空飛機,掌握制空權。在朝鮮戰場上,美國大搞核威脅、核訛詐,天天喊要放原子彈。中國鑑於空軍還不夠強大,為了防備美國,不得不頻繁調動部隊,還要不斷地深挖洞。劉亞樓和許多將帥都認為,中央軍委設想大力發展航空飛機的意見是正確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