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頁
賀龍率團回北京後,馬上向中央高層遞交一份進行質量整風的設想報告。毛澤東點頭同意,說:帝國主義壓迫我們,修正主義也欺負我們,我們要爭口氣呀!
當中國發展國防工業最需要蘇聯幫助時,曾經熱情過的“老大哥”卻徹底變了嘴臉。繼中蘇兩黨在意識形態領域分歧嚴重之後,兩國關係出現裂痕,蘇聯政府單方面撕毀早已確定的援華協議,撤回專家,破壞對華援建項目,使得初露微光的中國航空航天工業又呈現一團淡霧。
就在中國人民要“爭口氣”時,令人蹊蹺的事情發生了。1961年2月,赫魯雪夫突然以求和的口吻給毛澤東寫來一封信,表示蘇聯願意繼續向中國轉讓米格-21戰鬥機的製造權,希望儘快派代表團赴莫斯科談判。
朝鮮戰場上王牌飛機的空中對壘,使敏銳的軍事科學家們意識到了研製高速戰鬥機的重要性。1958年,美國率先實現這一目標,研製成功M2.02(2146千米/小時)的F-104星式戰鬥機。蘇聯緊隨而來,也在同一年研製出了性能相近的米格-21戰鬥機。
如今,在中蘇關係異常緊張之時,赫魯雪夫作出這個令人迷惑不解的反常友善舉動,不能不使中國政府思前顧後、滿腹疑慮,但大度的中國共產黨人終於作出了驚人的抉擇。
帶團赴蘇
在杭州一邊療養一邊主持空軍條令和教材編寫的劉亞樓臨危受命,擔任中國代表團團長。臨出國前,周恩來單獨召見劉亞樓,交代工作。他對這位精明強幹的上將是滿意而倚重的,經常壓給他一些重大任務。
周恩來與劉亞樓一起研究分析了種種可能發生的情況及處理方案後,說:這是中蘇關係破裂後派出的第一個代表團,中央對此非常重視,總的精神是不亢不卑,有理有節,以平等互利的態度談判,要表現出中華民族的氣概,“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如果對方蓄意挑釁,那就堅決據理還擊。
劉亞樓詳細匯報了空軍和航空工業局就蘇聯準備轉讓米格-21戰鬥機製造權問題的討論情況及意見。周恩來凝眸沉吟片刻,說:圍繞製造權問題,我們已先後去過兩個代表團。第一次是1951年1月,由何長工同志帶隊;第二次是1957年,由聶老總帶隊,蘇聯政府到底在搞什麼名堂?前兩次去的專業人員都比較少,摸底不多,這一次要接受過去的經驗教訓,多去一些人,包括各方面的專家,儘量把所要索取的技術資料提得全一點,特別是原材料的技術條件和試驗方法。
劉亞樓匯報說代表團的成員除了空軍工程部副部長丁仲、航空工業局副局長徐昌裕、空軍軍務部部長劉克江、冶金部副部長陸達、化工部副部長陶濤、公安部八局局長嚴復(專門對付蘇聯克格勃)外,還有112飛機製造廠總設計師葉正大(葉挺之子)等航空方面的專家。周恩來滿意地點頭認可。
劉亞樓還說:米格-21戰鬥機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新型殲擊機之一,如果蘇聯政府真有誠意將它的製造權轉讓給我們,那無疑是我國航空工業的一次轉機,不但解決了空軍後繼機種告急的問題,同時也可讓我們的飛機設計、製造部門來個大練兵,在吃透米格-21戰鬥機的各種性能基礎上,設計製造出我們自己的新型殲擊機!
周恩來神色嚴肅剛毅,那輕緩的淮安口音也變得短促、有力:米格-21戰鬥機製造權我們可以要,但不能允許蘇聯政府以此為藉口附帶任何條件。如果他們想利用製造權進行訛詐,壓迫我們在原則上讓步,那我們就寧可不要!
劉亞樓率代表團抵達莫斯科後,為了預防克格勃無處不在的監視、竊聽,代表團比較重要的會議,都放到友誼街中國駐蘇大使館召開。那裡有一特別建築的房間,屋內裝有干擾設備,打開機器,房間四壁都能發出連續的“嘟嘟”聲,遙控的竊聽器就無法聽清房間的談話內容。
在談判過程中,劉亞樓代表中國代表團提出參觀米格-21戰鬥機的製造情況。蘇方經考慮,同意代表團到該飛機的製造廠參觀3天。
臨出發前,劉亞樓再三交代代表團每位成員:以前蘇聯是禁止我們參觀那個飛機製造廠的,是赫魯雪夫心血來潮把我們請來的,來之不易喲。每個車間、每道工序、每條生產線我們都要認真考察、詢問,不要漏掉任何一個細小的環節。大家要清楚,過不久我們也將生產製造米格-21。
這所神秘的飛機製造廠在高爾基城。劉亞樓率隊抵達後,指示大家取消休息,立即參觀。一天緊張的參觀結束了,代表團被請進廠長辦公室外間的會議室小憩。當工廠為代表團準備安排住處時,陪同參觀的德沃連欽科神態冷漠地說:不用了,中國同志今晚必須乘火車返回莫斯科。
毫不示弱
飛機製造廠會議室的氣氛驀地緊張起來,人們把目光都投向劉亞樓。劉亞樓瞥了德沃連欽科一眼,板起臉用俄語冷冷地問:你們答應讓我們參觀3天,現在剛看完一天,腦子裡還有好些問題需要和工廠談談,可你今天就讓我們回去,這是什麼意思?
德沃連欽科一雙藍幽幽的眼睛透出一股冷峻、倨傲的目光,他的回答似乎漫不經心,又似乎十分嚴肅:根據蘇聯法律規定,外國人未帶護照不得在莫斯科以外的城市住宿,必須當天返回去!
蘇方廠長、總工程師、總工藝師和設計師原先都是熱情的,聽了頂頭上司的話,也不知如何是好。他們雖然對上司的無理要求流露出迷惑不解甚至反感之情,但也只能默默地注視事態的發展。
當中國發展國防工業最需要蘇聯幫助時,曾經熱情過的“老大哥”卻徹底變了嘴臉。繼中蘇兩黨在意識形態領域分歧嚴重之後,兩國關係出現裂痕,蘇聯政府單方面撕毀早已確定的援華協議,撤回專家,破壞對華援建項目,使得初露微光的中國航空航天工業又呈現一團淡霧。
就在中國人民要“爭口氣”時,令人蹊蹺的事情發生了。1961年2月,赫魯雪夫突然以求和的口吻給毛澤東寫來一封信,表示蘇聯願意繼續向中國轉讓米格-21戰鬥機的製造權,希望儘快派代表團赴莫斯科談判。
朝鮮戰場上王牌飛機的空中對壘,使敏銳的軍事科學家們意識到了研製高速戰鬥機的重要性。1958年,美國率先實現這一目標,研製成功M2.02(2146千米/小時)的F-104星式戰鬥機。蘇聯緊隨而來,也在同一年研製出了性能相近的米格-21戰鬥機。
如今,在中蘇關係異常緊張之時,赫魯雪夫作出這個令人迷惑不解的反常友善舉動,不能不使中國政府思前顧後、滿腹疑慮,但大度的中國共產黨人終於作出了驚人的抉擇。
帶團赴蘇
在杭州一邊療養一邊主持空軍條令和教材編寫的劉亞樓臨危受命,擔任中國代表團團長。臨出國前,周恩來單獨召見劉亞樓,交代工作。他對這位精明強幹的上將是滿意而倚重的,經常壓給他一些重大任務。
周恩來與劉亞樓一起研究分析了種種可能發生的情況及處理方案後,說:這是中蘇關係破裂後派出的第一個代表團,中央對此非常重視,總的精神是不亢不卑,有理有節,以平等互利的態度談判,要表現出中華民族的氣概,“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如果對方蓄意挑釁,那就堅決據理還擊。
劉亞樓詳細匯報了空軍和航空工業局就蘇聯準備轉讓米格-21戰鬥機製造權問題的討論情況及意見。周恩來凝眸沉吟片刻,說:圍繞製造權問題,我們已先後去過兩個代表團。第一次是1951年1月,由何長工同志帶隊;第二次是1957年,由聶老總帶隊,蘇聯政府到底在搞什麼名堂?前兩次去的專業人員都比較少,摸底不多,這一次要接受過去的經驗教訓,多去一些人,包括各方面的專家,儘量把所要索取的技術資料提得全一點,特別是原材料的技術條件和試驗方法。
劉亞樓匯報說代表團的成員除了空軍工程部副部長丁仲、航空工業局副局長徐昌裕、空軍軍務部部長劉克江、冶金部副部長陸達、化工部副部長陶濤、公安部八局局長嚴復(專門對付蘇聯克格勃)外,還有112飛機製造廠總設計師葉正大(葉挺之子)等航空方面的專家。周恩來滿意地點頭認可。
劉亞樓還說:米格-21戰鬥機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新型殲擊機之一,如果蘇聯政府真有誠意將它的製造權轉讓給我們,那無疑是我國航空工業的一次轉機,不但解決了空軍後繼機種告急的問題,同時也可讓我們的飛機設計、製造部門來個大練兵,在吃透米格-21戰鬥機的各種性能基礎上,設計製造出我們自己的新型殲擊機!
周恩來神色嚴肅剛毅,那輕緩的淮安口音也變得短促、有力:米格-21戰鬥機製造權我們可以要,但不能允許蘇聯政府以此為藉口附帶任何條件。如果他們想利用製造權進行訛詐,壓迫我們在原則上讓步,那我們就寧可不要!
劉亞樓率代表團抵達莫斯科後,為了預防克格勃無處不在的監視、竊聽,代表團比較重要的會議,都放到友誼街中國駐蘇大使館召開。那裡有一特別建築的房間,屋內裝有干擾設備,打開機器,房間四壁都能發出連續的“嘟嘟”聲,遙控的竊聽器就無法聽清房間的談話內容。
在談判過程中,劉亞樓代表中國代表團提出參觀米格-21戰鬥機的製造情況。蘇方經考慮,同意代表團到該飛機的製造廠參觀3天。
臨出發前,劉亞樓再三交代代表團每位成員:以前蘇聯是禁止我們參觀那個飛機製造廠的,是赫魯雪夫心血來潮把我們請來的,來之不易喲。每個車間、每道工序、每條生產線我們都要認真考察、詢問,不要漏掉任何一個細小的環節。大家要清楚,過不久我們也將生產製造米格-21。
這所神秘的飛機製造廠在高爾基城。劉亞樓率隊抵達後,指示大家取消休息,立即參觀。一天緊張的參觀結束了,代表團被請進廠長辦公室外間的會議室小憩。當工廠為代表團準備安排住處時,陪同參觀的德沃連欽科神態冷漠地說:不用了,中國同志今晚必須乘火車返回莫斯科。
毫不示弱
飛機製造廠會議室的氣氛驀地緊張起來,人們把目光都投向劉亞樓。劉亞樓瞥了德沃連欽科一眼,板起臉用俄語冷冷地問:你們答應讓我們參觀3天,現在剛看完一天,腦子裡還有好些問題需要和工廠談談,可你今天就讓我們回去,這是什麼意思?
德沃連欽科一雙藍幽幽的眼睛透出一股冷峻、倨傲的目光,他的回答似乎漫不經心,又似乎十分嚴肅:根據蘇聯法律規定,外國人未帶護照不得在莫斯科以外的城市住宿,必須當天返回去!
蘇方廠長、總工程師、總工藝師和設計師原先都是熱情的,聽了頂頭上司的話,也不知如何是好。他們雖然對上司的無理要求流露出迷惑不解甚至反感之情,但也只能默默地注視事態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