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頁
一次意外
1963年,有關部門聯名向賀龍、聶榮臻、劉亞樓報告,急切建議撥付經費,安排強-5進行靜力試驗。劉亞樓和兩位老帥研究了這項工作,妥善作了解決。
劉亞樓考慮到光有空軍的支持還遠遠不夠,還得實行全國大協作。於是,他和空軍領導聯名,在1964年6月30日給中央寫報告,要求繼續研製強-5型飛機。由是這般,“生不逢時”、一波三折的強擊機研製工作才得以“復活”。
1965年7月,距劉亞樓病逝兩個月後,第一架強擊機迎著濛濛細雨,在空軍某基地完成全部試飛課目。陸孝彭和試飛員都說:要是劉司令員地下有知,該有多高興啊!
這種自行設計的可攜掛炸彈、火箭等對地攻擊武器的超音速新型噴氣式強擊機,初名“雄鷹-302”,以後統一命名為強-5。
“一五”計劃的實施,使得起步於窘迫家底的航空工業呈現一派喜人景象。但1958年“大躍進”興起,航空工業領導過高估計了現有的技術水平、生產能力和設備條件,提出一些錯誤口號,單純求多求快,給航空工業造成嚴重損失。
就在這年夏天,蘇聯背信棄義宣告:凡在中國航空工業部門的蘇聯專家,工作期滿必須按期回國,不得延聘。緊接著,又單方召回在華工作的全部專家,廢除兩國經濟技術合作的各項協議。如此這般,讓中國航空工業的發展雪上加霜,22個工廠和科研院所受到嚴重影響,正在仿製的3種機型及其發動機、2種飛彈也因之擱淺。
1960年10月,劉亞樓跟隨賀龍、羅瑞卿率領的中國軍事友好代表團訪問朝鮮。按中央決定,這次訪問,要給朝鮮勞動黨總書記、國家主席金日成備一份厚禮——送一架中國造新飛機。話都說出去了,卻無法兌現,“大躍進”的倡導者,被下面的浮誇風、弄虛作假給欺騙了,下面答應交付的飛機交不出來。
因為這個意外,整個訪朝過程,中國的元帥將軍都感到臉上無光,處境尷尬,人人生著一肚子悶氣。軍事代表團坐火車從朝鮮到延吉後,賀龍讓這趟列車取道哈(爾濱)圖(們江)線直馳哈爾濱,到工廠探察事情的究竟。
11月中旬,元帥將軍們來到哈爾濱發動機廠、飛機製造廠,親眼看到了飛機和發動機製造上存在的嚴重質量問題,得知3年來工廠沒向部隊提供一架合格飛機和發動機的事實時,無不震怒,嚴厲批評航空工廠沒有樹立為部隊為空軍服務的思想,提出嚴加整頓,徹底革命。
11月20日,元帥將軍們又來到造殲擊機的瀋陽飛機廠。
掛著“質量第一”的總裝車間,排著一列列修來修去就是出不了廠的飛機。工廠停機坪停放的兩排銀白色米格-19殲擊機,也是架架有故障,不能出廠。望著被工人們戲稱的這個“養雞(機)場”,元帥將軍們既難過,又備感痛心。賀龍以嚴厲的口氣對廠長說:造的飛機出不了廠,還講什麼“質量第一”?六億人民克服困難,不吃肉、不吃油,勒緊褲帶換來點外匯,進口點材料,都給你們糟蹋了,做成了超差產品,你們能忍心,能過意得去嗎,能對得起全國人民嗎?
劉亞樓也是一通嚴斥:我們的航空工業基礎本就薄弱,噴氣式超音速殲擊機又是尖端的高科技產品,你們竟然當成兒戲!
空軍駐廠軍代表告訴劉亞樓:上次空軍接收的飛機,是一架不合格的。
劉亞樓“啊”了一聲,道:我們受騙了!成了冤大頭!
浮誇風的怪圈
元帥將軍們回到招待所,余怒未息,馬上命令已在瀋陽的航空工業局管飛機的副局長徐昌裕前來見面。
徐昌裕一進門,劉亞樓指著他的鼻子對賀龍說:就是這個徐昌裕,空軍出來的,忘了本,沒把飛機搞好。
賀龍問:你是從哪裡來的?
徐昌裕回答:從老航校出來後,到空軍修理廠任過處長,後調到航空工業局。
賀龍又問:在老航校以前在哪裡呢?
得知徐昌裕以前曾在延安工作過,賀龍的氣消了點,說:既然來自延安,來自老航校,也是有經驗的老同志了,怎麼還會弄成這局面來呢?
徐昌裕檢討:我們當時有自滿情緒,對飛機製造上面的困難,尤其是技術方面的困難了解不夠,被革命的豪情沖昏了頭腦。
徐昌裕帶著元帥將軍們“整頓”的指示走後,羅瑞卿感慨地說:賀老總,我在想,浮誇風的遺風不剷除,人的思想不轉變,飛機還是出不了廠,即使出了廠的,也是不合格的東西。
對航空事業一向主張“不帶問題出廠,不帶問題上天”的劉亞樓,也氣鼓鼓地說:不走出浮誇風這個怪圈,國防工業就很難走上健康發展的道路。
賀龍猛吸兩口煙,大手一揮:對,國防工業系統領導幹部的思想,必須來個根本的轉變!
根據賀龍提議,在北陵休養所(友誼賓館)召開有遼寧省、瀋陽市、三機部、航空工業局領導以及有瀋陽地區各軍工廠的主要負責人參加的會議,狠抓在確保產品質量基礎上求數量。針對工廠還在投產不合格飛機一事,賀龍和羅瑞卿、劉亞樓交換意見後,果斷決定:重新試製,不採取目前這種修修補補的改良辦法,新舊之間必須一刀兩斷。正在生產的飛機,到此為止,不准再投料;新的試製,從設計圖紙、工藝流程到每道工序都要重新來過,要嚴格把關,不得馬虎。現存的已生產出來的不合格飛機,另外想辦法補救。
1963年,有關部門聯名向賀龍、聶榮臻、劉亞樓報告,急切建議撥付經費,安排強-5進行靜力試驗。劉亞樓和兩位老帥研究了這項工作,妥善作了解決。
劉亞樓考慮到光有空軍的支持還遠遠不夠,還得實行全國大協作。於是,他和空軍領導聯名,在1964年6月30日給中央寫報告,要求繼續研製強-5型飛機。由是這般,“生不逢時”、一波三折的強擊機研製工作才得以“復活”。
1965年7月,距劉亞樓病逝兩個月後,第一架強擊機迎著濛濛細雨,在空軍某基地完成全部試飛課目。陸孝彭和試飛員都說:要是劉司令員地下有知,該有多高興啊!
這種自行設計的可攜掛炸彈、火箭等對地攻擊武器的超音速新型噴氣式強擊機,初名“雄鷹-302”,以後統一命名為強-5。
“一五”計劃的實施,使得起步於窘迫家底的航空工業呈現一派喜人景象。但1958年“大躍進”興起,航空工業領導過高估計了現有的技術水平、生產能力和設備條件,提出一些錯誤口號,單純求多求快,給航空工業造成嚴重損失。
就在這年夏天,蘇聯背信棄義宣告:凡在中國航空工業部門的蘇聯專家,工作期滿必須按期回國,不得延聘。緊接著,又單方召回在華工作的全部專家,廢除兩國經濟技術合作的各項協議。如此這般,讓中國航空工業的發展雪上加霜,22個工廠和科研院所受到嚴重影響,正在仿製的3種機型及其發動機、2種飛彈也因之擱淺。
1960年10月,劉亞樓跟隨賀龍、羅瑞卿率領的中國軍事友好代表團訪問朝鮮。按中央決定,這次訪問,要給朝鮮勞動黨總書記、國家主席金日成備一份厚禮——送一架中國造新飛機。話都說出去了,卻無法兌現,“大躍進”的倡導者,被下面的浮誇風、弄虛作假給欺騙了,下面答應交付的飛機交不出來。
因為這個意外,整個訪朝過程,中國的元帥將軍都感到臉上無光,處境尷尬,人人生著一肚子悶氣。軍事代表團坐火車從朝鮮到延吉後,賀龍讓這趟列車取道哈(爾濱)圖(們江)線直馳哈爾濱,到工廠探察事情的究竟。
11月中旬,元帥將軍們來到哈爾濱發動機廠、飛機製造廠,親眼看到了飛機和發動機製造上存在的嚴重質量問題,得知3年來工廠沒向部隊提供一架合格飛機和發動機的事實時,無不震怒,嚴厲批評航空工廠沒有樹立為部隊為空軍服務的思想,提出嚴加整頓,徹底革命。
11月20日,元帥將軍們又來到造殲擊機的瀋陽飛機廠。
掛著“質量第一”的總裝車間,排著一列列修來修去就是出不了廠的飛機。工廠停機坪停放的兩排銀白色米格-19殲擊機,也是架架有故障,不能出廠。望著被工人們戲稱的這個“養雞(機)場”,元帥將軍們既難過,又備感痛心。賀龍以嚴厲的口氣對廠長說:造的飛機出不了廠,還講什麼“質量第一”?六億人民克服困難,不吃肉、不吃油,勒緊褲帶換來點外匯,進口點材料,都給你們糟蹋了,做成了超差產品,你們能忍心,能過意得去嗎,能對得起全國人民嗎?
劉亞樓也是一通嚴斥:我們的航空工業基礎本就薄弱,噴氣式超音速殲擊機又是尖端的高科技產品,你們竟然當成兒戲!
空軍駐廠軍代表告訴劉亞樓:上次空軍接收的飛機,是一架不合格的。
劉亞樓“啊”了一聲,道:我們受騙了!成了冤大頭!
浮誇風的怪圈
元帥將軍們回到招待所,余怒未息,馬上命令已在瀋陽的航空工業局管飛機的副局長徐昌裕前來見面。
徐昌裕一進門,劉亞樓指著他的鼻子對賀龍說:就是這個徐昌裕,空軍出來的,忘了本,沒把飛機搞好。
賀龍問:你是從哪裡來的?
徐昌裕回答:從老航校出來後,到空軍修理廠任過處長,後調到航空工業局。
賀龍又問:在老航校以前在哪裡呢?
得知徐昌裕以前曾在延安工作過,賀龍的氣消了點,說:既然來自延安,來自老航校,也是有經驗的老同志了,怎麼還會弄成這局面來呢?
徐昌裕檢討:我們當時有自滿情緒,對飛機製造上面的困難,尤其是技術方面的困難了解不夠,被革命的豪情沖昏了頭腦。
徐昌裕帶著元帥將軍們“整頓”的指示走後,羅瑞卿感慨地說:賀老總,我在想,浮誇風的遺風不剷除,人的思想不轉變,飛機還是出不了廠,即使出了廠的,也是不合格的東西。
對航空事業一向主張“不帶問題出廠,不帶問題上天”的劉亞樓,也氣鼓鼓地說:不走出浮誇風這個怪圈,國防工業就很難走上健康發展的道路。
賀龍猛吸兩口煙,大手一揮:對,國防工業系統領導幹部的思想,必須來個根本的轉變!
根據賀龍提議,在北陵休養所(友誼賓館)召開有遼寧省、瀋陽市、三機部、航空工業局領導以及有瀋陽地區各軍工廠的主要負責人參加的會議,狠抓在確保產品質量基礎上求數量。針對工廠還在投產不合格飛機一事,賀龍和羅瑞卿、劉亞樓交換意見後,果斷決定:重新試製,不採取目前這種修修補補的改良辦法,新舊之間必須一刀兩斷。正在生產的飛機,到此為止,不准再投料;新的試製,從設計圖紙、工藝流程到每道工序都要重新來過,要嚴格把關,不得馬虎。現存的已生產出來的不合格飛機,另外想辦法補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