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大致是在闡述一種新近流行的哲學觀點:整體論。我恰好讀過有關整體論的一兩

  本英文原著。”

  這個女孩個子瘦小,尖下巴,大眼睛,削肩膀,滿臉稚氣未脫,無論年齡還

  是個頭顯然比其他人小了一截。陳主任低聲說,你別看她其貌不揚,她是全市有

  名的小天才,已經跳了兩級,成績一直是拔尖的,英文程度最棒。調查人請其他

  同學回教室,他們想,與女孩單獨談話可能效果更好些。

  果然,小女孩沒有了拘謹,兩眼閃亮地追憶道:什麼是整體論?林先生舉例

  說,單個蜜蜂的智力極為有限,像蜂群中那些複雜的道德準則啦,複雜的習俗啦,

  複雜的建築藍圖啦,都不可能存在於任何一隻蜜蜂的腦中。但千萬隻蜜蜂聚合成

  蜂群後,這些東西就自然而然地產生出來——為什麼如此?不知道。人類只是看

  到了這種突躍的外部跡象,但對突躍的深層機理毫無所知。又比如,人的大腦是

  由140 億個神經元組成,單個神經元的構造和功能很簡單,不過是根據外來的刺

  激產生一個衝動。那麼哪個神經元代表“我”?都不代表,只有足夠的神經元以

  一定的時空序列組合在一起,才會產生“窩石”……

  調查人又聽到了“窩石”這個詞,他們忙擺擺手,笑著請她稍停一下。小姑

  娘,請問什麼是窩石?我們在調查中已經聽過這個詞,不會是腎結石之類的東西

  吧,從沒聽過腦中也會產生結石。

  小女孩側過臉看著他們,笑意在目光中跳動。她竭力忍住笑,耐心地說,不

  是“窩石”,是“我識”。“我識”就是“我的意識”,就是意識到一個獨立於

  自然的“我”。人類嬰兒不到1 歲就能產生“我識”,但電腦則不行,即使是戰

  勝卡斯帕羅夫的“深藍”,它也不會有“我”的成就感。“這是說數字電腦的情

  形,自從光腦、量子電腦、生物元件電腦這類模擬式電腦問世以來,情況已經有

  了很大變化。林先生在報告中也提到了‘標準人腦’和‘臨界數量’……”

  調查人員相對苦笑,心想這小女孩怕是在用外星語言談話!他們再次請他稍

  停,解釋一下什麼是“標準人腦”,這個名詞聽上去帶點兇殺的味道。女孩簡單

  地說,這只是一個度量單位,就像天文距離的度量可以使用光年、秒差距、天文

  單位一樣。過去,數字電腦的能力是用一些精確的參數來描述,像存儲容量(比

  特)、浮點運算速度(次/ 每秒)等。對於模擬電腦這種方式已不盡適合,有人

  新近提出用人腦的標準智力作參照單位。這種計算方法還沒有嚴格化,比如對世

  界電腦網路總容量的計算,有人估算是100 億標準人腦,有人則估算是為10000

  億,相差懸殊。“不過林先生有一個非常精闢的觀點,他說,精確數值是沒有意

  義的,不管是多少,反正目前的網絡容量早已超過了臨界數量,從而引發智力暴

  漲,暴漲的電腦智力已經不是我們所能理解的層面……”

  調查人員很有禮貌地打斷了她的話,說很感謝她的幫忙,但是不能再耽誤她

  的學習時間了,再見。然後苦笑著離開學校。

  他們還詢問了死者的祖父祖母(林達的父母不在本地)。按採訪時間順序來

  說他們是排在第三位,但調查報告中卻放到最後敘述,這可能是一種暗示——暗

  示寫報告者已傾向於接受林達祖父對死因的分析。那天他們到林老家中時,客廳

  里坐滿了人,一色是60歲以上的老太太,頭上頂著白色手巾,都在極虔誠極投入

  地哼哼著。林老急忙把兩人讓進他的書房,多少帶點難為情地解釋道,這都是妻

  子的教友,她們在為死者禱告。林老說,他和妻子留學英倫時都曾皈依天主,歸

  國後改變了信仰,但退休後老伴又把年輕時的信仰接續上了。“人各有志,我沒

  有勸她,我覺得在精神上有所寄託未嘗不是件好事。可惜妻子所接觸的老太太們

  都只有‘低層次’的信仰,她們不是追求精神上的淨化,而是執迷地相信天主會

  顯示神跡,這未免把宗教信仰庸俗化了。說實話,我沒想到我的老伴能和這些老

  太太們搞到一起。”

  他對愛孫的不幸十分痛心,因為他知道孫子是一個天才,知道他一直在構築

  一種代號“天耳”的宏大體系,用以探索超智力,探索不同智力層面間交流的可

  能性。但在談到林達的死因時,林老肯定地說是自殺,這點不用懷疑,你們不必

  耗費精力了。因為林達死前來過一次電話,很突兀地談了宗教信仰問題。“可惜

  我們沒聽出他的情緒暗流,我們真悔呀。”

  林老說,近兩年他老伴一直在向孫子灌輸宗教信仰,常向他塞一些印刷粗糙

  的小冊子。不過她的努力一直毫無成效,看得出來,孫兒只是囿於禮貌才沒有當

  面反駁奶奶。但在那次奇怪的電話中林達突兀地宣布,他已經樹立了三點信仰:

  1 、上帝是存在的;2 、上帝將會善意地干涉人類的進程,但這種干涉肯定是不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