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頁
隨著德國潛艇戰事的日趨不利,出航的潛艇自保尚難,更鮮有英雄凱旋的歡迎儀式了。但對於疲於奔命的潛艇官兵來說,海天間顯現出來的那堅固的鋼筋混凝土建築,無疑依舊是一道最美的風景線。
歐洲地區常駐潛艇艦隊
布雷斯特
布雷斯特是第1潛艇支隊的母港,歷任指揮官是漢斯?艾克曼(1940年1至10月);漢斯?寇豪斯(1940年11月至1942年2月);海因茲?布克豪斯(1942年2月至1942年7月);威恩?溫特(1942年7月至1945年5月)。
該支隊從本土的基爾調到法國之時已經接受了改裝,新裝備的VII型潛艇代替了原先的II型艇,並裝備了幾艘更先進的IX型潛艇。一同駐紮在布雷斯特的還有第9潛艇支隊。這只在戰時才組建起來的部隊,主戰裝備是VII型潛艇,兩任指揮官分別是容克?奧斯登(1941年11月至1942年3月);海因里希?萊赫曼-威廉布洛克(1942年3月至1944年8月)。
布雷斯特更是一批“王牌海狼”的“巢穴”其中最出名的是萊因哈特?舒倫和阿代爾貝特?施耐。舒倫剛出道時在U-48號上擔任瞭望官,後成為U-564號的艇長,取得了擊沉18艘,總噸位95000噸的戰績。施耐的U-201號擊沉24艘,總噸位89000噸。
洛里昂
1940年夏天,第2潛艇支隊進駐洛里昂。主要裝備了VII和IX型潛艇,該艦隊還擁有兩艘IA型潛艇。艦隊指揮官分別是:威恩?哈特曼(1940年1月至1940年5月);海因茲?費希爾(1940年6月至1940年10月);維克特?舒茲(1940年10月至1943年1月)恩斯特?卡爾斯(1943 年1月至1945年5月)。
戰時組建的第10潛艇支隊也駐紮在此地,該支隊裝備了IX,XB及XIV多型潛艇。指揮官為古特?庫恩克(1942年1月至1944年10月)。
洛里昂在戰時可謂眾星雲集,U-30的福里茲?尤里烏司?來普;U-47的普里恩;U-99的奧托?克里特舍曼;U-100的舍普克以及萊因哈特?哈德根的U-123。前五位的王牌潛艇U-48,U-99,U-103,U-124和U-107都曾到訪此地。
拉帕里斯
法國淪陷後,第3潛艇支隊從基爾港移駐此地,原先裝備的老式II型潛艇被新型的VII系列取代。支隊歷任指揮官有:漢斯-魯道夫?羅斯林(1941年3月至1941年7月);赫博特?舒爾茲(1941年7月至1942年3月);海茵茲?馮?萊曾(1942年3月至1942年6月);理察德?扎普(1942 年6月至1944年10月)。
此地前三名的王牌分別是U-333、U-432、U-402。
聖納扎爾
原駐紮在但澤的第6潛艇支隊移駐此地,裝備VII型潛艇。指揮官分別是:威廉?舒爾茲(1941年9月至1943年10月);卡爾?艾恩曼(1943年10月至1944年8月)。
戰時兩艘最著名的潛艇居於此地,它們是海茵里希?萊曼-威廉布洛克的“開心旗魚”U-96號和艾里希?托普的“紅色惡魔”U-552號。
波爾多
卡爾斯?舒倫茲(1942年10月至1944年8月)旗下的第12潛艇支隊和部分義大利潛艇部隊駐紮在此。德國人的主要裝備是IX型和XIV系列的潛艇。
波爾多早期出名是因為這裡駐紮有義大利的補給潛艇,隨著戰事的進展,這裡升起了一顆最璀璨的王牌之星——沃爾夫岡?魯斯。他指揮的U-181號艇共擊沉47艘艦船,總計221000噸,魯斯也因此獲得了騎士鐵十字加橡葉佩劍鑽石勳章。
特隆赫姆
第13潛艇支隊,駐紮在這個挪威的基地,全部裝備VIIC型潛艇,指揮官是魯爾夫?魯根伯格(1943年6月至1945年5月)。特隆赫姆也湧現了一批出色的“海狼”。馬克斯-馬丁?泰切特的U-456號擊沉了皇家海軍“愛丁堡”號巡洋艦;擊沉皇家海軍驅逐艦“阿什提”號的U-711號艇長漢斯-古瑟?郎格獲得過加橡葉的騎士鐵十字勳章;U-968號有擊沉三艘戰艦的佳績;保羅?布來撒克的U-737號也戰績不俗。
卑爾根
裝備了VIIC型潛艇的第11潛艇支隊,兩任指揮官先後是漢斯?克豪司(1942年5月至1945年1月);海茵里希?萊曼-威廉布洛克(1945年1月至1945年5月)。
駐守此地的王牌潛艇是U-1202號,另外大批經驗豐富的潛艇官兵在這裡接收了新型的XXI型潛艇。
基爾
第1、3、5、7潛艇支隊的原駐地,戰爭爆發前各支隊只是系留在各自的碼頭上,並沒有洞庫給他們使用。隨著戰爭的爆發,這些支隊很快便轉移到被占領地區新建成的各個洞庫中去了。
威爾赫姆沙文
該港駐紮有第2、6、22、31潛艇支隊,第22和31支隊在戰爭後期進駐。
皮爾魯
位於但澤灣內,是德國眾多專供訓練艦隊駐紮的基地之一。戰爭期間,德國人基本掌握了波羅的海的制海權,這一地區非常適合缺乏經驗的潛艇新手進行訓練,該基地常駐單位有:第19、20、21和26潛艇支隊。
哥登霍芬
位於但澤灣西部,駐有第22、24、25和27潛艇支隊,全部是訓練部隊。
赫拉
位于波羅的海,靠近哥登霍芬,作為訓練基地,無常駐艦隊。
但澤
駐紮有第23、24、25潛艇支隊,主要任務進行水下魚雷發射訓練,所有支隊都是訓練部隊。
除以上的基地外,德國人還在其他地方修建了一些基地,以下略。
太平洋及遠東地區基地
日本加入軸心國後,多次要求納粹德國提供潛艇,參與印度洋上對盟國的作戰,然而,當時德國潛艇在整個大西洋戰區力量仍顯不足,只得婉言拒絕。但是,隨著盟國反潛力量的不斷增強,德國潛艇在大西洋戰區越來越難有作為,而盟國在遠東的反潛力量還很薄弱,於是鄧尼茲將眼光逐漸投向遠東的黃金水道,他調撥了一批 IX型大型遠洋潛艇,由威廉?多米茲掛帥,成立遠東作戰部,總部設在檳榔嶼。並在檳榔嶼、新加坡、巴塔維亞以及神戶藉助日本帝國海軍的力量設立德國潛艇的維修及補給基地。
歐洲地區常駐潛艇艦隊
布雷斯特
布雷斯特是第1潛艇支隊的母港,歷任指揮官是漢斯?艾克曼(1940年1至10月);漢斯?寇豪斯(1940年11月至1942年2月);海因茲?布克豪斯(1942年2月至1942年7月);威恩?溫特(1942年7月至1945年5月)。
該支隊從本土的基爾調到法國之時已經接受了改裝,新裝備的VII型潛艇代替了原先的II型艇,並裝備了幾艘更先進的IX型潛艇。一同駐紮在布雷斯特的還有第9潛艇支隊。這只在戰時才組建起來的部隊,主戰裝備是VII型潛艇,兩任指揮官分別是容克?奧斯登(1941年11月至1942年3月);海因里希?萊赫曼-威廉布洛克(1942年3月至1944年8月)。
布雷斯特更是一批“王牌海狼”的“巢穴”其中最出名的是萊因哈特?舒倫和阿代爾貝特?施耐。舒倫剛出道時在U-48號上擔任瞭望官,後成為U-564號的艇長,取得了擊沉18艘,總噸位95000噸的戰績。施耐的U-201號擊沉24艘,總噸位89000噸。
洛里昂
1940年夏天,第2潛艇支隊進駐洛里昂。主要裝備了VII和IX型潛艇,該艦隊還擁有兩艘IA型潛艇。艦隊指揮官分別是:威恩?哈特曼(1940年1月至1940年5月);海因茲?費希爾(1940年6月至1940年10月);維克特?舒茲(1940年10月至1943年1月)恩斯特?卡爾斯(1943 年1月至1945年5月)。
戰時組建的第10潛艇支隊也駐紮在此地,該支隊裝備了IX,XB及XIV多型潛艇。指揮官為古特?庫恩克(1942年1月至1944年10月)。
洛里昂在戰時可謂眾星雲集,U-30的福里茲?尤里烏司?來普;U-47的普里恩;U-99的奧托?克里特舍曼;U-100的舍普克以及萊因哈特?哈德根的U-123。前五位的王牌潛艇U-48,U-99,U-103,U-124和U-107都曾到訪此地。
拉帕里斯
法國淪陷後,第3潛艇支隊從基爾港移駐此地,原先裝備的老式II型潛艇被新型的VII系列取代。支隊歷任指揮官有:漢斯-魯道夫?羅斯林(1941年3月至1941年7月);赫博特?舒爾茲(1941年7月至1942年3月);海茵茲?馮?萊曾(1942年3月至1942年6月);理察德?扎普(1942 年6月至1944年10月)。
此地前三名的王牌分別是U-333、U-432、U-402。
聖納扎爾
原駐紮在但澤的第6潛艇支隊移駐此地,裝備VII型潛艇。指揮官分別是:威廉?舒爾茲(1941年9月至1943年10月);卡爾?艾恩曼(1943年10月至1944年8月)。
戰時兩艘最著名的潛艇居於此地,它們是海茵里希?萊曼-威廉布洛克的“開心旗魚”U-96號和艾里希?托普的“紅色惡魔”U-552號。
波爾多
卡爾斯?舒倫茲(1942年10月至1944年8月)旗下的第12潛艇支隊和部分義大利潛艇部隊駐紮在此。德國人的主要裝備是IX型和XIV系列的潛艇。
波爾多早期出名是因為這裡駐紮有義大利的補給潛艇,隨著戰事的進展,這裡升起了一顆最璀璨的王牌之星——沃爾夫岡?魯斯。他指揮的U-181號艇共擊沉47艘艦船,總計221000噸,魯斯也因此獲得了騎士鐵十字加橡葉佩劍鑽石勳章。
特隆赫姆
第13潛艇支隊,駐紮在這個挪威的基地,全部裝備VIIC型潛艇,指揮官是魯爾夫?魯根伯格(1943年6月至1945年5月)。特隆赫姆也湧現了一批出色的“海狼”。馬克斯-馬丁?泰切特的U-456號擊沉了皇家海軍“愛丁堡”號巡洋艦;擊沉皇家海軍驅逐艦“阿什提”號的U-711號艇長漢斯-古瑟?郎格獲得過加橡葉的騎士鐵十字勳章;U-968號有擊沉三艘戰艦的佳績;保羅?布來撒克的U-737號也戰績不俗。
卑爾根
裝備了VIIC型潛艇的第11潛艇支隊,兩任指揮官先後是漢斯?克豪司(1942年5月至1945年1月);海茵里希?萊曼-威廉布洛克(1945年1月至1945年5月)。
駐守此地的王牌潛艇是U-1202號,另外大批經驗豐富的潛艇官兵在這裡接收了新型的XXI型潛艇。
基爾
第1、3、5、7潛艇支隊的原駐地,戰爭爆發前各支隊只是系留在各自的碼頭上,並沒有洞庫給他們使用。隨著戰爭的爆發,這些支隊很快便轉移到被占領地區新建成的各個洞庫中去了。
威爾赫姆沙文
該港駐紮有第2、6、22、31潛艇支隊,第22和31支隊在戰爭後期進駐。
皮爾魯
位於但澤灣內,是德國眾多專供訓練艦隊駐紮的基地之一。戰爭期間,德國人基本掌握了波羅的海的制海權,這一地區非常適合缺乏經驗的潛艇新手進行訓練,該基地常駐單位有:第19、20、21和26潛艇支隊。
哥登霍芬
位於但澤灣西部,駐有第22、24、25和27潛艇支隊,全部是訓練部隊。
赫拉
位于波羅的海,靠近哥登霍芬,作為訓練基地,無常駐艦隊。
但澤
駐紮有第23、24、25潛艇支隊,主要任務進行水下魚雷發射訓練,所有支隊都是訓練部隊。
除以上的基地外,德國人還在其他地方修建了一些基地,以下略。
太平洋及遠東地區基地
日本加入軸心國後,多次要求納粹德國提供潛艇,參與印度洋上對盟國的作戰,然而,當時德國潛艇在整個大西洋戰區力量仍顯不足,只得婉言拒絕。但是,隨著盟國反潛力量的不斷增強,德國潛艇在大西洋戰區越來越難有作為,而盟國在遠東的反潛力量還很薄弱,於是鄧尼茲將眼光逐漸投向遠東的黃金水道,他調撥了一批 IX型大型遠洋潛艇,由威廉?多米茲掛帥,成立遠東作戰部,總部設在檳榔嶼。並在檳榔嶼、新加坡、巴塔維亞以及神戶藉助日本帝國海軍的力量設立德國潛艇的維修及補給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