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頁
孫中山從總統府右側的粵秀街走出,他身穿白夏布長衫,戴墨晶眼鏡,很像個醫生。在街上碰到叛軍,林直勉說:“我的父親患了重病,所以不得不深夜請醫生到家裡診治。”泰然自若的孫中山並沒有引起叛軍懷疑。一路上,他們又數次與叛軍遭遇,但是孫中山的態度一直很從容,他們沿著長堤一直走到海珠公園附近,公園是江中心一個不滿1000平方米的小島,當時海軍的總司令部就設立在這裡。
他們雇了小船渡河前往海珠軍部。行至河中時,有哨兵喝止,喊口令,而他們又答不上來。緊急之下,林直勉大聲喊:我是總司令的朋友,來自總統府,有要事報告。海軍總司令溫樹德親自出來,林直勉說:“大總統在此。”這才登岸。
葉舉部署了第二師4000多叛軍圍攻總統府,但他們的多次衝鋒均被總統府衛隊擊退。下午4時,總統府終被占領,財物被搶劫一空,大批文件被燒毀。
叛軍從後門衝進來時,衛士馬湘和黃惠龍護著宋慶齡從前門逃出來,埋伏在附近的叛軍衝過來的時候,馬湘把自己手中的50多枚銀元撒在地上,趁叛軍搶錢之時,匆忙躲進了對面小巷的一家開著門的民宅中。
宋慶齡後來寫下了《廣州脫險》一文,詳細記述了她在叛軍槍林彈雨中脫險的經過,被她稱為“將來自傳中最動人之一章”。
他走了半小時以後……忽有槍聲四起,向本宅射擊……叛軍喊著:“打死孫文!打死孫文!”
到了8時,衛隊的槍彈幾乎用完,隊長勸我下山……我們4人,在地上循著那橋樑式的過道爬行……我們四面只聽見流彈在空中飛鳴。有一二回正由我鬢邊經過。後來,我再也走不動了,憑兩位衛兵一個抓住一邊肩膀扶著走。我心想再也熬不過了,請他們把我槍斃。四周橫七豎八躺的都是死屍……
我們跑過一家矮小的農捨去躲避,我昏倒在地……槍聲沉寂之後,我化裝成村婦,不知走了多少路,最後來到了一位同志的家中……那夜通宵聞見炮聲……最後聽見戰艦開火的炮聲,才使我如釋重負,知道中山先生已安全無恙了。
那天晚上,我終於在艦上見到了中山先生,真是死別重逢。
一路艱辛的宋慶齡終於住進了中山大學的校長鍾榮光家,由於過度緊張和勞累,她在鍾家流產了,這也是她一生中的唯一一次妊娠。這一路的磨難對於她而言是九死一生,而她在此事上表現的臨危不懼和幾年來輔助孫中山先生的功績,使國民黨中原來一些對他們婚姻不滿的黨員也開始對她刮目相看。
------------
“永豐”艦上的55日
------------
從1922年6月16日到8月9日的55天,孫中山一直住在永豐艦上。這艘艦是1910年向日本訂購的,1917年,北洋艦隊第一艦隊司令林葆鐸擁護護法運動,脫離北京政府,率領艦隊開赴廣州,自陳叛亂後,孫中山一直以此艦為座艦指揮艦隊和陳的叛軍作戰,他逝世後,此艦改稱為“中山”艦,裝有8門大炮,1938年在對日作戰中,中山艦被日軍擊沉,沉沒在武漢附近的長江金口,全體官兵殉國。
孫中山移駐“永豐”艦後,外交總長伍廷芳即來謁見。孫中山囑伍廷芳儘快把廣州叛亂的情形設法轉告北伐諸軍,速回師廣州,平息叛亂;再將陳炯明等叛亂內情轉告外國駐穗使節,以爭取國際上的聲援。年逾80高齡的伍廷芳因此悲憤交加,舊病復發,幾天後便溘然長逝。孫中山聞迅後悲痛不已。
6月17日,孫中山在“永豐”艦上召集海軍諸將商討平叛辦法,決定將泊在珠江江面各艦集中到二沙頭江面,炮擊叛軍;同時派人和廣州市衛戍司令魏邦平聯繫,著其率陸上部隊配合平叛行動。下午,孫中山親率“永豐”、“永翔”、“楚豫”、“豫章”、“同安”、“廣玉”、“寶璧”等艦駛入珠江,向大沙頭、白雲山、沙河、觀音山等處叛軍據點發炮轟擊。
6月18日,“陳炯明以巨款派人運動海軍內變,幸海軍上下,一心一德,服從總統命令,始終如下,不為利誘。”6月21日,陳炯明控制下的廣東省議會通電宣稱“推舉”陳為“臨時省長”,同時敦勸孫中山“下野”。23日,海軍各艦以全體官兵名義發出通告稱:
我海軍各艦人員,只服從護法之孫大總統。所云服從陳逆炯明,即謂我海軍人員棄順投逆,斷無是理。
25日,海軍全體官兵宣布加入中國國民黨,表示效忠孫中山。而這一天,宋慶齡化裝離開廣州,經香港乘船到達上海,住在父母家裡。6月29日,在寧波老家接到孫中山電報的蔣介石登上“永豐”艦,與孫中山合面。孫中山非常高興懂軍事的蔣來到身邊,說:“蔣君一人來此,不啻增加了二萬援軍。”孫中山將海上的指揮權交給了他。後來,孫中山回憶這段情況時說:蔣“日侍予側,而籌測多中,樂與予與海軍將士共生死”。而陳炯明知道蔣來的消息,驚惶失措:“他在先生身邊,必定出許多鬼主意。”
7月1日,中山大學校長鍾榮光帶來陳炯明的親筆信,來“永豐”艦上請求和解。陳炯明信中聲稱自己悔過,希望孫中山“保全人道、以召天和。”孫中山置之不理。不久魏邦平又來艦上,表示願意為雙方和解效力,孫中山則義正辭嚴地否定:
他們雇了小船渡河前往海珠軍部。行至河中時,有哨兵喝止,喊口令,而他們又答不上來。緊急之下,林直勉大聲喊:我是總司令的朋友,來自總統府,有要事報告。海軍總司令溫樹德親自出來,林直勉說:“大總統在此。”這才登岸。
葉舉部署了第二師4000多叛軍圍攻總統府,但他們的多次衝鋒均被總統府衛隊擊退。下午4時,總統府終被占領,財物被搶劫一空,大批文件被燒毀。
叛軍從後門衝進來時,衛士馬湘和黃惠龍護著宋慶齡從前門逃出來,埋伏在附近的叛軍衝過來的時候,馬湘把自己手中的50多枚銀元撒在地上,趁叛軍搶錢之時,匆忙躲進了對面小巷的一家開著門的民宅中。
宋慶齡後來寫下了《廣州脫險》一文,詳細記述了她在叛軍槍林彈雨中脫險的經過,被她稱為“將來自傳中最動人之一章”。
他走了半小時以後……忽有槍聲四起,向本宅射擊……叛軍喊著:“打死孫文!打死孫文!”
到了8時,衛隊的槍彈幾乎用完,隊長勸我下山……我們4人,在地上循著那橋樑式的過道爬行……我們四面只聽見流彈在空中飛鳴。有一二回正由我鬢邊經過。後來,我再也走不動了,憑兩位衛兵一個抓住一邊肩膀扶著走。我心想再也熬不過了,請他們把我槍斃。四周橫七豎八躺的都是死屍……
我們跑過一家矮小的農捨去躲避,我昏倒在地……槍聲沉寂之後,我化裝成村婦,不知走了多少路,最後來到了一位同志的家中……那夜通宵聞見炮聲……最後聽見戰艦開火的炮聲,才使我如釋重負,知道中山先生已安全無恙了。
那天晚上,我終於在艦上見到了中山先生,真是死別重逢。
一路艱辛的宋慶齡終於住進了中山大學的校長鍾榮光家,由於過度緊張和勞累,她在鍾家流產了,這也是她一生中的唯一一次妊娠。這一路的磨難對於她而言是九死一生,而她在此事上表現的臨危不懼和幾年來輔助孫中山先生的功績,使國民黨中原來一些對他們婚姻不滿的黨員也開始對她刮目相看。
------------
“永豐”艦上的55日
------------
從1922年6月16日到8月9日的55天,孫中山一直住在永豐艦上。這艘艦是1910年向日本訂購的,1917年,北洋艦隊第一艦隊司令林葆鐸擁護護法運動,脫離北京政府,率領艦隊開赴廣州,自陳叛亂後,孫中山一直以此艦為座艦指揮艦隊和陳的叛軍作戰,他逝世後,此艦改稱為“中山”艦,裝有8門大炮,1938年在對日作戰中,中山艦被日軍擊沉,沉沒在武漢附近的長江金口,全體官兵殉國。
孫中山移駐“永豐”艦後,外交總長伍廷芳即來謁見。孫中山囑伍廷芳儘快把廣州叛亂的情形設法轉告北伐諸軍,速回師廣州,平息叛亂;再將陳炯明等叛亂內情轉告外國駐穗使節,以爭取國際上的聲援。年逾80高齡的伍廷芳因此悲憤交加,舊病復發,幾天後便溘然長逝。孫中山聞迅後悲痛不已。
6月17日,孫中山在“永豐”艦上召集海軍諸將商討平叛辦法,決定將泊在珠江江面各艦集中到二沙頭江面,炮擊叛軍;同時派人和廣州市衛戍司令魏邦平聯繫,著其率陸上部隊配合平叛行動。下午,孫中山親率“永豐”、“永翔”、“楚豫”、“豫章”、“同安”、“廣玉”、“寶璧”等艦駛入珠江,向大沙頭、白雲山、沙河、觀音山等處叛軍據點發炮轟擊。
6月18日,“陳炯明以巨款派人運動海軍內變,幸海軍上下,一心一德,服從總統命令,始終如下,不為利誘。”6月21日,陳炯明控制下的廣東省議會通電宣稱“推舉”陳為“臨時省長”,同時敦勸孫中山“下野”。23日,海軍各艦以全體官兵名義發出通告稱:
我海軍各艦人員,只服從護法之孫大總統。所云服從陳逆炯明,即謂我海軍人員棄順投逆,斷無是理。
25日,海軍全體官兵宣布加入中國國民黨,表示效忠孫中山。而這一天,宋慶齡化裝離開廣州,經香港乘船到達上海,住在父母家裡。6月29日,在寧波老家接到孫中山電報的蔣介石登上“永豐”艦,與孫中山合面。孫中山非常高興懂軍事的蔣來到身邊,說:“蔣君一人來此,不啻增加了二萬援軍。”孫中山將海上的指揮權交給了他。後來,孫中山回憶這段情況時說:蔣“日侍予側,而籌測多中,樂與予與海軍將士共生死”。而陳炯明知道蔣來的消息,驚惶失措:“他在先生身邊,必定出許多鬼主意。”
7月1日,中山大學校長鍾榮光帶來陳炯明的親筆信,來“永豐”艦上請求和解。陳炯明信中聲稱自己悔過,希望孫中山“保全人道、以召天和。”孫中山置之不理。不久魏邦平又來艦上,表示願意為雙方和解效力,孫中山則義正辭嚴地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