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陳炯明和一般軍閥不同的地方,在於他具有民主思想,反對軍治、黨制,提倡民治。孫中山的理想是成立一個正式的中央政府,領導全國革命,而陳炯明所傾心的,是聯省自治。“五四”運動後,一些文人學者認為,既然南北政府都無力統一全國,與其連年征戰,不如各省先行自治,把自己的事情辦好了,再實行聯省自治。如此便可以不通過武力而最終實現全國統一。因此,聯省自治的主張一經提出,不僅風靡南方各省,而且迅速波及北洋政府治下的北方省份。

  然而孫中山成立正式政府和選舉總統的主意已定。1921年1月12日,非常國會在廣州復會。孫中山號召國民黨人,像推翻清政府、袁世凱那樣,再發動一次全國性的革命,來推翻北洋政府,他宣稱:“北京政府實在不是民國政府。我等要造成真正民國。”陳炯明則反對孫中山的意見,在他看來,一旦廣東成立正式政府,結局只有一個:南北之間將再次陷入戰爭之中。在一次談話中,他說,“因現下時機未熟,如廣東選出總統,北方必藉口來打,是自樹目標,使人攻擊”。陳炯明認為廣東基礎尚未鞏固,一有戰事,實在危險;屆時他期望的“地方自治”還是建設“模範省”,統統都變成鏡花水月。

  但贊成孫中山意見、主張成立廣東政府的還是主流派。1921年4月召開的非常國會上,表決通過了中華民國政府組織大綱,在這個大綱中,只規定了大總統的產生和權限,卻沒有任期,也沒有規定政府的組織架構。一切政務、軍務、內閣任免,均由大總統“乾綱獨斷”。會議採用記名投票,“以示負責”。結果孫中山得218票,陳炯明得3票,廢票一張。孫中山當選為中華民國大總統。整個過程僅用了不到兩個小時。

  以下情勢發展也正如陳炯明所料。1921年10月,國會非常會議通過了孫中山提出的北伐議案,在做北伐準備的巡視中孫中山到了南寧,多次召見陳炯明,商談北伐事宜,反覆向其說明北伐的重要意義,希望不要錯過時機。但陳炯明仍然主張先定省憲,以確立民治的基礎;再議國憲,循序漸進地推進統一。他說自己並不反對北伐,只是現在兵疲將憊,囊空如洗,根本不可能遠征北方。

  10月12日,孫中山致電陳炯明催付北伐費400萬元,陳電復只允付200萬元,而且還要等到北伐軍出發後再交。孫中山得電後極為憤怒,想罷了陳炯明的職。胡漢民唯恐事情鬧大、造成分裂,因此竭力調停。孫中山後來又多次電召陳炯明回廣東,但陳一拖再拖,拒不回粵。

  10月29日,孫中山在梧州設大本營,一面派汪精衛回廣州籌餉;一面躬親督師,溯江北上,向桂林前進。他憤然表明:“我已立誓不與競存(陳炯明字)共事。我不殺競存,競存必殺我。”看得出,兩人關係此時已幾近崩潰。

  ------------

  炮轟總統府(1)

  ------------

  1922年2月3日,孫中山以大元帥名義發布動員令,10萬餘大軍分路出師北伐。但由於連年戰亂,湖南方面宣布保境息民,公開拒絕北伐假道。入湘計劃於是告吹。3月26日,孫中山在桂林召開會議,決定班師回粵,改道江西北伐。

  4月9日,孫中山決意變更計劃,令在桂各軍一律返粵,潛師而行,到了梧州,陳炯明才知道。16日,孫中山在梧州召開軍事會議,陳炯明仍避而不見。孫中山再一次憤怒,想將陳炯明的總司令、陸軍總長、內務總長、省長等職一概免去,但胡漢民以操之過急恐生變為由,極力勸阻;另一面,胡漢民又勸陳炯明去孫中山面前認錯,“照總理素來待人寬大的胸襟,定可以不咎既往的”。但等了三天,陳炯明還是沒有出現,孫、陳二人的矛盾再次激化。孫中山隨後解除了陳炯明粵軍總司令一職,令其所屬部隊直屬於大元帥。

  4月23日下午,孫中山在越秀山總統府召開全體幕僚會議。大本營內有兩種意見,一是主張暫緩北伐,先清內患,解決“陳家軍”;二是立即轉道北伐,避免與陳炯明直接衝突,雙方仍留轉圜餘地。

  孫中山贊成第二種意見,“競存叛跡未彰,在桂粵軍數年奮鬥,猶欲保存”,因此,他決定親自督師北伐,“兩廣仍交競存辦理,給以殊恩,當能感奮”。

  孫中山急圖北伐,與北方形勢的發展,不無關係。4月下旬,第一次直奉大戰爆發。孫中山與奉、皖軍閥一直有秘密接洽,結成三角同盟。孫中山深感這是聯合奉、皖軍閥,夾擊直系的千載良機,必須立即出兵策應,他已無暇顧及解決陳炯明問題了。

  但出乎意料的是,直奉開戰,僅及一周,奉軍便被吳佩孚擊敗,狼狽退回關外,南北夾擊直系的計劃,化為泡影。但南方的北伐,卻如弦上之箭,不得不發了。

  1922年5月4日,孫中山以陸海軍大元帥名義下令從韶關北伐,李烈鈞為北伐軍總司令,許崇智為三路總指揮。北伐軍在前進途中秋毫無犯,紀律嚴明,聲勢大振,勢如破竹。

  北洋總統徐世昌在巨大的壓力之下,宣布辭職。由於孫中山曾一再發表政治宣言,承諾只要徐世昌下台,他亦將同時下野。因此,輿論普遍認為,徐世昌下台後,停止內戰,和平統一,終現一線曙光。6月3日,蔡元培、胡適、高一涵等200多位各界名流,聯名致電孫中山和廣州非常國會,呼籲孫中山實踐與徐世昌同時下野的宣言,可見這個要求在當時是頗得人心的。但徐世昌下台後,皖系又藉機抬出黎元洪復任大總統,遭到孫中山的通電反對。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