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頁
宋慶齡違抗父母之命與孫中山結婚,起初對父母打擊非常大。宋耀如為此病情加重,回國後便病倒在青島別墅。當時宋靄齡在山西生孩子,長子宋子文與三女兒宋美齡都在國外求學,他只好由大女婿孔祥熙來陪同照料。宋慶齡對此也非常內疚。晚年時她對人提起此事時還說:“我愛父親,也愛孫文,今天想起來還難過,心中十分沉痛。”
宋氏夫婦阻婚未成後,仍送了一套古家具和百子綢緞,給宋慶齡做嫁妝。這也許是天下父母心的投射。而見多識廣、通情達理的宋耀如很快就與女兒、女婿和解了。尤其難得的是,他仍一如既往地支持孫中山的革命事業,並未因女兒的行為而動搖自己的信念。
孫、宋的結合儘管在當時遭到了各種各樣的阻力甚至非議,但過了近百年後再回頭看來,它是一段堪稱“偉大”的婚姻。宋慶齡在給她的美國同學一封信中,表達了她結婚的快樂心情:婚禮是“儘可能地簡單,因為我倆都不喜歡繁文縟節。我是幸福的。我想儘量幫助我的丈夫處理英文信件。我的法文已大有進步,現在能夠閱讀法文報紙,並直接加以翻譯。對我來說,結婚就好像進了學校一樣,不過沒有煩人的考試罷了”。
孫中山也同樣感受著妻子帶給他的那種新鮮而溫暖的感覺。在給恩師康德黎信中他說:
從您最近的來信,我發覺您還沒有獲悉我三年前在東京第二次結婚的消息。我的妻子在一所美國大學受過教育,是我最早的一位同事和朋友的女兒。我現在過著一種前所未有的新的生活,一種真正的家庭生活。能與自己的知心朋友和助手生活在一起,我是多麼幸福。
在兩人身邊工作的衛士也說:“在孫的工作人員中,最得力的就是孫夫人。在孫辦公的時候,孫夫人從不打擾他。唯有她才能使孫在動亂生活中心情舒暢。”
學著過公眾生活,是宋慶齡婚後生活的又一轉變。她從來不喜歡拋頭露面,生性靦腆而羞澀。但作為一位政府領袖夫人,她每天要陪同孫中山會見不少人,學著和各種人打交道。她給美國一位朋友的信中說:“你知道,我是多麼害怕拋頭露面!但是自從結婚以後,我不得不參與許多事務……我每天要會見許多人,實際上是環境迫使我打破沉默而與人交談。”
1921年,孫中山在廣州就任國民政府非常大總統,宋慶齡隨丈夫住進了廣州的大總統府,開始了她短暫的“第一夫人”生活。
有一位美國的國際新聞社記者在那段時間前去拜訪孫氏夫婦。這位記者這樣描寫了宋慶齡:
當她與他(孫中山)交談時,閃亮的眼睛中充滿仰慕之情,神態羞怯、溫柔而又崇敬。人們告訴我,孫夫人是可愛的,但是我未想到她是那樣容光煥發,那樣高雅優美,她的理想又是那麼熾熱!這位像花一樣的婦人,穿著精緻的藍色長袍,是那麼文雅、富有魅力、儀態端莊,很難想像是一位革命領導者。然而,她已獻身於自己的丈夫……獻身於他為之奮鬥的革命事業。
如果說早期的宋慶齡,更多的是因為容貌與氣質而受到讚美,那麼到了後來,特別在伴著孫中山經歷了許多磨難之後,她顯現出來內心的堅強和果敢品質,則使她受到更多的尊重與景仰。
1923年8月的一天,宋慶齡陪同孫中山來到廣州郊區的大沙頭飛機場,參加和主持“洛士文”號飛機的試飛典禮。這架飛機是辛亥革命後,在孫中山、宋慶齡的親自關懷和贊助下,製造出的中國第一架飛機,特別以宋慶齡的英文學名“洛士文”命名。
此時的中國航空事業剛蹣跚起步,新製造的飛機是否能順利升空,安全落地?人們自然會有疑慮。但在眾人的目光中,宋慶齡從人群中走了出來,泰然自若地與駕駛員黃光銳登上“洛士文”號。不少官員勸孫中山:“這畢竟是試飛,萬一飛機失事……”孫中山很鎮定地說:“夫人已做好了準備,她說,‘萬一失事,也是值得的,因為這是我們自己製造的飛機。’”
“洛士文”號螺旋槳很快轉動起來,馬達轟鳴,飛機加速,騰空而起。在空中盤旋了兩圈,平穩地完成一些動作後,飛機穩穩地降落在地面。
試飛成功了。宋慶齡微笑著走出飛機艙門,孫中山和眾文武官員一起擁上前去,祝賀她試飛成功,眾人紛紛向她投去敬佩的目光。
孫中山曾贈與宋慶齡這樣一對條幅:
精誠無間同憂樂篤愛有緣共生死
慶齡賢妻鑒
孫文
儘管宋慶齡與孫中山的婚姻只有短短的十個年頭,而且在這十年,她陪著孫中山經歷了刀光劍影,也經歷了甜蜜溫馨,可以說,這對條幅是對兩人十年婚姻的最高褒獎。
------------
悄然隱退的盧慕貞
------------
在孫中山與宋慶齡結婚的一個月前,元配夫人盧慕貞悄然抵日,與孫中山商談離婚之事。也許是出於愧疚,在盧慕貞9月1日到達後,孫中山不但陪她遊覽了公園還陪她出去購物,9月23日,孫中山送盧慕貞回到澳門。
1884年,18歲的孫中山先生奉父命與比他小1歲的盧慕貞結婚。盧慕貞是一個典型的南方女子,身材矮小,膚色較黑,自幼纏足,是一個相貌很普通,個性內向的舊式女子。而孫中山溫文儒雅,相貌秀美,身材適中,堪稱為美男子。孫中山前後所受的中西式教育,多達20年之久,長久留學於海外,學貫中西,見多識廣。因此,從傳統觀念看,夫妻二人不管從哪方面來衡量,條件都不相當,相似之處也少。
宋氏夫婦阻婚未成後,仍送了一套古家具和百子綢緞,給宋慶齡做嫁妝。這也許是天下父母心的投射。而見多識廣、通情達理的宋耀如很快就與女兒、女婿和解了。尤其難得的是,他仍一如既往地支持孫中山的革命事業,並未因女兒的行為而動搖自己的信念。
孫、宋的結合儘管在當時遭到了各種各樣的阻力甚至非議,但過了近百年後再回頭看來,它是一段堪稱“偉大”的婚姻。宋慶齡在給她的美國同學一封信中,表達了她結婚的快樂心情:婚禮是“儘可能地簡單,因為我倆都不喜歡繁文縟節。我是幸福的。我想儘量幫助我的丈夫處理英文信件。我的法文已大有進步,現在能夠閱讀法文報紙,並直接加以翻譯。對我來說,結婚就好像進了學校一樣,不過沒有煩人的考試罷了”。
孫中山也同樣感受著妻子帶給他的那種新鮮而溫暖的感覺。在給恩師康德黎信中他說:
從您最近的來信,我發覺您還沒有獲悉我三年前在東京第二次結婚的消息。我的妻子在一所美國大學受過教育,是我最早的一位同事和朋友的女兒。我現在過著一種前所未有的新的生活,一種真正的家庭生活。能與自己的知心朋友和助手生活在一起,我是多麼幸福。
在兩人身邊工作的衛士也說:“在孫的工作人員中,最得力的就是孫夫人。在孫辦公的時候,孫夫人從不打擾他。唯有她才能使孫在動亂生活中心情舒暢。”
學著過公眾生活,是宋慶齡婚後生活的又一轉變。她從來不喜歡拋頭露面,生性靦腆而羞澀。但作為一位政府領袖夫人,她每天要陪同孫中山會見不少人,學著和各種人打交道。她給美國一位朋友的信中說:“你知道,我是多麼害怕拋頭露面!但是自從結婚以後,我不得不參與許多事務……我每天要會見許多人,實際上是環境迫使我打破沉默而與人交談。”
1921年,孫中山在廣州就任國民政府非常大總統,宋慶齡隨丈夫住進了廣州的大總統府,開始了她短暫的“第一夫人”生活。
有一位美國的國際新聞社記者在那段時間前去拜訪孫氏夫婦。這位記者這樣描寫了宋慶齡:
當她與他(孫中山)交談時,閃亮的眼睛中充滿仰慕之情,神態羞怯、溫柔而又崇敬。人們告訴我,孫夫人是可愛的,但是我未想到她是那樣容光煥發,那樣高雅優美,她的理想又是那麼熾熱!這位像花一樣的婦人,穿著精緻的藍色長袍,是那麼文雅、富有魅力、儀態端莊,很難想像是一位革命領導者。然而,她已獻身於自己的丈夫……獻身於他為之奮鬥的革命事業。
如果說早期的宋慶齡,更多的是因為容貌與氣質而受到讚美,那麼到了後來,特別在伴著孫中山經歷了許多磨難之後,她顯現出來內心的堅強和果敢品質,則使她受到更多的尊重與景仰。
1923年8月的一天,宋慶齡陪同孫中山來到廣州郊區的大沙頭飛機場,參加和主持“洛士文”號飛機的試飛典禮。這架飛機是辛亥革命後,在孫中山、宋慶齡的親自關懷和贊助下,製造出的中國第一架飛機,特別以宋慶齡的英文學名“洛士文”命名。
此時的中國航空事業剛蹣跚起步,新製造的飛機是否能順利升空,安全落地?人們自然會有疑慮。但在眾人的目光中,宋慶齡從人群中走了出來,泰然自若地與駕駛員黃光銳登上“洛士文”號。不少官員勸孫中山:“這畢竟是試飛,萬一飛機失事……”孫中山很鎮定地說:“夫人已做好了準備,她說,‘萬一失事,也是值得的,因為這是我們自己製造的飛機。’”
“洛士文”號螺旋槳很快轉動起來,馬達轟鳴,飛機加速,騰空而起。在空中盤旋了兩圈,平穩地完成一些動作後,飛機穩穩地降落在地面。
試飛成功了。宋慶齡微笑著走出飛機艙門,孫中山和眾文武官員一起擁上前去,祝賀她試飛成功,眾人紛紛向她投去敬佩的目光。
孫中山曾贈與宋慶齡這樣一對條幅:
精誠無間同憂樂篤愛有緣共生死
慶齡賢妻鑒
孫文
儘管宋慶齡與孫中山的婚姻只有短短的十個年頭,而且在這十年,她陪著孫中山經歷了刀光劍影,也經歷了甜蜜溫馨,可以說,這對條幅是對兩人十年婚姻的最高褒獎。
------------
悄然隱退的盧慕貞
------------
在孫中山與宋慶齡結婚的一個月前,元配夫人盧慕貞悄然抵日,與孫中山商談離婚之事。也許是出於愧疚,在盧慕貞9月1日到達後,孫中山不但陪她遊覽了公園還陪她出去購物,9月23日,孫中山送盧慕貞回到澳門。
1884年,18歲的孫中山先生奉父命與比他小1歲的盧慕貞結婚。盧慕貞是一個典型的南方女子,身材矮小,膚色較黑,自幼纏足,是一個相貌很普通,個性內向的舊式女子。而孫中山溫文儒雅,相貌秀美,身材適中,堪稱為美男子。孫中山前後所受的中西式教育,多達20年之久,長久留學於海外,學貫中西,見多識廣。因此,從傳統觀念看,夫妻二人不管從哪方面來衡量,條件都不相當,相似之處也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