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1頁
我當然知道這個道理,我又將“父異,洛陽令。”這幾個字複製給他,問他是什麼意思。他的解釋真的是讓人笑掉大牙,也讓我開始覺得他翻譯出來的周瑜傳白話會是什麼效果。大家絕對想不到他的翻譯是:“父親不一樣,只是個洛陽令。”後面還解釋道:“這句話的前面是說周瑜的祖父,叔父都是太尉,父親當的官小,不一樣。”
能說出這樣的話,有兩個可能,一個是非常的有幽默感,另外一種就是典型的白痴。我還抱著點希望,提醒他這句話“似乎不應該這樣理解”。對方不樂意了,對我說:“小伙子,讀書不能斷章取意,要讀全文。周瑜的父親在後面有提到,是當丹楊太守”
看了這句話,我立馬就知道他錯在什麼地方了,他又將周瑜傳里的一句話“瑜從父尚為丹楊太守”理解錯誤。我就問他“從父”和“父”難道是一個意思嗎?
“當然不是。”對方這樣回答,終於沒有錯,可是又畫蛇添足了一句:“從父的意思,是跟隨父親一起。”最後又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小伙子,你古文不行啊。”
能將古文這樣理解,也算是讓我長見識了。我真的不敢去看他所謂的翻譯的白話周瑜傳,真不知道裡面還有多少笑話。我能打賭,這個傢伙一定是小學肆業,這個倒沒有關係。可是孔子云:“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此之為知也。”他這樣不懂裝懂,真的讓我很鄙視。
一個人無知也就罷了,讓我痛心疾首的卻是,整個群內,居然沒有人出來說句公道話。管理員那個叫“高順”的,說:“我坐壁上觀,你們自己解決。”可能是不好意思,承認“張益德”的錯誤。畢竟我剛加入那個群,而對方想必已經和他們混熟了。
另外一個叫“龐德公”的管理員,居然說我沒有回答上來問題,所以沒有資格當周瑜這個名字。其實我當時已經沒有想當周瑜這個名字了,主要是想給周瑜找到親生父親。“龐德公”說的話,顯然是不公正的,我也沒有對他抱有希望,在一開始,我得罪了他。
我因為不能叫“周瑜”,所以臨時取了一個名字叫“誰殺了華雄?”
“龐德公”就對我說:“是關羽。”
我想開個玩笑,說:“羅貫中是這麼說的,可是陳壽不答應。他說要按歷史來。”
龐德公很肯定地說:“是關羽啦。”
我就對他說:“歷史不是這樣的。”
“龐德公”反問我:“難道歷史上‘溫酒戰華雄’的典故,你也不知道?”我耐心地給他說了歷史上是誰殺了華雄,他就不再說話了,再後面的我與“張益德”的比試之中,說話卻總是偏向對方。有了這麼兩個管理員,我頓時對這個所謂的“三國群”沒有抱什麼希望了。
沒有人說公道話,我和“張益德”的比賽,暫時就定不了輸贏。我又耐心幫他們解釋“父異”和“從父”的意思,當然我不知道他們是真的不懂呢,還是故意這樣,沒有一個人承認我的解釋。
最後好容易好了一個叫“曹操”的,剛上線和我們打招呼。我馬上就問他:“周瑜的父親是誰?”
“張益德”又搶著回答:“周尚。”
“曹操”總算是一個明白人,反問了一句:“那周異是誰?”可能“曹操”在群里有點人緣,群里終於有人站出來說公道話了,承認我說的對,而對方說錯了。
好一個“張益德”!不以為恥,反以為榮,說了句:“區區誠心想大家道歉,我沒有看完周瑜傳,沒有向他那樣臨時去翻書。所以錯了,對不起大家。”竟然將剛才自己所說的:“我翻譯了全篇的白話周瑜傳”等語忘得是一干二盡。
就這一刻起,我知道了對方不但無知,而且無恥。“龐德公”這個時候馬上又跳出來說:“你們就說這些小事情,重新說個題目。”我們是在論周瑜,對方連周瑜的父親是誰都弄錯,這是小事情?而且,周瑜難道連古文都不能翻譯?
我就說:“周瑜怎麼也不能讓一個不懂古文的人來當吧?”
對方卻很有理由地說:“周瑜又看不到陳壽的書,你怎麼知道你看得懂看不懂?”又說:“你這個人,真是小氣。我就一個小小的錯誤,你就抓著不放,老是‘從父,從父’的。周瑜可不是這么小氣的人。”
這麼一個厚顏無恥的人,我早已經失去與他比試的興趣,於是說:“我不和你爭了。”
對方大為高興,“本性”又顯露無遺,道:“那區區(我估計他就會這兩個字的用法)就多謝了,我這次來比試,就是志在必行(我印象之中應該是用“得”字才對,他似乎現代漢語也不怎麼好)。既然你不敢和我比了,那就算了。不過你這樣是對的,抓住我的一個小錯誤,就以退為進,騙取大家的同情心。唉,現在的人啊。。。。。”
我忍無可忍,打了兩個字:“無賴。”
“張益德”馬上很委屈地說:“區區(噁心啊,會用就一天拿著不放,張口閉口都是這兩個字)被人罵‘無賴’了,以後怎麼見人啊。”
能說出這樣的話,有兩個可能,一個是非常的有幽默感,另外一種就是典型的白痴。我還抱著點希望,提醒他這句話“似乎不應該這樣理解”。對方不樂意了,對我說:“小伙子,讀書不能斷章取意,要讀全文。周瑜的父親在後面有提到,是當丹楊太守”
看了這句話,我立馬就知道他錯在什麼地方了,他又將周瑜傳里的一句話“瑜從父尚為丹楊太守”理解錯誤。我就問他“從父”和“父”難道是一個意思嗎?
“當然不是。”對方這樣回答,終於沒有錯,可是又畫蛇添足了一句:“從父的意思,是跟隨父親一起。”最後又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小伙子,你古文不行啊。”
能將古文這樣理解,也算是讓我長見識了。我真的不敢去看他所謂的翻譯的白話周瑜傳,真不知道裡面還有多少笑話。我能打賭,這個傢伙一定是小學肆業,這個倒沒有關係。可是孔子云:“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此之為知也。”他這樣不懂裝懂,真的讓我很鄙視。
一個人無知也就罷了,讓我痛心疾首的卻是,整個群內,居然沒有人出來說句公道話。管理員那個叫“高順”的,說:“我坐壁上觀,你們自己解決。”可能是不好意思,承認“張益德”的錯誤。畢竟我剛加入那個群,而對方想必已經和他們混熟了。
另外一個叫“龐德公”的管理員,居然說我沒有回答上來問題,所以沒有資格當周瑜這個名字。其實我當時已經沒有想當周瑜這個名字了,主要是想給周瑜找到親生父親。“龐德公”說的話,顯然是不公正的,我也沒有對他抱有希望,在一開始,我得罪了他。
我因為不能叫“周瑜”,所以臨時取了一個名字叫“誰殺了華雄?”
“龐德公”就對我說:“是關羽。”
我想開個玩笑,說:“羅貫中是這麼說的,可是陳壽不答應。他說要按歷史來。”
龐德公很肯定地說:“是關羽啦。”
我就對他說:“歷史不是這樣的。”
“龐德公”反問我:“難道歷史上‘溫酒戰華雄’的典故,你也不知道?”我耐心地給他說了歷史上是誰殺了華雄,他就不再說話了,再後面的我與“張益德”的比試之中,說話卻總是偏向對方。有了這麼兩個管理員,我頓時對這個所謂的“三國群”沒有抱什麼希望了。
沒有人說公道話,我和“張益德”的比賽,暫時就定不了輸贏。我又耐心幫他們解釋“父異”和“從父”的意思,當然我不知道他們是真的不懂呢,還是故意這樣,沒有一個人承認我的解釋。
最後好容易好了一個叫“曹操”的,剛上線和我們打招呼。我馬上就問他:“周瑜的父親是誰?”
“張益德”又搶著回答:“周尚。”
“曹操”總算是一個明白人,反問了一句:“那周異是誰?”可能“曹操”在群里有點人緣,群里終於有人站出來說公道話了,承認我說的對,而對方說錯了。
好一個“張益德”!不以為恥,反以為榮,說了句:“區區誠心想大家道歉,我沒有看完周瑜傳,沒有向他那樣臨時去翻書。所以錯了,對不起大家。”竟然將剛才自己所說的:“我翻譯了全篇的白話周瑜傳”等語忘得是一干二盡。
就這一刻起,我知道了對方不但無知,而且無恥。“龐德公”這個時候馬上又跳出來說:“你們就說這些小事情,重新說個題目。”我們是在論周瑜,對方連周瑜的父親是誰都弄錯,這是小事情?而且,周瑜難道連古文都不能翻譯?
我就說:“周瑜怎麼也不能讓一個不懂古文的人來當吧?”
對方卻很有理由地說:“周瑜又看不到陳壽的書,你怎麼知道你看得懂看不懂?”又說:“你這個人,真是小氣。我就一個小小的錯誤,你就抓著不放,老是‘從父,從父’的。周瑜可不是這么小氣的人。”
這麼一個厚顏無恥的人,我早已經失去與他比試的興趣,於是說:“我不和你爭了。”
對方大為高興,“本性”又顯露無遺,道:“那區區(我估計他就會這兩個字的用法)就多謝了,我這次來比試,就是志在必行(我印象之中應該是用“得”字才對,他似乎現代漢語也不怎麼好)。既然你不敢和我比了,那就算了。不過你這樣是對的,抓住我的一個小錯誤,就以退為進,騙取大家的同情心。唉,現在的人啊。。。。。”
我忍無可忍,打了兩個字:“無賴。”
“張益德”馬上很委屈地說:“區區(噁心啊,會用就一天拿著不放,張口閉口都是這兩個字)被人罵‘無賴’了,以後怎麼見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