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頁
不過我對《沖積期化石》陡然來了興趣,是因為想到錢鍾書《圍城》第一章,方鴻漸留學回國在船上的經歷,與《沖積期化石》的開頭故事,簡直可以構成互文!
近代以來,西風東漸,東方向西方取經,從包括詹天佑在內的清國小留學生開始,留學潮一浪接著一浪。大江歌罷調頭東,一船一船,其中無數豪傑精英。留學生乘海船近到日本,遠赴歐美。船期最長要在海上航行幾個月。可以想見,有多少故事可以發生!
冰心曾回憶,她1923年留洋所乘的約克遜號輪船上,來自全國各地的留學生有160多人,他們組織各種社團,舉辦各種聯誼會,有人唱歌,有人彈琴,熱鬧極了。他們還搞募捐,募集食品糖果給三等艙里貧民的小孩。船離中國,三日到神戶,留學生們紛紛上岸,擠在郵局買郵票寄信,一面還開玩笑,說白話有什麼好!你問日本人“哪裡最熱鬧?”他不懂。再問他“何處最繁華?”恍然大悟忙指路……這次船中頭等艙乘客十分之九是中國學生,這令船上的侍者(都是廣東人)很自豪。他們很關心船上別國人對中國學生的輿論,還以全體名義寫一篇勉勵中國學生為國家爭氣的話,貼在甲板上。學生們也很懇摯地回了一封信。這船上後來出了不少精英人物。
不同於這類回憶,小說家筆下的留學生卻不是這等精英形象。就像魯迅輕諷過上野的櫻花開時,樹下總少不了辮子盤起如富士山的清國留學生,張資平也筆帶嘲諷地寫過幾個初赴日本的人,說他們不知是去逛的還是留學,還沒到日本國境,就把過香港時買的長短不稱身的和服穿上,趾高氣揚地在船上走來走去。他還寫了一個k君,自稱懂外文,曾和朋友在上海組織譯書社,翻譯名著;可是當他與船上一老外對話,被問Don’t you like it?他卻把“是”直譯成“yes”,犯了低級語法錯誤。張資平也寫到國人照例到哪兒都熱鬧得擾人,甲板上聚著的中國學生們,談笑爭論喧譁一片,“鬧得海面上的天空,都有了反響”。
對此,錢鍾書倒是著墨不多,僅以精緻的錢式幽默寫道,他們有在法國留學的,也有在別國留學、到巴黎增長夜生活經驗而乘這隻法國船的,談完祖國內亂外患,漫長旅途無以寄託,誰弄到兩副麻將,正好湊兩桌,除了吃飯睡覺,就是打牌賭錢。他用夜生活,麻將,給那船上的留學生定了性。然後就讓主角方鴻漸上場。
當然船上有女人!小說吸引人當然要有女人出場,就像賽前熱場的拉拉隊。與方鴻漸構成好看情節的兩位小姐,因錢鍾書的生花妙筆而宛若真有其人似的令讀者難忘:來自澳門的鮑小姐熱辣放蕩,穿著暴露惹火,船上留學生背後戲稱她“真理”,因為真理是赤裸裸的,後又修正為“局部的真理”,因為她並未一絲不掛。她本來有未婚夫,卻勾引方鴻漸作為漫長旅途中的消遣。女博士蘇小姐自矜門第與才學,做作一種“冷若冰霜,艷若桃李”的風度,不料這又甜又冷的冰淇淋作風沒有奏效,倒讓方鴻漸敬而遠之,她只有望著鮑小姐暗地潑醋。
比起這二位作女,張資平的主人公“我”所遇的陳小姐倒是落落大方。在互通了貴姓、貴邑以及所學後,“我”就開始耍貧嘴,陳小姐要學醫,“我”就對醫生職業發表酷評——
“我有一位道德學問都很高尚的友人……他自己說,他自志望學醫以來,十天有九天想畢業之後,要如何開一間大大的病院,每天要有多少病客,賣多少藥,作算有可以不用服藥的神經過敏的顧客,也得給一兩瓶不咸不甜的蒸汽水他嘗嘗,多賺幾個錢。那麼看起來,當醫生的心術,就可想而知了。”
陳小姐不待我說完,忍不住失聲笑了。忙從衣袋中取出一條雪白的手巾,掩著口,極力忍著。
“照先生的話說起來,世間可以不要醫生這種人了。”
“自然不要!”
“人患了病怎麼好呢?”
“人哪裡會無緣無故患病的。真患病的,大半都是自作自受,不必理他。還有小半數的人,雖然算是自然發生的,像年老衰弱的病,是一種免不掉的天然淘汰,應當死的人,還是讓他死的好,勉強把他醫好了,留在社會上,只會吃,不會幹,有什麼意味?”
聽聽,這貧嘴饒舌的語氣、劍走偏鋒的見解,簡直就是方鴻漸style嘛!而更驚怪非常的是,錢鍾書竟讓方鴻漸對著鮑小姐也痛貶醫生一大篇——
因為鮑小姐又講起她的未婚夫李醫生,說他也是虔誠的基督徒。方鴻漸正滿肚子委屈,聽到這話,心裡作惡,想信教在鮑小姐的行為上全沒影響,只好借李醫生來諷刺,說:信基督教的人,怎樣做醫生?基督教十戒里一條是“別殺人”,可是醫生除掉職業化的殺人以外,還幹什麼?
鮑小姐毫無幽默感,生氣道:“胡說!醫生是救人生命的。”
鴻漸看她怒得可愛,有意撩撥她道:“救人生命也不能信教。醫學要人活,救人的肉體;宗教救人的靈魂,要人不怕死。所以病人怕死,就得請大夫,吃藥;醫藥無效,逃不了一死,就找牧師和神父來送終。學醫而兼信教,那等於說:假如我不能教病人好好地活,至少我還能教他好好地死,反正他請我不會錯的,這仿佛藥房掌柜帶開棺材鋪子,太便宜了!”
近代以來,西風東漸,東方向西方取經,從包括詹天佑在內的清國小留學生開始,留學潮一浪接著一浪。大江歌罷調頭東,一船一船,其中無數豪傑精英。留學生乘海船近到日本,遠赴歐美。船期最長要在海上航行幾個月。可以想見,有多少故事可以發生!
冰心曾回憶,她1923年留洋所乘的約克遜號輪船上,來自全國各地的留學生有160多人,他們組織各種社團,舉辦各種聯誼會,有人唱歌,有人彈琴,熱鬧極了。他們還搞募捐,募集食品糖果給三等艙里貧民的小孩。船離中國,三日到神戶,留學生們紛紛上岸,擠在郵局買郵票寄信,一面還開玩笑,說白話有什麼好!你問日本人“哪裡最熱鬧?”他不懂。再問他“何處最繁華?”恍然大悟忙指路……這次船中頭等艙乘客十分之九是中國學生,這令船上的侍者(都是廣東人)很自豪。他們很關心船上別國人對中國學生的輿論,還以全體名義寫一篇勉勵中國學生為國家爭氣的話,貼在甲板上。學生們也很懇摯地回了一封信。這船上後來出了不少精英人物。
不同於這類回憶,小說家筆下的留學生卻不是這等精英形象。就像魯迅輕諷過上野的櫻花開時,樹下總少不了辮子盤起如富士山的清國留學生,張資平也筆帶嘲諷地寫過幾個初赴日本的人,說他們不知是去逛的還是留學,還沒到日本國境,就把過香港時買的長短不稱身的和服穿上,趾高氣揚地在船上走來走去。他還寫了一個k君,自稱懂外文,曾和朋友在上海組織譯書社,翻譯名著;可是當他與船上一老外對話,被問Don’t you like it?他卻把“是”直譯成“yes”,犯了低級語法錯誤。張資平也寫到國人照例到哪兒都熱鬧得擾人,甲板上聚著的中國學生們,談笑爭論喧譁一片,“鬧得海面上的天空,都有了反響”。
對此,錢鍾書倒是著墨不多,僅以精緻的錢式幽默寫道,他們有在法國留學的,也有在別國留學、到巴黎增長夜生活經驗而乘這隻法國船的,談完祖國內亂外患,漫長旅途無以寄託,誰弄到兩副麻將,正好湊兩桌,除了吃飯睡覺,就是打牌賭錢。他用夜生活,麻將,給那船上的留學生定了性。然後就讓主角方鴻漸上場。
當然船上有女人!小說吸引人當然要有女人出場,就像賽前熱場的拉拉隊。與方鴻漸構成好看情節的兩位小姐,因錢鍾書的生花妙筆而宛若真有其人似的令讀者難忘:來自澳門的鮑小姐熱辣放蕩,穿著暴露惹火,船上留學生背後戲稱她“真理”,因為真理是赤裸裸的,後又修正為“局部的真理”,因為她並未一絲不掛。她本來有未婚夫,卻勾引方鴻漸作為漫長旅途中的消遣。女博士蘇小姐自矜門第與才學,做作一種“冷若冰霜,艷若桃李”的風度,不料這又甜又冷的冰淇淋作風沒有奏效,倒讓方鴻漸敬而遠之,她只有望著鮑小姐暗地潑醋。
比起這二位作女,張資平的主人公“我”所遇的陳小姐倒是落落大方。在互通了貴姓、貴邑以及所學後,“我”就開始耍貧嘴,陳小姐要學醫,“我”就對醫生職業發表酷評——
“我有一位道德學問都很高尚的友人……他自己說,他自志望學醫以來,十天有九天想畢業之後,要如何開一間大大的病院,每天要有多少病客,賣多少藥,作算有可以不用服藥的神經過敏的顧客,也得給一兩瓶不咸不甜的蒸汽水他嘗嘗,多賺幾個錢。那麼看起來,當醫生的心術,就可想而知了。”
陳小姐不待我說完,忍不住失聲笑了。忙從衣袋中取出一條雪白的手巾,掩著口,極力忍著。
“照先生的話說起來,世間可以不要醫生這種人了。”
“自然不要!”
“人患了病怎麼好呢?”
“人哪裡會無緣無故患病的。真患病的,大半都是自作自受,不必理他。還有小半數的人,雖然算是自然發生的,像年老衰弱的病,是一種免不掉的天然淘汰,應當死的人,還是讓他死的好,勉強把他醫好了,留在社會上,只會吃,不會幹,有什麼意味?”
聽聽,這貧嘴饒舌的語氣、劍走偏鋒的見解,簡直就是方鴻漸style嘛!而更驚怪非常的是,錢鍾書竟讓方鴻漸對著鮑小姐也痛貶醫生一大篇——
因為鮑小姐又講起她的未婚夫李醫生,說他也是虔誠的基督徒。方鴻漸正滿肚子委屈,聽到這話,心裡作惡,想信教在鮑小姐的行為上全沒影響,只好借李醫生來諷刺,說:信基督教的人,怎樣做醫生?基督教十戒里一條是“別殺人”,可是醫生除掉職業化的殺人以外,還幹什麼?
鮑小姐毫無幽默感,生氣道:“胡說!醫生是救人生命的。”
鴻漸看她怒得可愛,有意撩撥她道:“救人生命也不能信教。醫學要人活,救人的肉體;宗教救人的靈魂,要人不怕死。所以病人怕死,就得請大夫,吃藥;醫藥無效,逃不了一死,就找牧師和神父來送終。學醫而兼信教,那等於說:假如我不能教病人好好地活,至少我還能教他好好地死,反正他請我不會錯的,這仿佛藥房掌柜帶開棺材鋪子,太便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