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二

  上海解放以後,潘漢年同志是第一任上海市副市長、市人民政府黨組書記,第一任市委統戰部部長。他積極協助陳毅等同志主持上海的日常市政工作,領導上海人民,進行接管,恢復秩序,反對美蔣封鎖,恢復和發展生產,改造舊上海,團結各民主黨派、愛國人士和民族資產階級,擴大人民民主統一戰線,作出了很多貢獻。

  1950年下半年,市人民政府在總結一年多接管城市和恢復生產的工作時指出:市政府接收工作順利完成任務,表現在貫徹中央指示,不打亂財政經濟機構,沒有發生混亂現象;迅速地完成安定社會秩序的工作,對應該鎮壓的反革命分子及時作了處理;團結各界愛國人士共同努力,比較有成績;對帝國主義的封鎖,組織廣大群眾進行反封鎖反轟炸,取得了勝利;穩定市場,逐步克服財政經濟困難,開展市政建設等工作。這些成績的取得,是黨中央正確領導的結果,是人民解放軍、廣大人民和愛國人士在黨的領導下共同努力的結果,也是潘漢年協助陳毅,從上海的實際情況出發,堅決貫徹中央政策方針,以工人、青年、婦女等組織為基礎,廣泛開展統一戰線工作的結果。

  黨的七屆二中全會決議,是解放後城市管理的正確方針。上海貫徹了把消費性城市轉變為生產性城市的方針,作出了成績。1952年3月,潘漢年在一次講話中指出:改造舊上海為新上海,必須思想上明確以生產為中心,一切為生產服務。在公私關係上,要有利於國計民生,加工定貨、公私合營是過渡到社會主義的一個好方法。一切為了生產,一面保障私營工商業有利可圖,一面又要保障工人生活。還指出,新民主主義不是永遠不變的,是過渡的,當然也不是一下子就是社會主義,要完成社會主義改造。在保衛上海城市方面,潘漢年強調軍事防空,要大家在政治、軍事上提高認識,建設防空系統,確保上海工業基地。上海工人多,每個大樓、每個工廠都應成為戰鬥堡壘,有信心、有把握地奪取反封鎖、反轟炸的勝利。今天回憶起來,建設上海,確實是很不容易的。是廣大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和各界人士共同艱苦奮鬥得來的。有些革命前輩還為保衛和建設上海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潘漢年很關心工人生活。他在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不久,在市委領導下,就決定為工人逐步解決住房問題。當時,我在華東紡織管理局工作,曾經到所屬工廠宿舍和梅芳里等工人住宅區進行調查,向市委、市政府匯報。第一個工人新村—一曹楊新村建成了,一些勞動模範、先進工作者首批搬進了這個工人新村。黨和政府是關心人民生活的,潘漢年也為此花費了不少心血,表現了他忠於黨、忠於人民的高貴品質。

  潘漢年在任市委統戰部長工作期間,協助陳毅,團結黨外人士,打開了解放後人民民主統一戰線的新局面。許多和潘漢年比較熟悉的民主人士和知識分子,都反映他能團結、教育黨外人士,謙虛坦率,肝膽相照。他對黨外的副市長盛丕華、金仲華,非常尊重,注意發揮他們的作用。很多解放後第一批參加民主黨派的非黨人士,都是和潘漢年同志商量,得到啟發和幫助以後才參加的。他教育黨員幹部要幫助民主黨派開展工作,黨和青年團組織要挑選一批黨團員參加民主黨派,幫助開展民主黨派工作,各級黨委和統戰部門應加強對民主黨派工作的領導。這些都是正確的,取得了顯著的效果。

  在五反運動中,潘漢年擔任增產節約委員會主任,他反對片面追求退賠數字,強調要實事求是,使運動發展比較健康,而又穩步地達到了預期目的。潘漢年反對黨內幹部中存在的“左”的思想。例如認為“解放了,統戰工作不重要了”,“民主黨派可以消滅了”,以及怕麻煩,要強制改造等錯誤思想。他要求黨員幹部大膽放手,充分發揚民主,有事同黨外人士商量。他認為發展統一戰線,才能完成黨和國家的各項任務。

  潘漢年堅決貫徹中央和市委的決定,負責籌備並建立了第一屆上海市、區的政治協商會議和上海市、區的人民代表會議。他重視發揮人代會和協商會議各自的作用,要求各級黨委領導好人代會和協商會議的工作。他曾指出當時市政協協商問題的面不夠廣,只限於勞資問題,其他文教、市政建設等問題,缺乏協商。他提出各級黨委要建立和健全各級統戰機構,大的工廠黨委設統戰部,有基礎的支部設統戰委員,應該依靠全黨推動統戰工作。統戰部門要做好黨的助手,認真貫徹執行黨的統戰政策,團結黨外人士。這些對於今天全面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仍然是有用的經驗。

  潘漢年長期受黨的教育,參加過延安整風。他能保持黨的優良傳統,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就在我黨接管上海,實現社會安定,財政經濟恢復,反對美蔣封鎖取得巨大成績的時候,上海黨組織進行了第一次整風。在整風過程中,潘漢年在總結上海一年多來取得的成績時,也檢查了我們工作中的缺點,分析了產生這些缺點的根源,提出了克服的辦法。他公開進行自我批評,指出我們缺乏為人民服務的高度自覺的責任心,在各方面貫徹統戰思想做得不夠,領導上存在嚴重的官僚主義,脫離群眾的命令主義。產生這些錯誤的思想根源是以功臣自居、驕傲自滿、脫離群眾以及主觀主義。在反對官僚主義鬥爭中,潘漢年主張要與日常工作結合起來,不搞運動,不能用三反五反的辦法。這種精神是實事求是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