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潘漢年這樣一個好黨員、卓越的無產階級革命戰士,在政治上對黨忠誠,為黨為人民的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竟在1955年蒙受這樣大的冤屈,直到1982年才徹底平反,不能不是我黨歷史上的一個嚴重的教訓。

  有一位因潘案無辜受牽連的同志說了這樣幾句話:“多年沉冤一朝雪,滿座歡笑兩眶淚。留得餘生有餘力,應是分光發分熱。”這是我們懷念潘漢年和對他的錯案得到平反昭雪的共同感受。

  1982年9月26日

  9.4 懷潘漢年同志(詩)①

  ①本文原載《解放日報》1983年2月27日。

  於伶

  黨中央為潘漢年同志27年的冤案平反昭雪,群情振奮,生死同感!漢年一生為黨工作的豐功偉績,我們之間的早年交往與工作關係,我是千言萬語抒寫不全的。我這曾被誣為“內奸同夥”而受株連的倖存者,自愧才短,有負故人。病中作俚句懷念,感謝黨的恩情。情意難盡,工拙未及計了。對敵偽隱蔽鬥爭的特殊貢獻,難於入詩亦不宜寫者,從略。

  1982年10月於醫院

  1.聞耗

  風華一代憶潘公,又道湘靈上碧空!①

  ①1979年四屆文代會中,偶步西苑路邊。遇一同志低語:漢年、董慧死於湘南勞改地洣水。我木然,不知如何走回住地“國務院一招”的了。

  從此荊溪魂與夢,蜜桃枉自陸陵紅。①

  ①辛亥前,宜興、荊溪二縣合署。我倆同屬荊溪。潘家陸陵盛產水蜜桃。我曾有散文《陸陵桃》。1927年大革命前後、陸陵一個村莊,我所知者即有中共黨團員十多人。

  2.身世

  有祖高魁父秀才,清貧破落蘊奇才。①

  ①潘家兩代有“功名”,而家境破落。兄弟多。他行三。

  凌霞奮起彭城厄,民瘼編來志壯哉。①

  ①漢年為官林凌霞學堂高材生。考入和橋彭城中學,外婆借債資助,仍中途輟學。在學時愛好文學戲劇,編演民生疾苦的戲劇,為窮人鳴不平。

  3.創造社·文委

  青年編輯《小朋友》,水番三郎唱《幻洲》。①

  ①漢年19歲參加中華書局《小朋友》編輯,1925年入黨,參加“創造社”,編《洪水》、《A11》、《幻洲》等刊。曾用水番三郎等筆名,嬉笑怒罵,殊鮮明尖銳。

  羽檄文壇興隊伍,①小開為黨力綢繆。①

  ①21歲任南昌、武漢北伐軍總政治部宣傳科長,編軍報。1927年蔣介石叛變革命,黨組織決定由他率領部分同志回滬,後任黨中央文委書記。

  ①同志們在當面與背後都愛稱他小開。

  4.左聯功績

  縱橫捭闔建奇功,①藝苑同尊魯迅翁。

  ①團結魯迅組織左翼作家聯盟。潘任左翼文化總同盟黨組書記。

  筆陣戎行雙勝利,①“左聯”燁燁戰旗紅。

  ①紅軍軍事與革命文化反“圍剿”的勝利。

  5.衛黨·蘇區

  衛黨除奸泣鬼神,①瑞金轉戰一雄兵。①

  ①任上海黨中央保衛部門領導工作兩年余。在恩來同志指揮下,勝利肅清大叛徒顧順章等等敵特的隱患,智勇險絕!

  ①隨中央進入蘇區,任蘇區中央局宣傳部長。

  出使閩粵功行就,惱恨王明路線傾。①

  ①代表中央蘇維埃政府與工農紅軍到福建廣東,談判共同抗日協定;因王明錯誤路線干擾,功敗垂成。

  6.遵義、港、滬

  遵義會中膺重任,銜枚杯壁越青冥。①

  ①遵義會議後,黨派他帶著中央密件,到上海與海外進行聯繫。他化裝港商,編入被紅軍拘捕的“雲土”(鴉片)商販隊中,有意領導彼等脫逃。彼等對他感佩禮遇,一路護行,歷關隘,經黔桂湘粵四省,安全到達港滬。

  潘郎智勇忠良膽,呼應白區宋慶齡。①

  ①在上海聯繫宋慶齡以及部分愛國民主人士,籌組救國會。並恢復一部分地下黨的聯繫,使長征紅軍得聲援呼應。漢年此次隻身冒險,完成任務。

  7.在莫斯科

  繞道間關抵莫京,報知國際黨中情。①

  ①化名日本人水含三郎到莫斯科,向我黨駐第三國際代表團匯報黨情。

  宣言抗日昭天下,迫得刁頑俯首驚。①

  ①黨的《八一宣言》公布後,他參加黨的代表團與國民黨政府駐蘇大使館武官開始接觸談判。

  8.回上海

  受命飄然臨上海,嘈嘈口號論紛紜。①

  ①1936年,漢年被派回上海時,正當文藝界兩個口號論爭。他了解情況,整頓文藝隊伍,並著手恢復1935年春黨遭到大破壞之後的各種組織,建立秘密電台等。

  諄諄轉授中央意,夜半傾談沙利文。①

  ①曾約夏衍和我在沙利文咖啡館作長談。這之前,陝北派來上海的李強同志,由蔡叔厚同志掩護購買電訊器材。夏衍、蔡叔厚與李強坐舢板船夜遊黃浦江。夏衍匯報1935年春失去黨的聯繫以來的文化界幹部與黨員的苦境。

  9.進南京

  西安事變震人心!狼狽南京宋氏閽。①

  ①宋子文、宋美齡等。

  為促全民同抗日,飛車且闖堯化門。①

  ①宋氏兄妹急派張沖其人輾轉找我黨代表商談。漢年經中央指示去南京談判。他考慮:如約到南京下關車站,可能會遭到接受日本方面情報的何應欽等的毒手,決定到堯化門小站即下車。進城住宋子文家,商定由二宋與端納同往西安。並以黨代表身份直接與陳立夫、陳果夫見面。西安事變後,黨派恩來同志與漢年等任兩黨談判的我方正式代表。後李克農與潘先後任八路軍辦事處主任。“七七”、“八一三”抗戰中,潘在上海公開活動,起了極大作用。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