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經過幾年堅持不懈的艱苦努力,上海終於初步改變了面貌,以嶄新的姿態顯現在世人面前。這巨大的變化,凝聚著潘漢年同志的一份辛苦。

  九

  1955年3月15日,潘漢年主持了在上海新建成的中蘇友好大廈落成儀式。這是他有生之年為上海人民所做的最後一件實事。當天晚上,便乘火車去北京,參加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會議。

  誰也不曾料到,一場災難向他襲來。

  1955年3月21日,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會議在北京召開。這次會議的一項重要議題是解決高崗、饒漱石反黨聯盟問題。在討論中,一些曾受高、饒影響,或和高、饒有過牽連的人,先後在會上作了自我批評或交代。毛主席對此表示充分肯定,並要求高級幹部本人歷史上有什麼問題要交代的,應當主動向中央講清楚。同時,會議印發的材料中,涉及上海市公安局工作中的一些問題。潘漢年看了材料,觸發了長期埋藏在心底的一件往事。

  那是1943年,他奉命去上海尋找汪偽特工頭目李士群,搜集日偽情報。到上海後,潘漢年了解到,此時李士群正在南京,於是,又馬上趕到南京與李士群會面。見到李士群後,沒想到李士群突然提出,汪精衛想要見見潘漢年。對於李士群的要求,潘漢年反覆權衡了當時的實際情況,當機立斷,決定答應李士群的要求。

  潘漢年與汪精衛這次會見,是在李士群的挾持下進行的,會見中潘漢年堅持了黨的原則。事後,潘漢年回到淮南根據地時,正值整風運動進入幹部審查階段,潘漢年怕一時講不清楚情況,便沒有向華中局領導匯報南京之行的情況。1945年參加黨的“七大”時,他在見到毛澤東時,曾想向毛澤東當面匯報此事,又因毛澤東對他的高度信任與讚揚,咽下了已到嘴邊的話語。他不曾料到,這會成為他個人革命生涯的一個重大挫折,造成終生的遺憾和痛苦。

  4月2日,潘漢年向參加會議的上海代表團團長陳毅詳細匯報了1943年會見汪精衛的來龍去脈,並說明了自己長時間未向組織說清楚的原因,同時將他所寫的一份有關這件事情的經過情況和檢討交給陳毅,請他轉報中央。陳毅聽了潘漢年的匯報,覺得事關重大,當天便向毛澤東作了報告。毛澤東迅速作出了立即逮捕審查潘漢年的決定。

  4月3日,潘漢年在他下榻的北京飯店被捕。

  4月17日,上海報紙公布了潘漢年以“內奸”罪而被捕的消息,在上海市的廣大黨員幹部和群眾中一時掀起軒然大波,一段時間內揭發批判文章連篇累牘。接著,這股批判浪潮同潘漢年一起,消失在中國大地上,人們漸漸把他遺忘,只有他的一些戰友滿腹疑惑,在突如其來的打擊面前,心頭蒙上了層層陰影。同時,有一大批人因為過去與潘漢年有過工作關係,而受到株連,同樣遭受了厄運。

  1963年6月,最高人民法院作出終審判決,以“內奸”罪,判處潘漢年有期徒刑15年,剝奪政治權利終身。但不久即被假釋,與董慧一起被安置在北京團河農場。

  1967年5月22日,在江青、康生一夥的操縱下,潘漢年和董慧被重新收監,關押在北京秦城監獄,又經受了長達5年的“審查”。到1972年,以原來的罪名,報經當時黨中央批准,潘漢年被永遠開除出黨,改判無期徒刑(未辦改判的法律手續)。

  潘漢年雖身陷逆境,但作為一個老共產黨員,在為其他同志寫證明材料時,他總是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如1970年,他為戰友劉鼎寫了翔實的證明材料,使劉鼎的歷史問題得以澄清,免受冤屈。

  1975年5月,潘漢年和董慧被安置到湖南省公安廳洣江茶場。這時潘漢年已年近七旬,身心交瘁,步履艱難。

  1977年2月24日,潘漢年病情加重,臥床不起。3月24日,董慧用“蕭淑安”的化名把潘漢年送到湖南長沙省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治療。4月14日晚上19時54分,潘漢年因病去世,終年71歲。

  4月17日,潘漢年的遺體在長沙火化,骨灰埋葬在長沙市南郊金盆嶺墓地西側半山腰。

  對潘漢年的問題,在“文革”之前,就有人向黨中央寫信表示懷疑。但是,由於過去黨內存在“左”的思想影響,黨內政治生活不正常,他的問題未能得到實事求是的解決。

  粉碎“四人幫”以後,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恢復了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許多當年同潘漢年一起出生入死的老同志紛紛向黨中央反映情況,要求複查潘漢年案件。1978年,董慧也曾向有關部門寫信,提出申訴。1980年11月3日,在討論《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決議》時,廖承志在發言中提出:我和劉曉同志商量過,認為潘漢年問題可以說是個冤案。因此,我正式嚴肅地建議,中央對潘漢年一案要重新審查。

  與此同時,潘漢年的親屬也多次上書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希望能對潘漢年一案作重新調查、處理。

  廖承志和其他一些同志的意見以及潘漢年親屬的要求,引起了中央領導同志的重視。中央紀委第一書記陳雲親自過問了此事。陳雲和潘漢年在十年內戰時期,有過兩度共事的經歷,他對潘漢年有著很好的印象,認為他是白區工作的好代表。解放以後潘漢年在上海的工作情況,特別是潘漢年在擔任上海財經委員會主任期間,在處理上海工商界和“三反”、“五反”工作中的謹慎和穩妥的表現,曾受到在中央主管財經工作的陳雲的高度重視。他感到有責任把這一案件弄個水落石出。為此,他親自調閱了潘漢年案件的有關材料。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