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在“社聯”的推動下,馬克思主義理論在廣大進步青年學生中廣泛深入傳播,吸引了一大批青年學生團結在“社聯”周圍。為了更好地把革命青年組織起來,在“社聯”黨團的幫助下,1930年下半年,“社會科學研究會”正式成立。潘漢年、劉錫五、彭康和王學文等出席了成立大會。此後,潘漢年對“社研”的工作也時常予以關心指導。

  潘漢年作為中央文委書記,還關心指導了其他左翼文化團體的籌建工作。隨著文化界各個系統的左翼文化團體紛紛建立,為了加強對這些革命團體的統一領導,黨中央決定組織一個“左翼文化總同盟”(簡稱“文總”)。在潘漢年的主持下,經過一段時間籌備,“文總”於1930年8月26日正式成立,潘漢年擔任“文總”的黨團書記,並主編“文總”的機關刊物《文化鬥爭》。

  至此,中國共產黨在文化戰線建立了從中央文委到“文總”及其各個方面的垂直的組織系統,大大加強了黨對文化戰線的領導,有力地推動了30年代左翼文化運動的廣泛深入發展。

  三

  潘漢年是最早與魯迅結識並建立聯繫的共產黨人之一。1927年10月19日,魯迅從廣州到上海定居,當天下午,中國濟難會負責人王弼和潘漢年等人便前往魯迅寓所拜訪,當晚,王弼宴請魯迅,潘漢年和郁達夫夫婦、蔣光慈、樓適夷、許傑等人出席作陪。席間,魯迅和這些革命青年談笑風生,甚為歡洽。1927年12月13日下午,潘漢年和鮑文蔚、石萍、李小峰又去拜訪魯迅並共進晚餐。此後,潘漢年便成了魯迅先生家的常客。有一段時間,在魯迅先生的日記里,經常出現潘漢年的名字。

  20年代末,黨中央為了加強上海進步文化團體的團結,發展進步文化運動,要求文化界的黨組織做好進步文化人士的工作,消除進步文化團體之間的隔閡,爭取魯迅出掌左翼文化運動的旗幟。為此,中央領導同志專門委派潘漢年去徵求魯迅先生的意見。為了完成黨中央交給的任務,潘漢年多次登門拜訪,與魯迅促膝長談,並就創造社、太陽社成員過去同魯迅關於“文學革命問題”的爭論問題,主動作了自我批評,得到魯迅先生的諒解。同時,潘漢年召集黨員文化工作者開會,傳達貫徹黨中央的指示精神,要求黨員作家和黨外進步作家,立即停止同魯迅的論戰。他還多次陪同文化界的黨員作家去拜訪魯迅,誠懇地作自我批評。經過周密細緻的工作,終於完成了請出魯迅擔任“左聯”盟主的任務,這對於發展左翼文化運動,粉碎國民黨文化“圍剿”具有重大意義。

  在籌建“左聯”的過程中,潘漢年非常注意傾聽魯迅先生的意見。他曾經派馮雪峰去拜訪魯迅,就“中國左翼作家聯盟”的名稱問題,徵詢魯迅的意見,考慮到當時的社會政治環境,潘漢年對馮雪峰說,“左翼”二字用不用,取決於魯迅,魯迅如不同意用這兩個字,那就不用。

  在為“左聯”成立做準備工作時,潘漢年為保證魯迅的安全作了周密的安排。1930年3月1日下午,即“左聯”成立大會召開的前一天,潘漢年和夏衍等特地去中華藝術大學,檢查了會場的保衛工作,潘漢年特別關照夏衍,請他事先和馮雪峰、柔石講明,萬一有緊急情況發生,讓他們陪著魯迅先從後門撤退。在會場中他也布置了四個身強力壯的工人糾察隊員保護魯迅。

  “左聯”成立以後,為了表達革命文化工作者對魯迅先生的崇敬之情,潘漢年和馮雪峰、柔石等商定,組織一次慶祝魯迅50壽辰的紀念會。在美國進步作家史沫特萊的幫助下,紀念會於1930年9月17日在上海一家荷蘭餐廳舉行。各革命文化團體的代表50餘人參加了這次紀念活動。魯迅先生和許廣平欣然出席。紀念會上,各文化團體的代表紛紛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演,衷心祝願魯迅先生為進步文化運動多作貢獻。魯迅也作了即席演講。通過這次活動,使廣大進步文化工作者與魯迅先生的關係更趨親密。

  1931年,因工作需要,潘漢年離開了文化戰線,但他還和魯迅保持著聯繫。據潘漢年的弟弟潘錫年回憶:1932年夏,他從宜興到上海,就在四川北路一家咖啡館看到魯迅與潘梓年、潘漢年在吃冰激凌,熱烈交談。

  1936年4月,潘漢年奉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的指示,從蘇聯回國向黨中央匯報工作。同時,受代表團的委派,赴滬相機邀請魯迅赴蘇聯療養。回滬後,潘漢年和胡愈之為魯迅赴蘇療養作了一切必要的準備。然而,魯迅的健康狀況已不容許他作這樣的旅行。當時,魯迅先生病情日漸嚴重,潘漢年對魯迅的病情十分關心,1936年10月18日,魯迅的病情惡化。當晚,他和馮雪峰商量了挽救魯迅生命的具體辦法,決定要求宋慶齡聘請更好的醫生為魯迅作進一步的治療。不料19日凌晨,魯迅先生便與世長辭。潘漢年得到馮雪峰的報告後,立即將這一情況向黨中央匯報。

  魯迅先生逝世後,潘漢年根據黨中央的指示,和馮雪峰、胡愈之等卓有成效地組織領導了魯迅的悼念活動,進一步擴大了黨在進步文化運動中的影響。

  1937年10月19日,上海地下黨組織發起召開紀念魯迅逝世一周年大會。會上,潘漢年以八路軍駐滬辦事處主任的名義發表即席講演,高度評價魯迅的硬骨頭精神和魯迅雜文的戰鬥性。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