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由於當時潘漢年等人還缺乏組織工作的經驗,“中國著作者協會”成立以後,沒有開展什麼活動,建立文化界統一的革命團體的初次嘗試沒有取得預期的成果。但是,它為後來“左聯”的籌建提供了經驗教訓。

  1929年秋,根據中共中央六屆二中全會的決議,黨中央成立了中央文化工作委員會(即“文委”),潘漢年擔任中央文委第一任書記。此後,他不辭辛苦,認真貫徹黨中央的指示精神,進一步組織領導了文學藝術界的各個革命團體的籌建工作。

  早在1929年5、6月間,潘漢年就找了錢杏邨商量籌建新的文化革命團體問題。他特別強調“要吸取‘中國著作者協會’告吹的教訓,把準備工作做得充分一些”。事後,由於國民黨反動派於5月和7月對進步文化界人士進行了兩次大搜捕,逮捕了包括錢杏邨在內的幾十名中共黨員和進步人士,致使籌備工作一度停頓下來。直到10月中旬,被捕的同志陸續釋放,組織籌備工作才重新開始。

  潘漢年首先抓了建立“左聯”籌備小組的工作。他通過文化界的黨員作家,廣泛徵求黨外進步作家的意見,做好思想發動工作。據夏衍、阿英、吳黎平、馮乃超、馮雪峰迴憶,在“左聯”籌備小組成立以前,潘漢年分別找他們商量。此外,他還找過朱鏡我、洪靈菲交換意見,並要阿英會做田漢和洪深的工作,爭取他們將來也能參加“左聯”。

  根據當時文化界的現狀,潘漢年還接受阿英的建議,特意請沒有參加“革命文學”論爭的夏衍參與“左聯”的籌建工作。在分頭聯絡和充分醞釀的基礎上,潘漢年主持召開了文化界黨員作家為主的座談會,推定由包括魯迅、鄭伯奇在內的幾個人組成“左聯”籌備小組,負責起草“左聯”綱領,擬定“左聯”發起人名單。會議還決定,“這兩個文件一擬出初稿,就先送魯迅審閱,得到他的同意後,再由潘漢年轉送中央審查”。籌備小組成立後,一般每周舉行一次會議,都由潘漢年主持。

  1930年2月26日,潘漢年主持召開了“左聯”成立前的一次預備會議,“到會者有沈端先(夏衍)、魯迅等12人”。這次會議著重“清算過去”和“確定目前文學運動底任務”,認真總結了“革命文學”論爭發生以後文化界存在的主要問題,即對小團體主義乃至個人主義,未能應用科學的文藝批評,以及不注意真正的敵人。

  在此期間,籌備小組還商定了召開“左聯”成立大會的時間和地點,開會的程序,主席團的組成以及分工等具體方案,這些工作都由潘漢年請示黨中央後最後決定的。

  1930年3月2日,“左聯”成立大會勝利召開,潘漢年代表黨在會上講了話,並擔任了第一任黨團書記。3月18日,他撰寫了《左翼作家聯盟的意義及任務》一文,用以指導“左聯”的初期工作。

  “左聯”成立前夕,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推動下,以上海文化界進步人士為主體,還成立了另一個文化革命團體“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根據黨中央的指示,潘漢年也參與發起和籌備自由大同盟的工作。

  1930年2月13日,“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正式成立。魯迅、潘漢年、馮雪峰、田漢、鄭伯奇等50餘人出席。魯迅和潘漢年等在會上發表即席講演,表示“願意站在民眾的最前線,為廣大群眾的自由而奮鬥”。

  “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成立不久,選舉產生了“同盟”的領導機構,魯迅、潘漢年等21人組成執行委員會,潘漢年還擔任了執委會常委。同時,潘漢年也是該組織中的黨組書記。在此期間,潘漢年還先後兩次陪同魯迅到青年學生中去進行宣傳演講,擴大“同盟”在青年中的影響。

  1929年,鄭伯奇、陶晶蘇、馮乃超等人在上海籌建“藝術劇社”。潘漢年得知後,對這項工作極為重視,從多方面給以關心和幫助,他還特地派夏衍參加藝術劇社的籌建工作。經過一段時間的籌劃,到1929年10月下旬,藝術劇社正式成立。藝術劇社成立後,排練公演了幾齣進步戲劇節目,擴大了在上海戲劇舞台上的影響。藝術劇社的活動引起了國民黨當局的注意和恐慌。1930年4月29日,國民黨上海市警察局派出大批警察,查封了藝術劇社,並逮捕了一些社員。5月24日,又查封了與藝術劇社有關係的中華藝術大學。針對國民黨反動高壓手段,潘漢年立即主持召開了由夏衍、馮雪峰、鄭伯奇、田漢和余懷等人參加的會議,商討發展進步話劇運動的辦法,決定進一步擴大革命戲劇團體的組織。到1930年8月,“中國左翼劇團聯盟”正式成立,後經潘漢年與中央文委討論決定,將“中國左翼劇團聯盟”改名為“中國左翼戲劇家聯盟”。“劇聯”的成立,更有力地推動了進步戲劇運動的發展。

  在領導“左聯”、“劇聯”工作的同時,潘漢年還領導了“中國社會科學家聯盟”的籌建工作。1930年3、4月間,潘漢年等十餘位文化界的黨員在鄧初民家裡召開了“社聯”的第一次籌備會議。經過一個多月的籌備工作,於5月20日召開了“社聯”成立大會。會議討論通過了“社聯”的綱領,指出:“社聯”的主要任務是“以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分析中國及國際政治經濟,促進中國革命”,“研究並介紹馬克思主義理論,使它普及於一般”;“有系統地領導中國的新興社會科學運動的發展”,等等。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