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潘漢年在特科工作時,只要有必要,他可以不顧個人安危,不憚與利用公開合法的關係進行鬥爭。1931年,國際進步人士牛蘭博士夫婦被國民黨拘捕,押解南京,上海文化界遇烈抗議。潘漢年在漢口路老半齋菜館“請客”,邀集上海名人如柳亞子、田漢、鄭振鐸等商討聯合發表致國民黨政府函電,表示抗議。懾於國內外的輿論,國民黨統治者最後只得釋放牛蘭夫婦。

  一特科”時期的巧妙鬥爭,對潘漢年來說,還只是牛刀小試。以後,他的鬥爭舞台更加寬廣,鬥爭條件更加嚴酷,而他本人的鬥爭經驗也愈加豐富,戰績也就愈加輝煌。

  折衝樽俎有我潘郎

  記得潘漢年到中央蘇區,時間是1933年夏。在蘇區他先後擔任過蘇區中央局宣傳部部長和贛南省委宣傳部部長,還擔任過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的教育人民委員部委員,在一個時期算是又回到了老本行。但這個時期並不長,不久,他又作為中華蘇維埃臨時中央政府和紅軍的全權代表奔走於瑞金、福州之間,與“福建人民政府”進行談判,開展抗日反蔣活動。

  1933年9月,十九路軍將領陳銘樞、蔣光鼐、蔡廷錯準備在福建起義,建立人民政府,派代表到瑞金要求中共合作共同反蔣抗日。這個行動得到周恩來、朱德、彭德懷等同志的支持。周恩來代表中央派潘漢年(化名潘健行)與十九路軍秘書長徐名鴻在瑞金正式談判。談判期間,毛澤東、朱德還親自接見了雙方代表,10月26日達成了十一項初步協定。協定簽訂後,潘漢年、黃火青奉派出使福州。十九路軍將領又聯合陳濟棠、黃琪翔等一部分反蔣抗日的軍隊,於11月20日發動“福建事變”,在福州南校場召開“中國人民臨時代表大會”,宣告成立“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即福建人民政府)。會議結束時,數萬群眾的反日、反蔣、歡呼民族解放的口號聲響徹榕城上空。

  “福建人民政府”成立後,11月27日,潘漢年與之簽訂《閩西邊界及交通條約》,開闢了一條由中央蘇區經閩西、閩南到達福建沿海的通路,打破了蔣介石對中央蘇區的經濟封鎖。潘漢年又與“福建人民政府”的財政次長許錫清就雙方物資交換和支援蘇區緊缺的食鹽、布匹等問題進行多次洽商,這以後,進出蘇區的買賣一時大為興盛。在他的敦促下,“福建人民政府”釋放政治犯,默認我黨領導的進步團體公開活動,福建民氣大振。但蔣介石迅速抽調重兵“討逆”,十九路軍寡不敵眾,又因內部意見不統一喪失部分戰鬥力,而當時的中共臨時中央局更犯了“左”的錯誤,沒有給予軍事援助,提出許多違反協定的口號。不久,福建事變以失敗告終。

  1934年秋,潘漢年還與粵軍反蔣將領陳濟棠等人就軍事、政治方面的問題作過廣泛的商談。後來因王明路線的干擾而坐失良機,使蔣介石的第五次“圍剿”得逞,中央紅軍被迫轉移。但中央紅軍在長征初期所以能突破第一條封鎖線,與潘漢年和廣東實力派的談判所創造的有利條件有很大關係。

  1936年4月,潘漢年奉共產國際之命回國,除把電報密碼送到陝北外,另一任務是作為中共中央的聯絡代表設法與國民党進行談判,促成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一致抗日。在香港,潘漢年見到了國民黨中央組織部副部長張沖,由張代表陳立夫、陳果夫同中共接觸。陳立夫把潘漢年請到南京,派曾養甫與潘洽商,曾要求潘與陝北黨中央聯繫,再進行兩黨談判。隨後,潘漢年去陝北瓦窯堡向中央匯報。在瓦窯堡,潘的匯報深得中央讚許,在莫斯科背得很熟的密電碼也在此時報告了黨中央。

  潘漢年還持中國共產黨中央致國民黨的信,去南京與陳立夫、陳果夫談判。潘漢年作為談判聖手,在談判桌上機智勇敢、戰果煊赫。這年11月中旬,潘漢年在上海滄州飯店與陳立夫對談——

  陳立夫:“既然共產黨開誠合作,那我就好任意提條件了。首先對立的政權與軍隊必須取消。其次,紅軍只可保留三千人,師長以上的領袖一律解職或出洋,半年後錄用。在軍隊解決後,你們所提的政治各點就可考慮了。”

  潘漢年針鋒相對:“你這是站在剿共立場的收編條件,不是抗日合作的談判條件。當時鄧文儀在莫斯科活動,曾養甫派人送到蘇區的條件都不是收編,而是討論合作。蔣先生有此設想,大概誤認為紅軍已到了無能為力的時候,或者受困於日本防共的提議。”

  陳立夫又轉了話題:“你我均非軍事當局,可否請周恩來出來一次,蔣先生願和他面談。”

  潘漢年嚴辭以對:“如不把貴黨的條件報告他,僅說蔣先生願見他,豈不是要騙他出來?何況現在正激烈交戰之際,暫對停戰問題不解決,我想他也無法出來的。”

  這以後雙方又談了幾次,均無結果。

  接著是爆發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在這一事件中,潘漢年來在於西安、延安間,做了很多工作。事變後,潘漢年奉中央之命到南京先後與張沖、陳立夫談判。1937年3月,又隨周恩來到杭州與蔣介石會談。杭州會談後,潘漢年繼續與國民黨當局作艱巨的交涉。直至第二次國共合作的正式確立、全面抗戰開始,潘漢年作為我黨的談判代表,南北奔走,折衝樽俎,既堅持原則,又機智靈活,為團結禦侮作出了重大貢獻。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