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頁
繪畫是空間藝術,空間在繪畫上是非常貴重之物,畫面中豈容任意留出空地?畫面中的地皮比上海的屋基地還貴重;畫面中的尺寸比美人顏貌上的尺寸更為嚴格;所謂“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的話,在布置安穩妥帖的畫面中非常適用。故畫面中沒有空地,不描物象的地方不是無用的空地,乃有機的背景。這背景對於物象有陪襯、顯托的作用。其形狀,大小,粗細,闊狹,明暗,和色彩,均與物象有重大的關係,不是任意留出的。今於大幅的素紙中孤零地描寫幾件靜物,是蔑視畫面的空間及背景的作用,而作非美術的說明的圖解,不是圖畫科的功課了。作畫第一要重視空間。長方形的圖畫紙內的空間處處均發生效力而作成美的表現,是作畫的第一要義。故作畫是一種能動的、切實的眼光磨練。
第三,鑑賞名作:自己作畫是能動的眼光磨練,鑑賞名作是受動的眼光磨練。由前者可以切實理解美的法則,由後者可以廣泛理解美的性狀。兩者在圖畫修養上是並重而不可偏廢的。但鑑賞名作必須鄭重選擇其作品。若任意瀏覽,弊害甚大。初學美術的青年,自己的眼光當然缺乏正確的批判力,指導者切不可任其隨意鑑賞。不然,在極幼稚的眼中看來,一般鏡框店中所售的下級的西洋畫(例如日本富士山雪景圖,森林,瀑布,夜景圖等,在茶園,酒肆,商店,及俗客的家庭中的壁上時有所見),時裝美女月份牌,甚至香菸匣中的畫片,比大畫家傑作更可讚美。其眼光反因此而墮落了。故鑑賞名作,指導者不可任學者自選,同時學者亦宜自己覺悟,虛心信受指導者的忠告。學者最初對於指導者所選定的名作或有不能發現其好處而抱反感,但切不可過於自信而信口批評。須平心靜氣,仔細觀賞,再三吟味,或請先進者解說其鑑賞法。
第27章 為中學生談藝術科學習法 (4)
倘指導者所選定的確為佳作,則學者久後自能發現其美,自己的眼光即受此等佳作的薰染而進步了。信口批評是求學的青年們最宜忌避的惡習。每見青年人觀畫,喜信口褒貶,有的說“這畫不好”,有的說“那畫好極了”,這種狂妄的態度,實足以自封其學業的前途。我並非不許青年學生發表其對於美術的意見及好惡。他們極應該對指導者或先進者發表其鑑賞名作以後的感想。他們盡可說“我歡喜這幅畫”,或“我看不懂那幅畫”,而就正於有道;但不宜妄評其“好”與“不好”。好與不好是評定其藝術的價值的。老練的美術批評家尚且不敢直截痛快地斷定名作的價值,普通學生豈可信口褒貶?名畫乃各畫家的精心結構之作,皆富有美的價值。鑑賞者與某畫家性情接近,便容易理解而愛好其作品;與某畫家性情隔遠,即不容易理解而不愛好其作品。故萬人皆得發表其對於名作的理解的程度及好惡的心情。但非確有見識,不宜妄評其好壞。這一點不但有關於美術修養,又有關於德業。總之,鑑賞名作第一要虛心靜觀,然後可以廣泛地理解美的性狀,而增進其眼光。
第四,閱覽書籍:上三項是直接磨練眼光的,此一項是間接磨練眼光的。我國大畫家①(①指明朝書畫家董其昌(1555-1636)。他曾說過,作畫須“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校訂者注。)有謂學畫須“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因作畫從手腕出,手腕聽命於眼光,眼光根據於胸襟。故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以修養胸襟,即從根本上修養作畫。普通學生的學習圖畫,用不到這高談闊論;但深淺雖殊,道理同一。故圖畫的進步自與全體修養的進步相一致。例如上文所述,詩人常作繪畫的描寫。則吾人研讀詩文,非特修文學而已,又可獲得繪畫的理解。但我現在所謂閱覽書籍,擬舍遠就近,勸學者於描畫看畫之外,宜閱覽與繪畫直接有關的書籍,以輔助其畫圖課業的進步。例如畫的描法,色彩法,遠近法,構圖法,美術鑑賞法,美術知識,美術史,藝術論一類的書籍,都是於圖畫的眼光磨練上有益的讀物,都是圖畫科的參考書。
讀者如欲我介紹一二,我可推薦我自己的譯著:最宜為圖畫科課外讀物的,是少年美術讀本《西洋名畫巡禮》(開明最近出版)。這書內載西洋名畫二十四幅,及講話十二篇。名畫為四百年來的西洋大畫家的代表作;講話則從此等名畫的鑑賞法及其作者的事略說起,附帶述及圖畫的學習法,繪畫的理論,以及關於美術的知識。其次,《西洋畫派十二講》②(②《西洋畫派十二講》,豐子愷著,上海開明書店1930年3月初版。——校訂者注。)(開明版)亦可為理解繪畫之一助。該書內載西洋近代各派代表作四十二幅,每派為文一講,說明其畫風,提倡者,及群畫家的生涯與藝術。以上兩部都是與繪畫關係較切的書籍,其次則《西洋美術史》①(①《西洋美術史》,豐子愷著,上海開明書店1928年初版。——校訂者注。),《藝術概論》②(②《藝術概論》,﹝日﹞黑田鵬信著,豐子愷譯,上海開明書店1928年5月初版。——校訂者注。),《現代藝術十二講》③(③《現代藝術十二講》,﹝日﹞上田敏著,豐子愷譯,上海開明書店1929年5月初版。——校訂者注。)(皆開明版);有餘暇及興味之人均可一讀。
我所能忠告讀者的圖畫學習法,即如上述。總之,辨別門徑與磨練眼光,是圖畫之門的二重關鍵,非探此關鍵不得入門。
音樂學習法音樂學習法的要點有二:第一也是辨識門徑;第二是確修技術。說明於下。
第一辨識門徑音樂表現可大別為二類,其一是用人聲唱歌,名曰“聲樂”。其二是用樂器演奏,名曰“器樂”。聲樂中雖然也有種種組織法,但表現器具只是人聲一種,概稱之曰唱歌亦無不可。器樂則種類繁多,所用樂器有數十種,組織方法亦變化複雜。普通學生學習音樂,應取道於如何的門徑,不可不先辨識。
現今普通學校中的音樂科大部分的工作是唱歌;或只限於唱歌而不修器樂。音樂科的工作的範圍究竟如何?照教育部所定課程標準,初中一年生即須兼習唱歌和器樂基本練習。但實際奉行的學校似乎極少,大都僅教唱歌而音樂科的能事已畢。學校的實際雖然如此,但學者應該明白學習音樂所應走的正道。其道如何?答曰:“宜以聲樂為基礎,以器樂為本體。”在小學校受了唱歌訓練之後,基礎略具;初中一年生自當進而接近音樂的本體。聲樂何以為音樂課業的基礎?器樂何以為其本體?其理如下:第一:音樂是人的感情的發表。聲樂是用人聲演奏的音樂,故聲樂的發表感情最為直接。最直接的表現最自由,且最易感染。因這理由,聲樂在音樂上有根本的價值。器樂原是由聲樂發展而來的,即因人聲的音域有限,不夠應用,遂用樂器代替喉音而作更廣大的表現。換言之,聲樂是直接用自己的身體直接發表心中的音樂,器樂是在心中默唱而以樂器代替身體發表。故聲樂為器樂的根本。無論學習何種樂器,必須從聲樂研究(唱歌)開始。凡擅長器樂演奏的人,同時必擅長聲樂;不過其喉音未經磨練,不能用口直接表現而在心中默唱而已。故中學校的音樂科須以唱歌為主而樂器練習為副,以冀其基礎鞏固。
第三,鑑賞名作:自己作畫是能動的眼光磨練,鑑賞名作是受動的眼光磨練。由前者可以切實理解美的法則,由後者可以廣泛理解美的性狀。兩者在圖畫修養上是並重而不可偏廢的。但鑑賞名作必須鄭重選擇其作品。若任意瀏覽,弊害甚大。初學美術的青年,自己的眼光當然缺乏正確的批判力,指導者切不可任其隨意鑑賞。不然,在極幼稚的眼中看來,一般鏡框店中所售的下級的西洋畫(例如日本富士山雪景圖,森林,瀑布,夜景圖等,在茶園,酒肆,商店,及俗客的家庭中的壁上時有所見),時裝美女月份牌,甚至香菸匣中的畫片,比大畫家傑作更可讚美。其眼光反因此而墮落了。故鑑賞名作,指導者不可任學者自選,同時學者亦宜自己覺悟,虛心信受指導者的忠告。學者最初對於指導者所選定的名作或有不能發現其好處而抱反感,但切不可過於自信而信口批評。須平心靜氣,仔細觀賞,再三吟味,或請先進者解說其鑑賞法。
第27章 為中學生談藝術科學習法 (4)
倘指導者所選定的確為佳作,則學者久後自能發現其美,自己的眼光即受此等佳作的薰染而進步了。信口批評是求學的青年們最宜忌避的惡習。每見青年人觀畫,喜信口褒貶,有的說“這畫不好”,有的說“那畫好極了”,這種狂妄的態度,實足以自封其學業的前途。我並非不許青年學生發表其對於美術的意見及好惡。他們極應該對指導者或先進者發表其鑑賞名作以後的感想。他們盡可說“我歡喜這幅畫”,或“我看不懂那幅畫”,而就正於有道;但不宜妄評其“好”與“不好”。好與不好是評定其藝術的價值的。老練的美術批評家尚且不敢直截痛快地斷定名作的價值,普通學生豈可信口褒貶?名畫乃各畫家的精心結構之作,皆富有美的價值。鑑賞者與某畫家性情接近,便容易理解而愛好其作品;與某畫家性情隔遠,即不容易理解而不愛好其作品。故萬人皆得發表其對於名作的理解的程度及好惡的心情。但非確有見識,不宜妄評其好壞。這一點不但有關於美術修養,又有關於德業。總之,鑑賞名作第一要虛心靜觀,然後可以廣泛地理解美的性狀,而增進其眼光。
第四,閱覽書籍:上三項是直接磨練眼光的,此一項是間接磨練眼光的。我國大畫家①(①指明朝書畫家董其昌(1555-1636)。他曾說過,作畫須“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校訂者注。)有謂學畫須“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因作畫從手腕出,手腕聽命於眼光,眼光根據於胸襟。故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以修養胸襟,即從根本上修養作畫。普通學生的學習圖畫,用不到這高談闊論;但深淺雖殊,道理同一。故圖畫的進步自與全體修養的進步相一致。例如上文所述,詩人常作繪畫的描寫。則吾人研讀詩文,非特修文學而已,又可獲得繪畫的理解。但我現在所謂閱覽書籍,擬舍遠就近,勸學者於描畫看畫之外,宜閱覽與繪畫直接有關的書籍,以輔助其畫圖課業的進步。例如畫的描法,色彩法,遠近法,構圖法,美術鑑賞法,美術知識,美術史,藝術論一類的書籍,都是於圖畫的眼光磨練上有益的讀物,都是圖畫科的參考書。
讀者如欲我介紹一二,我可推薦我自己的譯著:最宜為圖畫科課外讀物的,是少年美術讀本《西洋名畫巡禮》(開明最近出版)。這書內載西洋名畫二十四幅,及講話十二篇。名畫為四百年來的西洋大畫家的代表作;講話則從此等名畫的鑑賞法及其作者的事略說起,附帶述及圖畫的學習法,繪畫的理論,以及關於美術的知識。其次,《西洋畫派十二講》②(②《西洋畫派十二講》,豐子愷著,上海開明書店1930年3月初版。——校訂者注。)(開明版)亦可為理解繪畫之一助。該書內載西洋近代各派代表作四十二幅,每派為文一講,說明其畫風,提倡者,及群畫家的生涯與藝術。以上兩部都是與繪畫關係較切的書籍,其次則《西洋美術史》①(①《西洋美術史》,豐子愷著,上海開明書店1928年初版。——校訂者注。),《藝術概論》②(②《藝術概論》,﹝日﹞黑田鵬信著,豐子愷譯,上海開明書店1928年5月初版。——校訂者注。),《現代藝術十二講》③(③《現代藝術十二講》,﹝日﹞上田敏著,豐子愷譯,上海開明書店1929年5月初版。——校訂者注。)(皆開明版);有餘暇及興味之人均可一讀。
我所能忠告讀者的圖畫學習法,即如上述。總之,辨別門徑與磨練眼光,是圖畫之門的二重關鍵,非探此關鍵不得入門。
音樂學習法音樂學習法的要點有二:第一也是辨識門徑;第二是確修技術。說明於下。
第一辨識門徑音樂表現可大別為二類,其一是用人聲唱歌,名曰“聲樂”。其二是用樂器演奏,名曰“器樂”。聲樂中雖然也有種種組織法,但表現器具只是人聲一種,概稱之曰唱歌亦無不可。器樂則種類繁多,所用樂器有數十種,組織方法亦變化複雜。普通學生學習音樂,應取道於如何的門徑,不可不先辨識。
現今普通學校中的音樂科大部分的工作是唱歌;或只限於唱歌而不修器樂。音樂科的工作的範圍究竟如何?照教育部所定課程標準,初中一年生即須兼習唱歌和器樂基本練習。但實際奉行的學校似乎極少,大都僅教唱歌而音樂科的能事已畢。學校的實際雖然如此,但學者應該明白學習音樂所應走的正道。其道如何?答曰:“宜以聲樂為基礎,以器樂為本體。”在小學校受了唱歌訓練之後,基礎略具;初中一年生自當進而接近音樂的本體。聲樂何以為音樂課業的基礎?器樂何以為其本體?其理如下:第一:音樂是人的感情的發表。聲樂是用人聲演奏的音樂,故聲樂的發表感情最為直接。最直接的表現最自由,且最易感染。因這理由,聲樂在音樂上有根本的價值。器樂原是由聲樂發展而來的,即因人聲的音域有限,不夠應用,遂用樂器代替喉音而作更廣大的表現。換言之,聲樂是直接用自己的身體直接發表心中的音樂,器樂是在心中默唱而以樂器代替身體發表。故聲樂為器樂的根本。無論學習何種樂器,必須從聲樂研究(唱歌)開始。凡擅長器樂演奏的人,同時必擅長聲樂;不過其喉音未經磨練,不能用口直接表現而在心中默唱而已。故中學校的音樂科須以唱歌為主而樂器練習為副,以冀其基礎鞏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