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好古更深的,在現代建築上應用希臘,羅馬,埃及的神殿的大柱列式。其最著的例便是銀行。希臘的parthenon神殿(帕提儂神廟)四周的大理石柱列,埃及的karnak神殿(卡納克神廟)的巨大石柱列,不料會在二千年後的今日的商場中復活起來!銀行的愛用大石柱的行列,一半出於其重傳統的思想,一半是為商業作GG,但全然不為實用。那種大石柱,工料費很大,而於建築的堅牢上並非必要。這是僅乎排列在建築的表面,用以增加銀行的威信,而作觸目的GG的。眺望銀行的外觀,正如一座神殿,那些石柱合抱不交,高不可仰,神聖不可侵犯之相,凜凜逼人,真像一座神殿。不過這神殿裡面所供養的是一群事務員。

  日本東京的三井銀行的建築,就是用羅馬風的壯麗的石柱行列的一例。據論者說,這些石柱全為壯觀及GG之用,於實用上非但無益,而且有害的。因為那些石柱非常巨大,每一根的工本需費數萬元。講到用處,與堅牢上全無關係,反而因了那些柱體積龐大,遮住外光,使室內光線幽暗,因而減低事務員辦事的能率。出了數百萬的金錢而買得工作能率的減低,日本的商人何苦而出此愚舉?但據說這並非愚舉,這柱列對於威信上及GG上有莫大的利益。日本有諺云:“三井只有建築費”。原來三井銀行是全靠這建築的形式而立腳的。因為這些柱列的壯麗,是以誇示金融資本的威力,而取信於國內的儲金人。又在他方面,這座建築特請西洋人承包。因這關係,其對於外國的交易往來也就圓滑順利。只要有了這筆建築費,偌大的銀行就好立腳了。這樣說來,建築雖為外觀而犧牲其目的,商人卻因此大獲其利。然而這種時代錯誤的矛盾的現象,在建築藝術上是不希望的。這是現代藝術受資本主義的蹂躪。

  上面所說是建築目的為外觀而犧牲的第一例,其第二例是尖端樣式的新建築。這種光怪陸離的新建築,盛行於德國,大都是百貨商店。其形式最奇特觸目。約分兩種:一種是在建築的外部大膽地使用橫長的窗,使建築形似汽船。又一種是在建築的四周儘量地使用玻璃,使建築形似水晶宮。前者在德國著名的實例,是有名的新建築家孟德爾頌(mendelssohn)所造的“schocken(曉耕)百貨商店”。這百貨商店在德國共建三座,而以開姆尼茲(chemnitz)地方的一座形式最為尖端的新穎。這工程完成於一九二六年至一九二八年之間。建築並不很高,僅九層,外面全不見柱,只見橫長的窗,好像橫行的柳條花紋,又好像橫臥的高層建築。夜間,九層的室內全部照明,遠望只見橫臥而並行的許多粗條的金光,樣子非常新奇。這新奇的要點,在於一反向來的“直長”為“橫長”。向來的建築,無論何時代何樣式,皆有“直長”這共通點。即無論何種建物的形式,總是以土地為根基,像植物一般地向上生長的。中世紀的gothic建築盛用尖塔頂,建築物全體的光景好像一叢怒生的春筍,又像一把沖天的火焰,“直長”這特點更加顯明。

  又如紐約,芝加哥的高層建築,摩天樓,尤為極度的“直長”的建築形式。在數千年的“直長”建築史上忽然另闢蹊徑,改用橫長的樣式,不可謂非孟氏的獨創。這獨創的成功,是由於機械的發達與鐵的利用。向來的建築,以木,石,土為主材。到了機械發達的近代,就添用鐵為建築材料。有鐵骨建築,鐵筋建築,後來便純用鐵材。例如現今號稱世界最高的巴黎的eiffel鐵塔(艾菲爾鐵塔),便是純用鐵造的。用木材,石材,土材的建築,以柱為骨子,建築物的外面必然見柱,外柱為舊式建築上的力學的必要條件,必須表露在建築物的外部。因此舊式建築形式,必然是“直長”的。現在用了鐵材,柱可以深藏在建築物的內部,不必表露於外。於是在建築式樣史上另開一新紀元,而產生了“橫長”的新建築。孟德爾頌便是這樣式的完成者。schocken百貨店的繁昌,一半是由這新建築的GG得來的。這建築的樣式,可算得是極尖端的新穎的了。但究竟它的實用性如何?建築家間沒有人說過,不得而知。只知這建築的唯一的好處,是外形的美觀,白晝眺望,但見白壁的地上畫著橫窗的黑條;黑夜眺望,窗中的內光尤為美觀。這建築的目的已經變更,本身便是商店一個巨大的GG藝術。

  第二種尖端的新建築,是玻璃建築。玻璃的盛用,也是最近建築上的一大特色。最初提倡的人,是德國人顯爾巴爾特(scherbart)。他曾在千九百十四年發表一冊書,名曰《玻璃建築》。書的第一章里說:“我們通常在籠閉的住宅內生活。住宅是產生我們的文化的環境。我們的文化,在某程度內被我們的住宅建築所規定。倘要我們的文化向上,非改革我們的住宅不可。這所謂改革,必須從我們所居住的空間取除其隔壁,方為可能。要實行這樣的改革,只有採用‘玻璃建築’,使日月星辰的光不從窗中導入,而從一切玻璃的壁面透入。——這樣的新環境,必能給人一種新文化。”他這倡導當時就在德國建築界得到熱烈的共鳴,玻璃建築從此出現在地上。最初僅用於住宅。不久就被資本主義所利用,盛用玻璃於摩天樓及百貨商店的建築上。這樣式流行世界各大都市,本地德國的商店建築,應用玻璃最盛。上述的schocken百貨店,也是盛用玻璃的一例。

  巴黎的citroen(雪鐵龍)汽車公司,尤為“玻璃的浪漫”,可算是現代玻璃商業建築的代表作。那建築分六層,全體四周皆用數丈見方的大玻璃,由鐵格鑲成一大玻璃籠。正面入口處上下貫穿一大穴,六層的內容皆望見。每層中陳列汽車,供顧客選購。總之,這房屋全體猶似一個巨大的櫥窗(showwindow)。這種建築的工程與材料,費用很大;然而商人們的濫用玻璃,並非為了採光,與顯爾巴爾特提倡玻璃建築的用意完全不同。他們的用意,是借這新穎的建築材料與奇離的建築形式來作商業的GG。就實用上講,汽車的陳列處不需要多量的外光。現在人工照明非常發達。要光亮時盡可用人工的設備,無必需於自然界的光。且如百貨商店,尤不宜濫用玻璃。日光過多地射入,於商品的保存大有損害。可知商業建築的盛用玻璃,乃藉此新穎的材料來作觸目的GG。這與前述的愛用古風石柱行列同一用意。愛用古風的石柱行列,取其極古;愛用玻璃建築取其極新。極新的樣式與極古的樣式,同樣地能牽引觀者的注目,故同為現代GG藝術所採納,合理與否,在所不計。這顯然是資本主義蹂躪的藝術的狀態。

  如上所述,可知現代商業大都會中的建築,其實用的目的常為GG的外觀而犧牲,因而產生時代錯誤的及尖端的種種建築樣式。注重GG是資本主義社會的必然性;然而這與造型美術的必然性常不一致,因而演成矛盾的狀態。照造型美術的必然性而論,建築的最重要的約束是“合目的性”。建築既是以人的住居為題材的一種實用美術,則形式無論如何變化,務須合於這題材的目的。換言之,凡實用美術,在保住合目的性的範圍內,可以自由變更其形式。譬如一把椅子,目的是求其“宜坐”。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