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1085年),《六韜》被定為武學必讀之書,位居《武經七書》之首。

  長期以來,它一直是中國古代兵家學習、研究和不斷引用的軍事經典。

  《文韜》包括“文師”、“盈虛”、“國務”、“大禮”、“明傳”、“六守”、

  “守土”、“守國”、“上賢”、“舉賢”、“賞罰”、“兵道”等12篇文字,主要闡

  述了政治(文治)和軍事(武功)的關係。《文韜》認為,政治先於軍事。政治是軍事

  的基礎,軍事則是政治的另一種手段的繼續。它指出,戰爭本乎道義,要想奪取戰爭的

  勝利,取得天下的統治權,就必須運用“文韜”,即通過政治收攬天下人之心。收攬人

  心的關鍵在於愛民,在於按為君之道施政行事,處理好君臣關係,推行相應的內外政策

  和發展經濟。

  具體來說,《文韜》認為天下不是一個人的天下,而是天下人的天下。只有和天下

  人利益一致,休戚與共,才能取得天下。反之,就會為天下人所唾棄。而要做到與天下

  人利益一致,就必須實行“仁”、“義”、“道”、“德”,與人民一齊順從天時,共

  享土地所產生的財富,免除人之死,替人排憂解難,與人民憂樂好惡相共,給人民以種

  種利益,亦即使人民不失業,不誤農時,減少刑罰,減輕賦斂、徭役,不苛擾百姓,愛

  民如子弟。君主只要實行愛民之道,自然就能取得人民的擁護,從而取得天下。所以,

  君主應抑制自己的私慾,無為而治。官吏要忠貞愛民,廉潔奉公。人民要孝順父母和長

  輩,愛護子女和晚輩,一心從事農耕和紡織。國家要努力發展農業、手工業和商業,實

  現富足的目標。對外應安撫近鄰,控制四方。發動戰爭前要事先秘密地做好充分的準備,

  一旦時機成熟,就應公開聲討敵人,號召天下之人一齊征討。

  《武韜》包括“發啟”、“文啟”、“文伐”、“順啟”、“三疑”等5篇,主要

  從戰略的角度出發,主張在使用武力、進行戰爭的同時,還要採取“修德”、“安民”

  等政治手段爭取民心,瓦解敵人,加速其崩潰的過程,以儘可能小的代價,換取戰爭的

  勝利,甚至做到不戰而勝。

  《武韜》指出,要奪取戰爭的勝利,首先要做到名正言順,師出有名,進行戰爭是

  為了弔民伐罪。戰前應秘密做好充分的準備,然後看準時機,發動進攻。其次,是力求

  不戰而屈人之兵。《武韜》認為,天下之人都歡迎給自己以好處的人,而不歡迎損害自

  己利益的人。不掠奪人民,就是予人民以好處。不侵犯別國的利益,就是使各國獲益。

  不壟斷天下的利益,就是使天下之人都得利。所以,只要不侵奪人民和各國的利益,不

  獨占天下之利,就能得到人民和各國,以及天下之人的擁護,從而在不知不覺中不戰而

  勝。再次,是運用“文伐”,即發動政治攻勢。“武韜”列舉了12種具體的謀略,主張

  用這些權謀詭詐的方法,去利用、擴大、加劇敵人的內部矛盾,以分化、瓦解和削弱對

  方,為軍事進攻鋪平道路,創造有利條件。這也是不戰而屈人之兵的一種手段。最後,

  行事要合乎用兵之道,按照戰爭的基本規律採取行動,才能取得勝利。

  《龍韜》包括“王翼”、“論將”、“選將”、“立將”、“將威”、“厲軍”、

  “陰符”、“陰書”、“軍勢”、“奇兵”、“五音”、“兵徵”、“農器”等13篇,

  主要論述軍隊的統帥和指揮等問題。如怎樣遴選將領,拜將立帥,編組統帥部,樹立將

  帥的威信,鼓舞士氣,秘密通訊和臨敵致勝等。它將“智”、“信”、“仁”、“勇”、

  “忠”作為選擇將帥的標準,主張用8種方法考驗將帥,並舉行隆重的儀式,將軍權授

  予通過考驗的統帥。其中“王翼”篇對統帥部的組成,作了詳盡而全面的闡述,對統帥

  部各種人員的配備、人數和職責都作了具體的規定。“陰符”篇記載了利用不同長度的

  符節表示不同的意思的方法,進行秘密的通訊聯絡。“陰書”篇則記載了將一封信分作

  3份,由3人分別送達的秘密通信法。“軍勢”和“奇兵”篇揭示了臨陣決戰,創造和利

  用優勢,把握時機,出奇制勝的一些原則。“五音”、“兵徵”篇將陰陽五行學說引為

  其理論的基礎,其中不乏牽強附會和迷信之處。

  《虎韜》包括“軍用”、“三陣”、“疾戰”、“必出”、“軍略”、“臨境”、

  “動靜”、“金鼓”、“絕道”、“略地”、“火戰”、“壘虛”等12篇,分別論述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