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頁
讓孩子們動手做幾個模型,上山踏青抓幾隻蝴蝶,設計份問卷搞個社會調查……我們以
為這就是素質教育了。然而作為一個人來說最主要素質:思維能力和道德修養,卻被很嚴重地忽視了。
沒有掌握正確思維方法的人是"愚民",而道德缺失的人是"暴民",兩者結合則其凶暴可怕非語言可以形容。我們像看重性命般地斤斤計較於孩子們的考試成績、英語水平……或者偶爾破天荒地關注一下他們的動手能力,實踐水平……但在防止他們成為愚民暴民方面,做得很不夠。
一百個老師里有一百個能給出孩子們習題的正確答案,而能教會孩子們正確的解題方法的老師,一定少於這個數目。至於能教會孩子們思考人生各種問題的方法的老師,在一百個里又有多少?
思考判斷的基礎是邏輯。而"邏輯基礎"這門課要到大學裡才開,甚至很多大學還沒有。很多沒能考上大學或者已經考上大學的學生連基本的數學邏輯都不太懂。指望這樣的人懂得在思考問題時熟練地運用類比、聯想、假設等等手段來驗證自己的想法,無異於天方夜談。他們也許一次兩次能蒙對,但絕對說不出個所以然。
至於道德教育,也許很多人要說我們一貫強調德育教育。是的,一萬個老師里有一萬個會對孩子說應該如何,不許如何。但是一萬個老師里有幾個會向孩子解釋為什麼應該,為什麼不許?
我們的道德教育還停留在簡單地把道德神聖化、教條化的階段。很少或者根本沒有向孩子們闡釋道德對於人類群體的功利意義,讓他們破除神秘感和反感,用冷靜客觀地眼光去看這些用來維護他們自己利益的行為準則。這樣簡單粗暴的教育只能讓孩子在壓力面前遵紀守法於一時,而根本不理解道德的深層含義,也就談不上自覺遵守。經過這樣的教育培養出來的人,到了社會上,哪怕一輩子老實規矩,也不是因為真正具備社會責任感,而只是沒逮到違法亂紀的機會或者天生膽小罷了。最終結果如何還是取決於我們是否能給予不道德行為以及時的譴責,就好像犯不犯法最終還是取決於我們能不能把每個殺人的都逮起來槍斃。如果是這樣,那這種道德教育就跟根本沒有一樣,還不如帶每個小學生去看一次死刑犯槍斃呢。
靠灌輸產生不了智慧,靠威嚇產生不了道德。沒有智慧,沒有道德,孩子就會成長為野蠻人,將他們自己和他們周圍的人推向毀滅。
獨一代之思維混亂
思維混亂的"獨一代"基本上沒有什麼共同點。他們的思維混亂得五花八門,正如"不幸的家庭各式各樣,而幸福的家庭只有一種"。
因此以下列出的是並不屬於他們全體,而是個別人的表象,但是綜合起來,其實質是一樣的。
請他去看論壇上一個講MBA課程簡介的帖子,只要標題里把"M"打得小一點,全文長度超過五行,內容里多點英文,他就很可能開始指責樓主對於喬丹的評價誇大其辭,其實科比比飛人更有天賦云云……如果這時候你提醒他看錯了他也不會有反應,事實上他從來不認為需要看懂別人說了什麼再發表觀點。
告訴他1+1=2,他會問你"為什麼?"。與此同時,他卻很可能堅持宣稱"眾所周知"或者"用腳趾都猜得到"x=4,至於什麼情況下x=4,為什麼這變成眾所周知了,別指望他能回答你。事實上他就是這麼前言不搭後語地告訴你一個所謂"事實"。
告訴他1+1=2,他也許會接受。但是2+2=4,就要另費一番工夫重新告訴他。永遠別指望他學會"依次類推","依次類推"對他來說就好象魔術一般。當他某天因為聽多了從嘴裡冒出"依次類推"這句話時,他很可能說的是"1+1=2,依次類推2+2=1"。
因為1+1=2,所以2+2=4他能理解;而萬一你告訴他每367個人裡頭就必定有至少2個人生日相同,他就覺得驚訝了。有關邏輯的一切他茫然無知。"抽屜原則"是初中時教過的內容,但他不是早已忘卻了,就是壓根不曉得原來數學書上的東西還可以拿到現實中來用。
重複地告訴他1+1=3,只要用他喜歡聽的語調,配以悅耳的音樂,他就會接受,並且向任何敢於宣稱1+1≠3的人挑戰。
重複地告訴他1+1=3,只要用他喜歡聽的語調,配以悅耳的音樂,等他習慣了你的語調和音樂之後,重新告訴他1+1=4,他會很快接受下來,絲毫不覺得你說得有什麼不妥,並且一樣樂意向所有宣稱1+1≠4,包括1+1=3的謬論宣戰。
至於說到獨一代的道德意識的淡漠,卻很難作出什麼樣的描述。或者說媒體上諸如14歲的初中女生替強姦她的"老闆"拉皮條,18歲的兒子高考失敗殺害父母,19歲的大學女生在寢室里被強姦,四個室友置若罔聞,23歲的高材生給動物園的狗熊潑了硫酸……之類的新聞實在太多,看得我們已經麻木。一定要到他們鬧出點什麼更加驚天動地的事情,我們才能舉出點例子,感慨一聲:"看,這道德意識淡漠的一代原來是這樣的啊"。
第七章 拿什麼來拯救你, 獨一代
道德的標準
甲子:潑硫酸是一個網友在論壇上說的,我們從這個開始說起吧。
為這就是素質教育了。然而作為一個人來說最主要素質:思維能力和道德修養,卻被很嚴重地忽視了。
沒有掌握正確思維方法的人是"愚民",而道德缺失的人是"暴民",兩者結合則其凶暴可怕非語言可以形容。我們像看重性命般地斤斤計較於孩子們的考試成績、英語水平……或者偶爾破天荒地關注一下他們的動手能力,實踐水平……但在防止他們成為愚民暴民方面,做得很不夠。
一百個老師里有一百個能給出孩子們習題的正確答案,而能教會孩子們正確的解題方法的老師,一定少於這個數目。至於能教會孩子們思考人生各種問題的方法的老師,在一百個里又有多少?
思考判斷的基礎是邏輯。而"邏輯基礎"這門課要到大學裡才開,甚至很多大學還沒有。很多沒能考上大學或者已經考上大學的學生連基本的數學邏輯都不太懂。指望這樣的人懂得在思考問題時熟練地運用類比、聯想、假設等等手段來驗證自己的想法,無異於天方夜談。他們也許一次兩次能蒙對,但絕對說不出個所以然。
至於道德教育,也許很多人要說我們一貫強調德育教育。是的,一萬個老師里有一萬個會對孩子說應該如何,不許如何。但是一萬個老師里有幾個會向孩子解釋為什麼應該,為什麼不許?
我們的道德教育還停留在簡單地把道德神聖化、教條化的階段。很少或者根本沒有向孩子們闡釋道德對於人類群體的功利意義,讓他們破除神秘感和反感,用冷靜客觀地眼光去看這些用來維護他們自己利益的行為準則。這樣簡單粗暴的教育只能讓孩子在壓力面前遵紀守法於一時,而根本不理解道德的深層含義,也就談不上自覺遵守。經過這樣的教育培養出來的人,到了社會上,哪怕一輩子老實規矩,也不是因為真正具備社會責任感,而只是沒逮到違法亂紀的機會或者天生膽小罷了。最終結果如何還是取決於我們是否能給予不道德行為以及時的譴責,就好像犯不犯法最終還是取決於我們能不能把每個殺人的都逮起來槍斃。如果是這樣,那這種道德教育就跟根本沒有一樣,還不如帶每個小學生去看一次死刑犯槍斃呢。
靠灌輸產生不了智慧,靠威嚇產生不了道德。沒有智慧,沒有道德,孩子就會成長為野蠻人,將他們自己和他們周圍的人推向毀滅。
獨一代之思維混亂
思維混亂的"獨一代"基本上沒有什麼共同點。他們的思維混亂得五花八門,正如"不幸的家庭各式各樣,而幸福的家庭只有一種"。
因此以下列出的是並不屬於他們全體,而是個別人的表象,但是綜合起來,其實質是一樣的。
請他去看論壇上一個講MBA課程簡介的帖子,只要標題里把"M"打得小一點,全文長度超過五行,內容里多點英文,他就很可能開始指責樓主對於喬丹的評價誇大其辭,其實科比比飛人更有天賦云云……如果這時候你提醒他看錯了他也不會有反應,事實上他從來不認為需要看懂別人說了什麼再發表觀點。
告訴他1+1=2,他會問你"為什麼?"。與此同時,他卻很可能堅持宣稱"眾所周知"或者"用腳趾都猜得到"x=4,至於什麼情況下x=4,為什麼這變成眾所周知了,別指望他能回答你。事實上他就是這麼前言不搭後語地告訴你一個所謂"事實"。
告訴他1+1=2,他也許會接受。但是2+2=4,就要另費一番工夫重新告訴他。永遠別指望他學會"依次類推","依次類推"對他來說就好象魔術一般。當他某天因為聽多了從嘴裡冒出"依次類推"這句話時,他很可能說的是"1+1=2,依次類推2+2=1"。
因為1+1=2,所以2+2=4他能理解;而萬一你告訴他每367個人裡頭就必定有至少2個人生日相同,他就覺得驚訝了。有關邏輯的一切他茫然無知。"抽屜原則"是初中時教過的內容,但他不是早已忘卻了,就是壓根不曉得原來數學書上的東西還可以拿到現實中來用。
重複地告訴他1+1=3,只要用他喜歡聽的語調,配以悅耳的音樂,他就會接受,並且向任何敢於宣稱1+1≠3的人挑戰。
重複地告訴他1+1=3,只要用他喜歡聽的語調,配以悅耳的音樂,等他習慣了你的語調和音樂之後,重新告訴他1+1=4,他會很快接受下來,絲毫不覺得你說得有什麼不妥,並且一樣樂意向所有宣稱1+1≠4,包括1+1=3的謬論宣戰。
至於說到獨一代的道德意識的淡漠,卻很難作出什麼樣的描述。或者說媒體上諸如14歲的初中女生替強姦她的"老闆"拉皮條,18歲的兒子高考失敗殺害父母,19歲的大學女生在寢室里被強姦,四個室友置若罔聞,23歲的高材生給動物園的狗熊潑了硫酸……之類的新聞實在太多,看得我們已經麻木。一定要到他們鬧出點什麼更加驚天動地的事情,我們才能舉出點例子,感慨一聲:"看,這道德意識淡漠的一代原來是這樣的啊"。
第七章 拿什麼來拯救你, 獨一代
道德的標準
甲子:潑硫酸是一個網友在論壇上說的,我們從這個開始說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