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另外同人現在也暗指中性化的戀情。

  全民模仿之拼貼

  拼貼,原本是在西方,拼貼畫的地位已上升到現代派藝術中的一個重要分支,攝影更是被冠以"拼貼性瞬間"大加發展,用圖像的頻閃、交錯和重疊為人們帶來視覺信息的轟炸感。後現代主義作家以片斷拼貼和意象零散化對抗現代主義對藝術形式的執著追求,把各種不相關的事物拼貼在一起。

  拼貼的要點在於不相類似的事物被粘在一起,在最佳的狀況下,創造出一個新現實。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用在獨一代身上的拼貼已經失去原先含有的獨特的創造意味,而退化為一個簡單機械的動作,其近意詞為"拼湊"--從各路各色作品中拿來為己所用--雖然比起簡單的CTRL+C、CTRL+V要"高級"那麼點,但其最終成品總讓人有似曾相識之感。很難判斷的是,獨一代到底是將"拼貼"普及化的功大於過呢,還是將"拼貼"媚俗化的過大於功?

  全民模仿之套路

  武俠有武俠的套路,言情有言情的套路,奇幻有奇幻的套路,在通俗讀物和通俗電視劇、以及鋪天蓋地的動漫畫的浸泡下長大的一代對"套路"二字,其實是再熟悉不過。最早的套路無非是邪不勝正、三角戀愛,而後來的開拓者們又在這樣的路子上千變萬化,加以延伸,例如小北-林嵐,林嵐-陸敘,陸敘-聞婧,其中又再穿插了姚姍姍這樣的"愛情大反派",而聞婧和林嵐又是最好的朋友--這樣的人物關係愛恨糾葛自然讓眾讀者放手不下,但明眼一看,萬變不離其宗,無非還是借用了最早的言情套路。

  又如新近大紅的奇幻套路,將歷史或者典籍中似有若無的背景與現實相混合,從而發生了奇妙的作用,著實迷倒大片觀眾讀者--其大成者,也就是獨一代最心儀與熟悉的日式漫畫,例如《十二國記》中大量雜糅的《山海經》,中國傳統文化之美引人如勝,再如《聖傳》中又大量運用了佛教名詞,頓時增加了不少神秘色彩。

  而無數事實證明,只要將套路充分運用,即使仍有漏洞百出,讓人生疑之處,也保管能吸引眾多眼球,創下讓人驚奇的熱賣記錄。

  第六章 思維方式混亂與道德意識淡漠

  穿過郭敬明

  事件還是源於"抄襲事件"。

  事件其實也並不是一樁具體事件。事件只是一些聲音的集合,這些聲音是摘抄自網絡上,一些關於抄襲事件的評論文章之後的跟貼--簡言之,就是關心"抄襲事件"的來自民間的專家以外的人的聲音。

  在摘抄下以下這些事件內容的時候,筆者的心情是沉重的。真希望這不是我們祖國的語言,真希望說出這些話的不是我們國家的孩子。

  你以為你是誰啊,有資格說郭是抄襲嗎,他媽的,真是瞎了眼了,文學界算什麼東西嘛,用腳指頭想郭也不可能抄襲,那麼他作文大賽也是抄的嘍?有沒有腦子的!!!噁心死了!!!

  沒證沒據的你裝什麼深沉! 小四招你惹你了嗎? 一邊歇著去!

  去死吧,你們他媽的長不長眼啊,《圈裡圈外》這種垃圾怎麼能和《夢裡花落知多少》比啊!我看那莊羽變態吶,嫉妒郭,想藉此炒作自己!!!!

  去他的抄襲吧!那個莊什麼的是誰啊?嫉妒小四紅還是怎麼著啊?小四我們永遠支持你!!!!!!!!

  小四 讓那個什麼莊的見鬼去吧 文學界的混混們 別仗著資格老就欺負新人 特別是出道比你遲 錢卻比你多的小四

  我只相信郭敬明 看他的書不能僅僅看故事 故事誰不會編那 關鍵是他的內涵 憂傷並明媚著 他的書反映更多的是他的思維!也影響了很多讀者 他抄了又怎樣 不抄又怎樣 好就行了 小四 小四 我永遠支持你 那個什麼莊的 影響不了你在我心中的地位 不要受別人的影響 走自己的路 讓別人說去吧!

  只是奇怪,為什麼大家都只知道郭敬明而不知到莊某。知道為什麼看夢嗎?因為它是郭寫的。 莊,你應該很幸福,有一個被你稱為抄襲了你的文章的小子終於讓你名揚天下了!!!!!! 哈哈哈哈哈!!!!!!真諷刺。如果是我也許會反思反思吧,而不是一味地去告什麼!!

  抄襲?這是哪個混蛋說的,我看,八成是《圈裡圈外》的作者看別人的書那麼暢銷,抄了郭的吧,還反過來讓郭背黑鍋。最重要的是《圈》一舉成名,這不正中了莊的詭計了嗎! 真夠卑鄙的!!!!!!

  我弟和郭敬明是高中同學,他很了解郭的為人。如果沒有一定的功底又怎麼會獲"新概念"獎?

  ……

  以上的摘抄只是隨便複製、粘貼了一下,根本沒有費心去尋找。都是緊挨在一起的,中間沒有開列出的帖子只有兩個:

  一個把"郭,我們支持你!"複製了31遍。

  一個把"郭敬明抄襲,郭敬明這個傻逼!"貼滿了20行。

  而最最觸目驚心的言論依然出現在萌芽論壇上,在那裡有郭敬明的支持者在討論"抄襲案"的帖子中回復道:"應該給那個女人潑硫酸。"

  只有混亂,沒有思維

  不了解就沒有發言權。

  這是一條判斷任何問題的基本原則。

  對於"郭敬明抄襲事件",筆者無意下什麼判斷,因為筆者既沒有看過《夢裡花落知多少》,也沒有看過《圈裡圈外》。筆者同樣認為沒有對著兩部作品都仔細閱讀過的人,和筆者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