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並非出於詭辯而是真心實意地,獨一代認為郭的舉動無論如何是不能構成抄襲一說的,他只不過是模仿了他喜歡的某個作品,而模仿--哪怕是像《夢》這樣,連帶語言風格、人物形象、故事情節皆有雷同--也不能算抄,不應該受到責問和質疑。甚至有的讀者還認為是郭對莊的小說進行了進一步的闡釋和發揮,把它寫的如此感人至深,因此莊應該感謝郭才對。

  同樣的事情實際上還發生在郭的前幾部作品裡,《幻城》曾一度被人指責抄襲了日本漫畫《聖傳》,而郭在當時的態度幾乎和現在一模一樣,他真誠地承認自己的確是受到了漫畫《聖傳》的影響,但堅決否認有任何抄襲的動作。但是實際上,我們從《幻城》的中短篇小說中就幾乎找不到屬於郭本人的大規模創作,雖然他的確是創造了幻雪國、王子與人魚家族的奇怪婚姻等等,但從幾個主要人物、人物關係、語言風格來看,《幻城》里充滿了《聖傳》的影子,例如占星師的預言、索卡與櫻空釋那看似敵對實則親密的關係、與帝釋天則對應著阿修羅王那離奇的仇殺和報恩的關係,更重要的是,由於無法進行有力的創作,過於被原著感動與困縛,《幻城》甚至存在著與《聖傳》一樣的弊病,即故事結構明顯虎頭蛇尾、故事情節自相矛盾。但是就如同CLMAP很好的運用其唯美精緻的中性化畫風、佛家典籍里神秘主義色彩濃郁的名字來掩蓋其故事編排上的不足一樣,郭也極其聰明的運用其柔美的語言和愛情故事,讓他的讀者將對故事本身的判斷力轉移到了細節與憂鬱情調上。而幫助他完成這一轉移的關鍵因素恰恰是獨一代的讀者本身所提供的--那就是對何為創作何為模仿何為抄襲本身的概念模糊。

  可以這樣說,除非一篇文章本身是全盤一字不動(或者僅僅是微弱改動)地照搬了另一篇文章,否則,對獨一代的讀者來說,抄襲這回事情是不存在的。

  對於抄襲概念的模糊直接影響了對於抄襲事件極為模糊的立場。

  如果稍加注意,我們不難發現,在網絡上由官司本身引發的"郭FANS"與"非郭FANS"之間的唇槍舌戰,實際上相當一部分並非在討論抄襲的是非觀,為數不少的郭FANS甚至表示,即使郭的文真的是抄的,他們也堅決擁戴到底。對文章而言,抄襲意味著什麼,恐怕獨一代中的很大部分都沒有清楚的至少是全面的認識。他們將關注的焦點放在,到底是誰進行了抄襲,如果是自己喜歡的人,那抄了又怎麼樣呢?

  例如在網絡上類似以下的跟貼就占了大多數:

  黑名單上的人 發表於 2004-3-19 8:24:57:兩本書,看過之後我承認有一些似曾相識的感覺,但是同樣都給我帶來了一次又一次的喜悅和悲傷,我想對於作為讀者的我來說,誰抄誰都無所謂,只要是好書。

  天涯 發表於 2004-2-28 21:01:06:其實作為一個作家要追求的高一些,如果你的作品的情節經人之手就上一層次的話還要感謝那人呢,現在的社會就這樣優勝劣汰,想開些,畢竟幾個情節並不能決定整本書!

  風中百合 發表於 2004-2-25 17:22:27:這個什麼莊羽,胡說什麼!我們親愛的小四同志,怎麼可能抄你的,人家寫的好,就說是抄的!想炒作早點說,我出錢!

  至於另外一些對郭歷來作品存有疑惑的讀者,也並非基於對抄襲本身有多精準的認識,有些網友的觀點雖然站在莊羽一邊但卻著實讓人啼笑皆非,比如有網友就表示,知道從前小四的《幻城》有抄襲《聖傳》的嫌疑,但抄小日本的怎麼啦?他們活該被抄,至於這次抄襲了《圈》那就太不應該了……

  模糊的不明確的是非觀念,即是這個時代賦予獨一代的特性與表徵,因為無論是概念不明或者觀念不清,開放的時代無疑是一切的鑄就者。

  獨一代只能模仿

  請將目光聚攏在這個獨特而龐雜的時代大背景。

  80年後出生的獨一代無疑是這個衣食無憂、科技發達、各種文化藝術形式蕪雜昌盛的時代的享用者。綜合來說,平安時代對於成長起來的獨一代具有最大影響力的主要包括:電視、網絡與通俗讀物幾大部分。

  首先,電視的獨特功效是在獨一代成長起來的幾乎全部年月里,強化了情節卻淡化了情節的雷同。風靡一時的港台言情劇無疑啟蒙了獨一代對曲折情節、離奇故事和豪門恩怨的嚮往,對缺乏現實生活歷練的他們而言,生活中最有姿彩的部分都是電視劇里演繹的。

  其次,在信息接受方面,網際網路的龐大優勢幾乎衝垮了前幾代人獲取知識信息的主要傳統渠道,即書本、報紙、雜誌等等。無論如何由閱讀印刷品而積累知識,總是一個緩慢並且相當有限的過程,傳統的文化積累(例如書本閱讀)不僅其(書本)來源受到相當限制(這種限制可能來自地域也可能來自年代),閱讀者的年齡、閱讀趣味甚至閱讀習慣都起到了相當的作用,而與之相對,網際網路的存在則徹底打破了一切屏障。

  可以想像這樣一個場景,打開IE,連上GOOGLE,然後輸入任何一個你所需要或者感興趣的詞語,隨後將極其輕易地獲得與之有關的幾百條甚至上千上萬條信息,而讀者要做的不過是對其進行簡單的篩選而已。如此輕易的獲得知識的捷徑,一方面讓獨一代獲得了前人所從沒有過的寬廣視野,他們的目光比以往望得更遠,耳朵聽的比以往聽的更多。新鮮與陳舊、真實與虛假在一個網絡的世界裡縱橫交錯,對於生活學習經歷過於平淡無奇無驚無險的獨一代來說,它顯得過於龐大和強盛,甚至讓人迷失其中,難辨方位。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