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頁
和他一起參加活動,如果是"未成年人不得參與",他就會表現得很成熟;如果是"孩子贏了獎品加倍",他就會立刻變成小孩子。
他的記性時好時壞,取決於他欠你錢還是放過債給你。
總體來說他是個討人喜歡的可人兒,與眾不同、品位獨特;有著也許還未被發現的非凡才華;敏感善良;但是經常被孤獨折磨,感受不到家庭的溫暖,飽經憂患,值得每個人同情……而且基本上如果你不這麼說,就會被他用任何想得出來的詞彙大罵一番。
第五章 全民模仿
穿過郭敬明
誰也沒有料到,類似的官緋會來得如此迅速,甚至連郭敬明本人也未必覺悟的如此之快。其實,早在郭的第一本小說《幻城》銷量突破20萬之際,就有眾多對日本漫畫極其精通的讀者跳出來指責他嚴重抄襲了日本漫畫《聖傳》,因此網上關於"日本漫畫公司可能起訴郭敬明抄襲"的傳言很是沸沸揚揚了一陣,但事情真的就出在眾FANS最終查明真相粉碎謠傳之後,一個名叫莊羽的北京女記者,平地一聲斷喝,指責郭敬明嚴重抄襲了她於2003年8月在全國最有名的文學網"天涯"上開始連載的小說《圈裡圈外》。
其實雖然都是靠文字傢伙吃飯的,但郭敬明與莊羽本來應該是毫無關聯的兩個人。儘管郭靠著兩屆新概念作文大賽一等獎和長篇小說《幻城》在青少年讀者群里樹立起了幾乎與當年韓寒一樣的"超級偶像"地位,但在成人讀者的圈子裡,他的知名度卻極其有限。而莊羽則是新華社下屬的《嘹望》東方周刊的記者,駐紮北京,作為一個在文化圈子混跡多年的"老記",她憑藉自己獨特的優勢與體驗,產出了小說《圈裡圈外》,在天涯的連載更是獲得了幾乎與《成都,今夜請將我遺忘》一樣居高不下的點擊率。惟一有點遺憾的是,雖然莊之前也曾出版了一些小說,而且在那個"圈子"里多少有點名字,卻始終不溫不火,《圈裡圈外》在正式由中國文聯出版社正式出版以後,銷量平平,僅可憐兮兮不足6000冊。
事情的起始據莊羽道來,是在去年,當時的莊羽對少年作家郭敬明並沒有什麼具體認識,只是一次的偶然,她在當當網上看到一個網友的帖子,說是《圈》和郭的大作《夢》兩書之間,無論在人物性格和語言上都有很大的相似之處,更深入指出莊郭兩人中必然有一個是"可恥的抄襲者"。當時的莊羽似乎並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一來是因為《夢》在那時並未由春風文藝出版社正式出版,僅僅是由《萌芽》雜誌連載,二是因為網絡消息多少有些不那麼可靠,對文化圈裡迅速興起的各類言論,莊也是司空見慣。但到了04年初,事情似乎開始向更嚴重的方向發展了,《夢》一經出版就火紅熱賣,而不少莊身邊的朋友都來信來電說起兩者之間驚人的類似,於是莊羽"連忙買了《夢》核對,看完後,先是吃驚,繼而轉為憤怒。"因為覺得《夢》"有多處情節(包括結局)和《圈》雷同,而文字上更是存有大量的模仿痕跡。"在莊羽看來,《夢》不過是將她的小說《圈裡圈外》換了個外殼--故事從社會植入了校園,主人公身份稍稍做了點調整而已。
身為記者想要說話有聲並不是太困難,於是就在2004年年初,莊羽通過媒體強烈譴責郭敬明嚴重抄襲了她的小說,並聲明將會"通過法律手段討回公道"。一時之間有關"抄襲官司"的報導在大小媒體和網絡上鋪天蓋地而來,面對讀者的質問和媒體,郭敬明和《夢》一書的出版方春風文藝先後都清楚地表明了自己的觀點和態度。
郭面對記者的,似乎依然是一張誠懇的孩子面孔,他坦白承認在自己動手創作《夢裡花落知多少》之前,的確是在網站上看過莊的小說《圈裡圈外》,甚至也不否認,自己在寫小說的時候的確可能不自覺地受到一些影響,郭的原話清晰地表明"這種影響可能是在小說中人物的口語風格上,但情節上沒有。"但當一些媒體、記者通過報紙網絡舉出兩書中相類似的情節,比如男主人公最終都死於車禍,和其中的雞頭"火柴"和"奔奔"的人物塑造幾乎相同以後,郭又表明"就算情節雷同,但情節在法律上不受保護,更何況小說的主題相差很遠"。對於即將成為法庭上的被告,郭也似乎泰然處之,自稱已經習慣於不再把別人的話放在心上,不在乎別人的想法。"我不想參與到成人世界的爭鬥中,我只想呆在自己的世界裡。"
而同樣作為被告的春風文藝出版社態度則更顯剛硬,《夢》一書的責任編輯時祥選對記者明確表示:在看書的過程中,任何一個作家都會把一些感興趣的話題記住,再轉化為自己的觀點,在他看來,郭敬明不過是因為記憶能力非常強,看過很多書,因此如果出現一些情節相似也沒什麼好奇怪的。言下之意是,《夢》雖然在一些地方的確與《圈》有驚人的相似,但不過是正常的模仿與借鑑,根本不構成抄襲之罪。同時,春風還就莊羽藉助媒體之力進行申訴的行為提出了直戳命門般的攻擊,其公開的"九問莊羽"顯示的憤怒和不留情面幾近赤裸。
……根據有據可查的最早時間,莊羽由於被侵權,迄今已經憤怒了快一個月了,一個憤怒如此的新華社記者,在如此之久的時間裡,僅僅是不斷的給全國媒體發指責郭敬明抄襲的電子郵件,或者不斷的以電話向媒體表達她的憤怒,聲稱為保護權益要上法庭,卻從未聽到過有關立案的消息,莊羽之心,讓人十分想念司馬昭。
他的記性時好時壞,取決於他欠你錢還是放過債給你。
總體來說他是個討人喜歡的可人兒,與眾不同、品位獨特;有著也許還未被發現的非凡才華;敏感善良;但是經常被孤獨折磨,感受不到家庭的溫暖,飽經憂患,值得每個人同情……而且基本上如果你不這麼說,就會被他用任何想得出來的詞彙大罵一番。
第五章 全民模仿
穿過郭敬明
誰也沒有料到,類似的官緋會來得如此迅速,甚至連郭敬明本人也未必覺悟的如此之快。其實,早在郭的第一本小說《幻城》銷量突破20萬之際,就有眾多對日本漫畫極其精通的讀者跳出來指責他嚴重抄襲了日本漫畫《聖傳》,因此網上關於"日本漫畫公司可能起訴郭敬明抄襲"的傳言很是沸沸揚揚了一陣,但事情真的就出在眾FANS最終查明真相粉碎謠傳之後,一個名叫莊羽的北京女記者,平地一聲斷喝,指責郭敬明嚴重抄襲了她於2003年8月在全國最有名的文學網"天涯"上開始連載的小說《圈裡圈外》。
其實雖然都是靠文字傢伙吃飯的,但郭敬明與莊羽本來應該是毫無關聯的兩個人。儘管郭靠著兩屆新概念作文大賽一等獎和長篇小說《幻城》在青少年讀者群里樹立起了幾乎與當年韓寒一樣的"超級偶像"地位,但在成人讀者的圈子裡,他的知名度卻極其有限。而莊羽則是新華社下屬的《嘹望》東方周刊的記者,駐紮北京,作為一個在文化圈子混跡多年的"老記",她憑藉自己獨特的優勢與體驗,產出了小說《圈裡圈外》,在天涯的連載更是獲得了幾乎與《成都,今夜請將我遺忘》一樣居高不下的點擊率。惟一有點遺憾的是,雖然莊之前也曾出版了一些小說,而且在那個"圈子"里多少有點名字,卻始終不溫不火,《圈裡圈外》在正式由中國文聯出版社正式出版以後,銷量平平,僅可憐兮兮不足6000冊。
事情的起始據莊羽道來,是在去年,當時的莊羽對少年作家郭敬明並沒有什麼具體認識,只是一次的偶然,她在當當網上看到一個網友的帖子,說是《圈》和郭的大作《夢》兩書之間,無論在人物性格和語言上都有很大的相似之處,更深入指出莊郭兩人中必然有一個是"可恥的抄襲者"。當時的莊羽似乎並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一來是因為《夢》在那時並未由春風文藝出版社正式出版,僅僅是由《萌芽》雜誌連載,二是因為網絡消息多少有些不那麼可靠,對文化圈裡迅速興起的各類言論,莊也是司空見慣。但到了04年初,事情似乎開始向更嚴重的方向發展了,《夢》一經出版就火紅熱賣,而不少莊身邊的朋友都來信來電說起兩者之間驚人的類似,於是莊羽"連忙買了《夢》核對,看完後,先是吃驚,繼而轉為憤怒。"因為覺得《夢》"有多處情節(包括結局)和《圈》雷同,而文字上更是存有大量的模仿痕跡。"在莊羽看來,《夢》不過是將她的小說《圈裡圈外》換了個外殼--故事從社會植入了校園,主人公身份稍稍做了點調整而已。
身為記者想要說話有聲並不是太困難,於是就在2004年年初,莊羽通過媒體強烈譴責郭敬明嚴重抄襲了她的小說,並聲明將會"通過法律手段討回公道"。一時之間有關"抄襲官司"的報導在大小媒體和網絡上鋪天蓋地而來,面對讀者的質問和媒體,郭敬明和《夢》一書的出版方春風文藝先後都清楚地表明了自己的觀點和態度。
郭面對記者的,似乎依然是一張誠懇的孩子面孔,他坦白承認在自己動手創作《夢裡花落知多少》之前,的確是在網站上看過莊的小說《圈裡圈外》,甚至也不否認,自己在寫小說的時候的確可能不自覺地受到一些影響,郭的原話清晰地表明"這種影響可能是在小說中人物的口語風格上,但情節上沒有。"但當一些媒體、記者通過報紙網絡舉出兩書中相類似的情節,比如男主人公最終都死於車禍,和其中的雞頭"火柴"和"奔奔"的人物塑造幾乎相同以後,郭又表明"就算情節雷同,但情節在法律上不受保護,更何況小說的主題相差很遠"。對於即將成為法庭上的被告,郭也似乎泰然處之,自稱已經習慣於不再把別人的話放在心上,不在乎別人的想法。"我不想參與到成人世界的爭鬥中,我只想呆在自己的世界裡。"
而同樣作為被告的春風文藝出版社態度則更顯剛硬,《夢》一書的責任編輯時祥選對記者明確表示:在看書的過程中,任何一個作家都會把一些感興趣的話題記住,再轉化為自己的觀點,在他看來,郭敬明不過是因為記憶能力非常強,看過很多書,因此如果出現一些情節相似也沒什麼好奇怪的。言下之意是,《夢》雖然在一些地方的確與《圈》有驚人的相似,但不過是正常的模仿與借鑑,根本不構成抄襲之罪。同時,春風還就莊羽藉助媒體之力進行申訴的行為提出了直戳命門般的攻擊,其公開的"九問莊羽"顯示的憤怒和不留情面幾近赤裸。
……根據有據可查的最早時間,莊羽由於被侵權,迄今已經憤怒了快一個月了,一個憤怒如此的新華社記者,在如此之久的時間裡,僅僅是不斷的給全國媒體發指責郭敬明抄襲的電子郵件,或者不斷的以電話向媒體表達她的憤怒,聲稱為保護權益要上法庭,卻從未聽到過有關立案的消息,莊羽之心,讓人十分想念司馬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