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而無論什麼遊戲,其核心都是"遵循一個規則"。我們很小就懂得,由著自己的性子胡鬧,根本"玩不起來",要想和小夥伴一起玩得開心,就必須遵守規則。捉迷藏有捉迷藏的規則,打彈子有打彈子的規則,跳皮筋有跳皮筋的規則……我們偶爾會耍點小賴皮,從手帕後面偷看或者輸了彈子不還,但規則馬上給我們懲罰:其他人不願意和我們玩了。這種懲罰往往會讓我們懂得規則的重要並且永遠記住遵守它。

  而獨一代的孩子再也沒有這種和同齡的孩子面對面遊戲的機會了。即使現在的都市裡還存在讓孩子們肆意玩耍的場地,孩子們還是很難玩到一起--太多的父母們不是一個個神經過敏地時刻提防著自己的子女被"野孩子"帶壞,就是走火入魔的指望自己的孩子很小的年紀就展現出神童的天賦,把玩耍的時間全投入到鋼琴、舞蹈、演藝、外語……或者近年來出現的寫作中去。

  獨一代的孩子至多只能在電腦屏幕前玩玩網路遊戲。網絡可以突破空間的限制,把孩子之間的距離拉近;網路遊戲絕大多數也屬於"角色扮演"。如果由於一般遊戲的缺乏造成的損失可以在這裡補回來,那麼我要為網路遊戲的發明著大唱讚歌。然而事實是網路遊戲依然暴露出很多問題:

  首先就是網絡的虛擬性使得人們往往在其上暴露出自己的另一面,孩子也不例外。一個內向的人可以在某個伺服器里熱情如火人盡皆知;一個羞澀的人可以是某個聊天室的調情聖手;一個平日裡文質彬彬的人也可以在某個論壇上滿口污言穢語……如果你發現自己的孩子在某個網路遊戲里一呼百應威風八面,而到了現實中還是個遭人欺負的受氣包,千萬不要覺得奇怪:他已經在虛擬的世界中把性格里積極剛毅的一面發泄掉了--網路遊戲中孩子們練習的往往和他們現實中運用的不是一回事,這就使得遊戲在培養人格方面的效果大打了折扣。

  其次就是網路遊戲與太多的技術手段掛鉤。外掛、黑客軟體的大量湧現,使得在網路遊戲中作弊比在現實遊戲中作弊更容易也更安全。當"破壞規則"變得輕而易舉且難以受到懲罰時,遊戲本身的積極意義就會完全喪失了。往嚴重里說,這個時候參與遊戲的孩子正在演習的不是協調人際,遵守職責;而是傷害他人,破壞法律。更不用說,某些網路遊戲宣揚的就是"規則最小化","徹底的自由"。而這"徹底的自由"到最後往往演變成徹底的弱肉強食,色情暴力……諸如此類。

  因此,面對面地與他人交流,與他人遊戲,對防止獨一代"自我主義"的形成是至關重要的。對於父母來說,應該珍惜孩子們的每一個與他人溝通的機會,並且儘可能地去創造這種機會。否則,某一天你突然發現自己的孩子滿口"孤獨"、太過"自我"、拒絕成長、對如何給自己定位毫無概念、在和他人的交流中顯得缺乏經驗甚至不可理喻……你可千萬不要驚訝。

  獨一代之自我主義

  一個自我主義的典型獨一代應該具備一種基本品質,叫做"全然不顧他人的感受"。

  他說話中出現頻率最多的詞是"我",特別偏好一些極端或表達情緒強烈的詞,諸如"不許"、"去死"、"切~~"

  常用的句子是"XXXX算什麼?""我就XXXX怎麼著?""你看不順眼就不要XXX好了"

  他可能聽說過"人人平等"、"每個人都有言論自由"之類的許多道理,但是沒有一條他能正確理解和解釋。

  談戀愛時是他最讓人覺得其"獨"的特徵不那麼明顯的時刻,但往往由於雙方都認為自己的感受跟重要,他們的平均戀愛持續時間非常短暫。

  從他嘴裡你很少能聽到"你怎麼了?"除非是帶著責難的口吻。

  對於他來說,一切問題都只有兩個面目"我對","我不對"(後者出現的概率很低很低)。要說服他接受某個觀點千難萬難,你往往不得不給他們上課,而他們又先天反感一切給他們上課的人,不管他講的對不對。

  更讓人困擾的是,也許三分鐘後,他就會倒過來持完全相反的觀點,而你再想說服他恢復原先立場也一樣困難。事實上他可能根本不覺得自己改變過立場,因為對他而言,不過是一貫在堅持"我對"而已。

  給他看非洲難民兒童的照片他可能會落幾滴眼淚,但事實上他從來不會認同自己和他們在任何層面上是一樣的,實際上他根本不認為自己和任何其他人會一樣。

  如果你假稱自己會算命,很容易從他身上賺到錢,只要你能夠把"你天賦異秉,如何如何……"說得煞有介事悅耳動聽。即使你讓他知道你對每個人都這麼說也無所謂,因為他只是需要這種良好的自我感覺而已。

  每次接到他打來的電話,你都要做好至少一個小時無法掛電話的準備,好在這一個小時裡你只用說三個字:"嗯","呵呵"--前者用在他心情不好來找你抱怨時,後者用在他心情好來講給你聽他那些狗屁笑話時。

  如果你想掛電話,暗示他你很忙一定要到五次以上才會有效果,這還得取決於運氣。事實上對你來說最明智的方法是:"餵~~餵~~怎麼一下子沒聲音了?"然後掛上聽筒把電話線拔掉。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