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頁
爛銀盤:形容中秋月圓而亮。
素娥:嫦娥的別稱。
淡佇:淡雅寧靜。
丹桂:傳說月中有桂樹,高五百丈。
玉露:白露,露珠。
金風:秋風。五行中秋屬金,故稱秋風為金風。
夜晚,天上的雲彩都已經飄散,淡淡的天空出現一片琉璃的光彩。明亮皎潔的月亮從海底升起來了,光輝照耀千里。月亮是那麼的安靜而美麗,仿佛可以看見嫦娥佇立其中,桂樹參差搖曳。露水悄悄落下,秋風也並不寒冷,這是一年中最好的時節。靜靜地坐著,螢火蟲不時飛過,烏鵲向南邊飛去。天氣漸冷,憑欄遠眺把欄杆都偎暖了,但是仍久久不願離去。
想念佳人,自從分別之後,相思之情就纏繞著我,時光流逝,思念之情與日俱增,然而相會卻遙遙無期。想像明天的月夜,清光未必會減少,但是明天夜裡的天氣誰又能知道是什麼樣呢?之所以留戀今天的光景,是因為今天一別要一年之後才能相見。一杯清酒,對影而飲,只願能夠長廂斯守。
晁元禮的《綠頭鴨•詠月》是一首描寫中秋月景兼而懷人的佳作。此詞以清婉和雅的語言,對中秋月景和懷人情思作了細膩傳神的描寫。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對本詞給予了高度評價:「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余詞盡廢,然其後又豈無佳詞?如晁元禮《綠頭鴨》一詞殊清婉,但樽俎間歌喉,以其篇長憚唱,故湮沒無聞矣。」
開頭兩句「晚雲收,淡天一片琉璃」,一筆宕開,為下邊的鋪敘,開拓了廣闊的領域。晚雲收盡,淡淡的天空里出現了一片琉璃般的色彩,這就預示著皎潔無倫的月亮即將升起,以下的一切景和情都從這裡生發出來。接著「爛銀盤」句寫海底湧出了月輪,放出了無邊無際的光輝,使人們胸襟開朗,不覺得注視著天空里的玉盤轉動。「瑩無塵、素娥澹佇;靜可數、丹桂參差。」寫嫦娥素裝佇立,丹桂參差可見,把神話變成了具體的美麗形象。「瑩無塵」、「靜可數」和上邊所說的「晚雲收」、「千里澄輝」的脈理暗通。到這裡,月光和月中景已經寫得很豐滿。中秋是露水初降,天氣已涼未寒時,是四季中最宜人的節候,良辰美景,使人流連。「疏螢時度,烏鵲正南飛。」化用了曹操「月明星稀,烏鵲南飛」和韋應物「流螢度高閣」的名句,寫出了在久坐之中、月光之下所看到的兩種景物,這是一片幽寂之中的動景,兩種動態的景物顯得深夜更加靜謐。「瑤台冷,欄干憑暖,欲下遲遲。」中的「欄干憑暖」表明,賞月人先是坐著的,而且坐得很久;後來是憑欄而立的,立的時間也很長,以致把闌干都偎暖了,從而委婉地表現出詞人不單單是留戀月光,而是在望月懷人。結語直抒詞人的懷人情意,曰「欲下遲遲」。
過片「念佳人音塵別後,對此應解相思」這兩句,上承「欲下遲遲」,下啟對情思的描寫。過片接得自然妥貼,渾然無跡,深得宛轉情致。下面主要從對方寫起。遙想對方在此夜裡「最關情」的當是「漏聲正永」,「暗斷腸」的應為「花影偷移」。隨著漏聲相接、花影移動,時間在悄悄地消逝,而兩人的相會仍遙遙無期,故而有「暗斷腸」之語。料想明天月夜,清光也未必會減弱多少,只是明天夜裡是陰是晴,誰能預料得到呢?兩人之所以共同留戀今宵清景,是因為今年一別之後,只能等到明年再相見了。這是接寫對方的此夜情,自己懷念對方的情思,不從自己方面寫出,而偏從對方那裡寫出,對方的此夜情,也正是自己的此夜之情;寫對方也是寫自己,心心相印,雖遙隔兩地而情思如一,越寫越深婉,越寫越顯出兩人音塵別後的深情。歇拍三句「人強健,清樽素影,長願相隨。」結得雍容和婉,有不盡之情,而無衰颯之感。這首詞的結句與蘇東坡的《水調歌頭》結句,「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都是從謝莊《月賦》「隔千里兮共明月」句化來。但蘇詞勁健,本詞和婉,藝術風格迥然不同。
這首長調詞在詞人筆下操縱自如,氣脈貫串,不蔓不枝,徘徊宛轉,十分出色。其佳處在於起得好,過得巧,而結得奇。正如沈義父評說長調慢詞時,所說的,「第一要起得好,中間只鋪敘,過處要清新,最緊是末句,須是有一好出場方妙」(《樂府描述》),這首詞的末句堪稱「一好出場」,顯露了全詞的和婉之妙。
嫦娥奔月與吳剛砍桂
相傳,遠古的時候有一年,天上同時出現了十個太陽,大地都被烤得冒煙,海水也枯竭了,老百姓眼看就無法生活下去了。
這件事情驚動了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崑崙山頂,運足神力,拉開神弓,一口氣射下了九個太陽。
后羿因此立下了蓋世奇功,受到百姓的尊敬和愛戴,不少志士都慕名前來投師學藝。奸詐刁鑽、心術不正的蓬蒙也混了進來。
不久,后羿娶了一位美麗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了傳藝狩獵以外,終日和妻子在一起,人們都羨慕這對郎才女貌的恩愛夫妻。一天,后羿到崑崙山訪友求道,巧遇由此經過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了一包不死藥。據說,服下此藥,即刻就能夠升天成仙。然而,后羿捨不得撇下自己的妻子,於是就把不死藥交給嫦娥珍藏。嫦娥將藥藏進梳妝檯的百寶匣里,不料被蓬蒙看到了。三天後,后羿率眾徒外出狩獵,心懷鬼胎的蓬蒙假裝生病,留了下來。待后羿率眾人走後不久,蓬蒙手持寶劍闖入內宅後院,威逼嫦娥交出長生不死藥。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對手,危急之時她當機立斷,轉身打開百寶匣,拿出不死藥一口吞了下去。
素娥:嫦娥的別稱。
淡佇:淡雅寧靜。
丹桂:傳說月中有桂樹,高五百丈。
玉露:白露,露珠。
金風:秋風。五行中秋屬金,故稱秋風為金風。
夜晚,天上的雲彩都已經飄散,淡淡的天空出現一片琉璃的光彩。明亮皎潔的月亮從海底升起來了,光輝照耀千里。月亮是那麼的安靜而美麗,仿佛可以看見嫦娥佇立其中,桂樹參差搖曳。露水悄悄落下,秋風也並不寒冷,這是一年中最好的時節。靜靜地坐著,螢火蟲不時飛過,烏鵲向南邊飛去。天氣漸冷,憑欄遠眺把欄杆都偎暖了,但是仍久久不願離去。
想念佳人,自從分別之後,相思之情就纏繞著我,時光流逝,思念之情與日俱增,然而相會卻遙遙無期。想像明天的月夜,清光未必會減少,但是明天夜裡的天氣誰又能知道是什麼樣呢?之所以留戀今天的光景,是因為今天一別要一年之後才能相見。一杯清酒,對影而飲,只願能夠長廂斯守。
晁元禮的《綠頭鴨•詠月》是一首描寫中秋月景兼而懷人的佳作。此詞以清婉和雅的語言,對中秋月景和懷人情思作了細膩傳神的描寫。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對本詞給予了高度評價:「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余詞盡廢,然其後又豈無佳詞?如晁元禮《綠頭鴨》一詞殊清婉,但樽俎間歌喉,以其篇長憚唱,故湮沒無聞矣。」
開頭兩句「晚雲收,淡天一片琉璃」,一筆宕開,為下邊的鋪敘,開拓了廣闊的領域。晚雲收盡,淡淡的天空里出現了一片琉璃般的色彩,這就預示著皎潔無倫的月亮即將升起,以下的一切景和情都從這裡生發出來。接著「爛銀盤」句寫海底湧出了月輪,放出了無邊無際的光輝,使人們胸襟開朗,不覺得注視著天空里的玉盤轉動。「瑩無塵、素娥澹佇;靜可數、丹桂參差。」寫嫦娥素裝佇立,丹桂參差可見,把神話變成了具體的美麗形象。「瑩無塵」、「靜可數」和上邊所說的「晚雲收」、「千里澄輝」的脈理暗通。到這裡,月光和月中景已經寫得很豐滿。中秋是露水初降,天氣已涼未寒時,是四季中最宜人的節候,良辰美景,使人流連。「疏螢時度,烏鵲正南飛。」化用了曹操「月明星稀,烏鵲南飛」和韋應物「流螢度高閣」的名句,寫出了在久坐之中、月光之下所看到的兩種景物,這是一片幽寂之中的動景,兩種動態的景物顯得深夜更加靜謐。「瑤台冷,欄干憑暖,欲下遲遲。」中的「欄干憑暖」表明,賞月人先是坐著的,而且坐得很久;後來是憑欄而立的,立的時間也很長,以致把闌干都偎暖了,從而委婉地表現出詞人不單單是留戀月光,而是在望月懷人。結語直抒詞人的懷人情意,曰「欲下遲遲」。
過片「念佳人音塵別後,對此應解相思」這兩句,上承「欲下遲遲」,下啟對情思的描寫。過片接得自然妥貼,渾然無跡,深得宛轉情致。下面主要從對方寫起。遙想對方在此夜裡「最關情」的當是「漏聲正永」,「暗斷腸」的應為「花影偷移」。隨著漏聲相接、花影移動,時間在悄悄地消逝,而兩人的相會仍遙遙無期,故而有「暗斷腸」之語。料想明天月夜,清光也未必會減弱多少,只是明天夜裡是陰是晴,誰能預料得到呢?兩人之所以共同留戀今宵清景,是因為今年一別之後,只能等到明年再相見了。這是接寫對方的此夜情,自己懷念對方的情思,不從自己方面寫出,而偏從對方那裡寫出,對方的此夜情,也正是自己的此夜之情;寫對方也是寫自己,心心相印,雖遙隔兩地而情思如一,越寫越深婉,越寫越顯出兩人音塵別後的深情。歇拍三句「人強健,清樽素影,長願相隨。」結得雍容和婉,有不盡之情,而無衰颯之感。這首詞的結句與蘇東坡的《水調歌頭》結句,「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都是從謝莊《月賦》「隔千里兮共明月」句化來。但蘇詞勁健,本詞和婉,藝術風格迥然不同。
這首長調詞在詞人筆下操縱自如,氣脈貫串,不蔓不枝,徘徊宛轉,十分出色。其佳處在於起得好,過得巧,而結得奇。正如沈義父評說長調慢詞時,所說的,「第一要起得好,中間只鋪敘,過處要清新,最緊是末句,須是有一好出場方妙」(《樂府描述》),這首詞的末句堪稱「一好出場」,顯露了全詞的和婉之妙。
嫦娥奔月與吳剛砍桂
相傳,遠古的時候有一年,天上同時出現了十個太陽,大地都被烤得冒煙,海水也枯竭了,老百姓眼看就無法生活下去了。
這件事情驚動了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崑崙山頂,運足神力,拉開神弓,一口氣射下了九個太陽。
后羿因此立下了蓋世奇功,受到百姓的尊敬和愛戴,不少志士都慕名前來投師學藝。奸詐刁鑽、心術不正的蓬蒙也混了進來。
不久,后羿娶了一位美麗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了傳藝狩獵以外,終日和妻子在一起,人們都羨慕這對郎才女貌的恩愛夫妻。一天,后羿到崑崙山訪友求道,巧遇由此經過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了一包不死藥。據說,服下此藥,即刻就能夠升天成仙。然而,后羿捨不得撇下自己的妻子,於是就把不死藥交給嫦娥珍藏。嫦娥將藥藏進梳妝檯的百寶匣里,不料被蓬蒙看到了。三天後,后羿率眾徒外出狩獵,心懷鬼胎的蓬蒙假裝生病,留了下來。待后羿率眾人走後不久,蓬蒙手持寶劍闖入內宅後院,威逼嫦娥交出長生不死藥。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對手,危急之時她當機立斷,轉身打開百寶匣,拿出不死藥一口吞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