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杜宇晚年的時候,洪水泛濫成災,蜀國人民平靜的生活被打破,杜宇帶領人民治水,但是始終無法根治。於是讓丞相鱉靈負責治水。鱉靈察看了地形,勘測了水勢,鑿通玉山(即玉壘山),打開金堂縣峽(即金堂縣龍泉山與雲頂山之間的峽口)疏導洪水得已宣洩,水患被治理好了,蜀地的民眾得以安居樂業。杜宇覺得鱉靈治水有功,於是禪位給丞相鱉靈,年號叫開明。這大約是公元前7世紀初的事情,相當於歷史上的春秋早期。

  杜宇後來退隱到西山,傳說他死後的靈魂化作鵑鳥(也稱作子規)。每年春耕時節,子規鳥鳴,蜀地的人民聽到了就會說:這是我們望帝的靈魂,因此把這種鵑鳥叫做杜鵑,也稱杜宇。後世往往以望帝、杜宇作為哀悼故君的典故。

  《文選左•思蜀都賦》:「碧出萇弘之血,鳥生杜宇之魄。」劉逵注引《蜀記》:「昔有人姓杜,名宇,王蜀,號曰望帝。宇死,俗雲宇化為子規。子規,鳥名也。蜀人聞子規鳥鳴皆曰望帝也。」晉常璩《華陽國志?蜀志》:「有王曰杜宇,教民務農,一曰杜主,七國稱王,杜宇稱帝,號曰望帝,會有水災,其相開明,決玉壘山以除水患,帝遂委以政事,法堯、舜禪受之義,遂禪於開明。帝升西山隱焉。時適二月,子鵑鳥鳴,故蜀人悲子鵑鳥鳴也。巴亦化其教而力農務。迄今巴蜀民,農時先祀杜主君。」

  蜀國人之所以將先主杜宇幻化為杜鵑鳥,是因為杜鵑和農業生產息息相關。眾所周知,杜鵑,又名布穀鳥,是農林益鳥。師曠《禽經》云:「杜鵑出蜀中,春暮即鳴,田家候之,以興農事。」杜宇掌政時期,向人民傳播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成就了古蜀國的農耕文明,所以後人容易把杜鵑和杜宇聯繫起來。其次,杜鵑鳥的吟唱則有「四音一節」的旋律,聲音非常悽厲,容易引發人的哀思,所以杜宇死後,蜀地民眾為了表達對他的追思之情,將其幻化為杜鵑。

  有感於這動人的神話故事,歷代文人均有詩作加以歌頌:

  唐•杜甫《杜鵑行》詩云:君不見昔日蜀天子,化作杜鵑似老烏。

  李白的《宣城見杜鵑花》                 《春日聞杜宇》——宋•謝枋得

  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還見杜鵑花。            杜鵑日日勸人歸,一片歸心誰得知。

  一叫一迴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            望帝有神如可問,謂予何日是歸期。

  李商隱《錦瑟》詩: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清代康有為《戊戌八朋國變記事》詩:小臣東海淚,望帝杜鵑紅。

  《一剪梅》——宋•李清照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愁難盡,水長流

  《八聲甘州》——柳永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淒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闌干處,正恁凝愁。

  八聲甘州:唐教坊大曲有《甘州》,雜曲有《甘州子》。因屬邊地樂曲,故以甘州為名。《八聲甘州》是從大曲《甘州》截取一段而成的慢詞。因全詞前後共八韻,故名八聲。又名《瀟瀟雨》、《宴瑤沁池》等。《詞譜》以柳永為正體。九十七字,平韻。

  瀟瀟:形容雨聲的急驟。

  淒緊:一作「悽慘」。

  是處:到處,處處。

  紅衰翠減:紅花綠葉,凋殘零落。李商隱《贈荷花》:「翠減紅衰愁煞人」。

  翠:一作「綠」。

  苒苒:茂盛的樣子。一說,同「冉冉」,猶言「漸漸」。

  物華:美好的景物。

  渺邈:遙遠。

  淹留:久留。

  顒望:凝望。一作「長望」。

  天際識歸舟:語出謝朓《之宣城郡出林浦向板橋》:「天際識歸舟,雲中辨江樹」。

  爭:怎。

  恁:如此,這般。

  凝愁:凝結不解的深愁。

  傍晚時分獨立江邊望著瀟瀟的暮雨從天空中灑落在江上,經過一番雨水的清洗,秋景分外寒涼清朗。淒涼的風霜逐漸迫近,關隘、山河冷清蕭條,落日的餘光照耀在樓上。到處是一幅紅花凋零翠葉枯落的景象,美好的景物漸漸衰殘。只有長江水,不聲不響地向東流淌。

  不忍登上高山眺望遠方那渺茫遙遠的故鄉,渴望回家的想法難以收攏。嘆息這些年來到處漂移不定,為什麼還要苦苦地停留在異鄉?想起家中的美人,正在華麗的樓上放眼凝望,多少次錯把遠處駛來的船當作心上人回家的船。怎麼能夠知道,我在異鄉倚著欄杆眺望故鄉的時候,也是這樣愁思深重。

  雨後的傍晚,天空和江面都澄澈如洗。詞人登臨縱目、望盡天涯的境界躍然紙上。「漸霜風淒緊」,以一個「漸」字,領起四言三句十二字。「漸」字承上句而言,當此清秋季節復經雨水的滌盪,時光景物因此就又生出了一番變化。這樣一來詞人用一「漸」字,形神畢備。深秋時節,雨洗暮空,才感覺到涼風忽至,頓覺氣氛悽然而遒勁,衣衫單薄的遊子,感覺到難以抵擋的淒涼和悲傷。一個「緊」字,從氣氛到聲韻寫盡了悲秋之氣。再一個「冷」字,層層逼緊。而「淒緊」、「冷落」,又都是雙聲迭響,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緊接一句「殘照當樓」,境界全出。這一句的精彩處就在「當樓」二字,好象全宇宙的悲秋之氣都一起襲來。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畢休。詞意由蒼茫陡然變得悲壯起來,進而轉入細緻的沉思,由仰觀轉為俯察,所見之處皆是一片凋落景象。「紅衰翠減」,倍顯風流蘊藉。「苒苒」,正與「漸」字相為呼應。一個「休」字寓有無窮的感慨和憂愁,接下來「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寫的是短暫與永恆、改變與不變之間這種千古詞人思索的宇宙人生哲理。「無語」二字是「無情」的意思,這一句蘊含了百感交集的複雜心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