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縱觀晏殊的一生,歷居顯官要職,仕途平坦,但是卻政績平平,然而他在文壇卻頗有建樹。《宋史》說他「文章贍麗,應用不窮,尤工詩,閒雅有情思」。其詞擅長小令,多為表現官僚士大夫的詩酒生活和閒情逸緻之作。

  「一曲新詞酒一杯」,主人公的生活是悠閒自在的,他陶醉在美好的時光中,陶醉在生活的享受中。「去年天氣舊亭台」,這亭台是他常常登臨的,在這裡聽曲填詞,賞月弄花,淺酌低吟,這裡留下了青春的足跡和嘆息。「天氣」和「亭台」在此組成了美好的世界,勾起詞人許多的回憶和體驗。從復迭錯綜的句式、輕快流利的語調中可以體味出,詞人在面對現實的情境時,開始是懷著輕鬆喜悅的感情,帶著瀟灑安閒的意態。但邊聽邊飲,這情境卻又不期然觸發了詞人對「去年」所經歷類似情景的追憶:也是和今年一樣的暮春天氣,面對的也是和眼前一樣的亭台樓閣,一樣的清歌曼舞,美酒佳肴。然而,在這似乎一切都依舊的表象下面又分明能夠感覺到有的東西已經發生了難以逆轉的變化,這便是悠悠流逝的歲月和與此相關的一系列人與事。

  於是詞人不由得從心底湧出這樣的喟嘆:「夕陽西下幾時回?」夕陽西下,是眼前之景。但詞人由此觸發的,卻是對美好景物與情事的流連,對時光流逝的悵惘,以及對美好事物重現的微茫希望。這是即景興感,但所感者實際上已不只限於眼前的情事,而是擴展到整個的人生,其中不僅有感性活動,而且還包含著某種理性的思考。夕陽西下,是無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於它的東升再現,而時光的流逝、人事的變更,卻再也無法重複。

  緊接著的「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兩句,是千古名句,不但遣詞造句立意高妙,而且情緒表達得非常婉轉,使整首詞洋溢著生命韻味,富有靈動的詩意。體現出主人公的傷春之情,展現出主人公對美好年華的留戀。此聯工巧而渾然天成、流利而含蓄,用虛字構成工整的對仗、唱嘆傳神,表現出詞人的巧思深情,也正是這首詞名垂千古的原因。但更值得玩味的倒是這一聯所包含的意蘊。花的凋落,時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雖然惋惜流連卻也無濟於事,所以說「無可奈何」,這一句承上「夕陽西下」;然而在這暮春的季節,所感受到的並不只是無可奈何的凋衰消逝,還有令人欣慰的重現,那翩翩歸來的燕子不就象是去年曾在此處安巢的舊時相識嗎?這一句正對應著上片的「幾時回」。花落、燕歸雖也是眼前之景,但一經與「無可奈何」、「似曾相識」相聯繫,它們的內涵也就變得非常廣泛,帶有美好事物的象徵意味。在惋惜與欣慰的交織中,蘊含著某種生活的哲理:一切必然消逝的美好事物都無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時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現,生活不會因消逝而變成一片虛無。只不過這種重現畢竟不是美好事物原封不動地重現,它只是「似曾相識」罷了。

  詞人以「小園香徑獨徘徊」一句結束全詞,給人一種戛然而止卻餘韻悠長的感覺。主人公為什麼「獨徘徊」呢?因為這小園中的一草一木,一石一亭,包括那日復一日的夕陽西下和年復一年的花落燕歸,都會讓他沉思,都啟示著他去領會,在享受生活的同時意識到時光的逝而不返,從而加深了對生命存在意義的理解。

  從這個意義上看,這首小令還真的就不是單單寫閒愁的了。此詞之所以膾炙人口,廣為傳誦,其根本的原因就在於情中有思。詞中似乎於無意間描寫了司空見慣的現象,卻又富有哲理的意味,啟迪人們從更高層次思索宇宙人生的問題。詞中涉及到時間永恆而人生有限這樣深廣的意念,卻表現得十分含蓄。雖含傷春惜時之意,卻實為感慨抒懷之情。詞的上片綰合今昔,迭印時空,重在回憶往事;下片則巧借眼前景物,著重寫今日的感傷。全詞語言圓轉流利,通俗曉暢,清麗自然,意蘊深沉,啟人神智,耐人尋味。詞中對宇宙人生的深思,給人以哲理的啟迪和美的享受。

  誠實的晏殊

  北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和政治家晏殊,十四歲就被地方官作為「神童」推薦給朝廷。他本來可以不必參加科舉考試便能夠得到官職,但是他沒有這樣做,而是毅然參加了考試。事情十分湊巧,那次考試的題目是他曾經做過的,而且還得到過好幾位名師的指點。這樣一來,他本來可以毫不費力的從幾千名考生中脫穎而出,但是晏殊卻並沒有因此而高興,而是在接受皇帝複試的時候,把情況如實地告訴了皇帝,並要求另外出一個題目,當堂考他。皇帝與大臣們在商議之後出了一道難度更大的題目,讓晏殊當堂作文。結果,他的文章寫得仍然非常好,得到了皇帝的褒獎。

  晏殊在步入仕途之後,每天辦完公事,回到家裡總是會閉門讀書。後來皇帝得知這一情況,十分高興,就點名讓他做了輔佐太子的官員。當晏殊去向皇帝謝恩的時候,皇帝又稱讚他閉門苦讀的精神。晏殊卻說:「我不是不喜歡宴飲遊樂,只是因為家貧無錢,才不去參加的。我是有愧於皇上的嘉獎的。」皇帝又稱讚他既有真才實學,又質樸誠實,是難得的人才,幾年之後又提拔他做了宰相。

  晏殊的仕途是非常平坦的,六十三歲時被封為臨淄公。死後,宰相蘇頌作他的諡儀(宣布諡號的主持官),被諡為「元獻」,仁宗皇帝為他題寫了墓碑的碑額:「舊學之碑」,歐陽修為他撰寫碑文,可謂是盛極一時。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