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頁
「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換頭仍緊扣長江水,承上「思君不見」進一步抒寫別恨。長江之水,悠悠東流,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休止,自己的相思離別之恨也如同這長江之水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停歇。用「幾時休」、「何時已」這樣的口吻,一方面表明主觀上祈望恨之能已,另一方面又透露出客觀上恨之無已。江水永無停歇之日,自己的相思隔離之恨也就永無消歇之時。此詞以祈望恨之能已反襯恨之不能已,變民歌、民間詞之直率熱烈為深摯婉曲,變重言錯舉為簡約含蓄。
寫到這裡,詞人翻出一層新的意蘊:「只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恨之無已,正是緣自愛之深摯。「我心」既是江水不竭,相思無已,自然就希望「君心似我心」,我定不負我相思之意。江頭江尾的阻隔縱然不能飛越,而兩相摯愛的心靈卻一脈相通。
這樣一來,單方面的相思便變為雙方的期許,無已的別恨便化為永恆的相愛與期待。這樣,阻隔的雙方在心靈上便得到了永久的滋潤與慰藉。從「此恨何時已」翻出「定不負相思意」,是感情的深化與升華。
江頭江尾的遙隔在這裡反而成為感情升華的條件了。這首詞的結拍寫出了隔絕中的永恆之愛,給人以江水長流情長在的感受。
全詞以長江水為抒情線索。悠悠長江水,既是雙方萬里阻隔的天然障礙,又是一脈相通、遙寄情思的天然載體;既是悠悠相思、無窮別恨的觸發物與象徵,又是雙方永恆相愛與期待的見證。隨著詞情的發展,它的作用也不斷變化,可謂妙用無窮。毛晉曾盛讚這幾句為「古樂府俊語」(《姑溪詞跋》),可謂一語中的。
長江
長江古稱「大江」或「江」,我國古代一直沿用「岷山導江」的說法,認為它發源於四川省北部的岷山。明代的著名地理學家徐霞客經過實地考察,指出這種說法與實際情況是不相符的,但是限於條件,他對長江的源頭也沒有能夠查清。
長江,全長6380公里,流域180多萬平方公里。它發源於中國青海省唐古拉山脈的主峰各拉丹冬雪山的西南側,源頭是沱沱河。它從冰川叢中走出來,宛如一條金色巨龍,向東迅跑,時而盤旋於巍峨的崇山峻岭之間,時而翻滾於高峽深谷之中,以雷霆萬鈞之勢,一瀉萬里,浩浩蕩蕩地奔入東海。
長江,數千年來以自己甘美的乳汁孕育了無數傑出的英才,陶冶了許許多多各領風騷的文壇巨匠,在中國文學發展史上占盡了風流。長江,詩的源頭,「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氣勢磅礴的生命,造就了詩魂不竭的源頭。生命的智能為詩注入了新的神韻,意景交輝凝成流芳千古的詩篇,春秋時期的莊周和屈原,他們都是長江流域荊楚文化的肥沃土壤培育出來的。莊周的《莊子》和屈原的《離騷》合稱「莊騷」,開創了南方文化浪漫主義的先河,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東晉的陶淵明,唐代的李白,宋時的蘇軾,等等,也都是長江造就出來的。李白一生的足跡遍及長江上、中、下游,他一生寫下了若干首歌詠長江景色的佳作,如:
遠渡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長江流域同時又是歷代宗教最為昌盛的地區。歷代興建的廟宇建築和佛像雕塑,遍及大江上下,雲南雞足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華山,都是中國著名的佛教聖地;四川青城山,湖北武當山,則是道教聖地。金璧輝煌的寺觀,重檐飛閣的殿宇,高聳於巍峨秀麗的高山峻岭之上,古木林海之間。下游地區的寺院也很多。唐代著名詩人杜牧的詩描述了六朝古都南京地區寺院之盛: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廓酒旗風。 《登高》唐•杜甫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送孟浩然之廣陵》唐•李白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追憶似水年華
《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晏殊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台,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去年」句:語本唐人鄧谷《和知己秋日傷懷》詩「流水歌聲共不回,去年天氣舊池台」。
我填上一曲新詞,倒上一杯美酒,此時的天氣、亭台與去年相同。夕陽西下時光流轉。
令人無可奈何,只看見花兒凋零;似曾相識的春燕又飛回來了。美好的事物無法挽留,想到這些令人感傷的情境。我獨自在花園的小徑上徘徊,感覺到很傷感。
晏殊是北宋文人中地位很高的一位,他在很小的時候就以才學聞名,七歲就能寫文章。景德初年,被地方官作為神童推薦給朝廷,被賜同進士出身。歷任太常寺奉禮郎,翰林學士,太子左庶子,加給事中,遷禮部侍郎、樞密副使。因論事得罪太后,以刑部侍郎身份任宣州和應天府的知府。後為御史中丞,改兵部侍郎,兼秘書監,資政殿學士,翰林侍讀學士。明道元年遷參知政事,尚書左丞。慶曆中官至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學士,兼樞密使。
寫到這裡,詞人翻出一層新的意蘊:「只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恨之無已,正是緣自愛之深摯。「我心」既是江水不竭,相思無已,自然就希望「君心似我心」,我定不負我相思之意。江頭江尾的阻隔縱然不能飛越,而兩相摯愛的心靈卻一脈相通。
這樣一來,單方面的相思便變為雙方的期許,無已的別恨便化為永恆的相愛與期待。這樣,阻隔的雙方在心靈上便得到了永久的滋潤與慰藉。從「此恨何時已」翻出「定不負相思意」,是感情的深化與升華。
江頭江尾的遙隔在這裡反而成為感情升華的條件了。這首詞的結拍寫出了隔絕中的永恆之愛,給人以江水長流情長在的感受。
全詞以長江水為抒情線索。悠悠長江水,既是雙方萬里阻隔的天然障礙,又是一脈相通、遙寄情思的天然載體;既是悠悠相思、無窮別恨的觸發物與象徵,又是雙方永恆相愛與期待的見證。隨著詞情的發展,它的作用也不斷變化,可謂妙用無窮。毛晉曾盛讚這幾句為「古樂府俊語」(《姑溪詞跋》),可謂一語中的。
長江
長江古稱「大江」或「江」,我國古代一直沿用「岷山導江」的說法,認為它發源於四川省北部的岷山。明代的著名地理學家徐霞客經過實地考察,指出這種說法與實際情況是不相符的,但是限於條件,他對長江的源頭也沒有能夠查清。
長江,全長6380公里,流域180多萬平方公里。它發源於中國青海省唐古拉山脈的主峰各拉丹冬雪山的西南側,源頭是沱沱河。它從冰川叢中走出來,宛如一條金色巨龍,向東迅跑,時而盤旋於巍峨的崇山峻岭之間,時而翻滾於高峽深谷之中,以雷霆萬鈞之勢,一瀉萬里,浩浩蕩蕩地奔入東海。
長江,數千年來以自己甘美的乳汁孕育了無數傑出的英才,陶冶了許許多多各領風騷的文壇巨匠,在中國文學發展史上占盡了風流。長江,詩的源頭,「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氣勢磅礴的生命,造就了詩魂不竭的源頭。生命的智能為詩注入了新的神韻,意景交輝凝成流芳千古的詩篇,春秋時期的莊周和屈原,他們都是長江流域荊楚文化的肥沃土壤培育出來的。莊周的《莊子》和屈原的《離騷》合稱「莊騷」,開創了南方文化浪漫主義的先河,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東晉的陶淵明,唐代的李白,宋時的蘇軾,等等,也都是長江造就出來的。李白一生的足跡遍及長江上、中、下游,他一生寫下了若干首歌詠長江景色的佳作,如:
遠渡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長江流域同時又是歷代宗教最為昌盛的地區。歷代興建的廟宇建築和佛像雕塑,遍及大江上下,雲南雞足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華山,都是中國著名的佛教聖地;四川青城山,湖北武當山,則是道教聖地。金璧輝煌的寺觀,重檐飛閣的殿宇,高聳於巍峨秀麗的高山峻岭之上,古木林海之間。下游地區的寺院也很多。唐代著名詩人杜牧的詩描述了六朝古都南京地區寺院之盛: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廓酒旗風。 《登高》唐•杜甫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送孟浩然之廣陵》唐•李白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追憶似水年華
《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晏殊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台,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去年」句:語本唐人鄧谷《和知己秋日傷懷》詩「流水歌聲共不回,去年天氣舊池台」。
我填上一曲新詞,倒上一杯美酒,此時的天氣、亭台與去年相同。夕陽西下時光流轉。
令人無可奈何,只看見花兒凋零;似曾相識的春燕又飛回來了。美好的事物無法挽留,想到這些令人感傷的情境。我獨自在花園的小徑上徘徊,感覺到很傷感。
晏殊是北宋文人中地位很高的一位,他在很小的時候就以才學聞名,七歲就能寫文章。景德初年,被地方官作為神童推薦給朝廷,被賜同進士出身。歷任太常寺奉禮郎,翰林學士,太子左庶子,加給事中,遷禮部侍郎、樞密副使。因論事得罪太后,以刑部侍郎身份任宣州和應天府的知府。後為御史中丞,改兵部侍郎,兼秘書監,資政殿學士,翰林侍讀學士。明道元年遷參知政事,尚書左丞。慶曆中官至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學士,兼樞密使。